当老石匠捻起绣花针
访问量:79986

00:22  在浙江台州温岭市新河镇,一对夫妻历时11年,绣出一幅长28.8米、宽0.86米,重26公斤的《清明上河图》十字绣长卷,并于近日捐赠给镇里,用于支持家乡的文旅事业。  这幅十字绣版《清明上河图》,恢弘兼具精巧,使用的彩线颜色就有上百种,分解图有420多页。  它的创作者,是温岭一对开小店的夫妻,丈夫潘忠明,妻子赵珍飞,今年都是60岁出头。  青年时期,潘忠明靠加工石材养家。他伸出双手,记者看到的是一双粗糙的手,手指钢筋般粗壮,手掌布满老茧。  然而,正是这双粗手上下翻飞,干出的细活,令所见之人赞叹不已。

潘忠明在绣十字绣。新华社发  相比潘忠明,妻子赵珍飞还是有些基本功的。她十几岁时做绣工,绣被面上的花团,干了十来年。生活富足了,她捡起老手艺,用在了十字绣上。在妻子的影响下,2003年,潘忠明开始学习十字绣,从此入了迷。  山水、花卉、静物、动物……短短几年间,夫妻俩绣了几十幅作品,尺寸越绣越大,手艺也愈发精进。2006年,潘忠明萌生了挑战更大尺寸十字绣的想法。他被《清明上河图》的精美和宏大所吸引,得到妻子支持后,二人便开始了漫长的“清明上河之路”。

潘忠明和赵珍飞夫妻二人在绣十字绣。新华社发  开始几年,夫妻俩一边做生意,一边照顾家庭,忙里偷闲绣上几针,有时候绣到夜里两三点。潘忠明回忆,沉浸在十字绣世界里的二人,常常是被肚子发出的咕咕声唤醒,一看时间,才发现又错过了饭点。  “慢工细活,不仅耗费时间,还考验恒心和毅力。”赵珍飞说,常年绣十字绣,她经常腰酸背痛,加上年岁渐长,视力减弱,她不得不戴上老花镜。  2017年,他们最终完成了整幅作品。细看长卷,从远郊到闹市、从山水到楼船、从人物到骡马,场面繁复却情节连绵,物像错落却环环紧扣,移步易景却布局精巧,尽显潘忠明夫妇娴熟的绣工技巧。

十字绣版《清明上河图》局部。新华社发  曾有人出270万元想购买这幅作品,但潘忠明夫妇拒绝了。今年3月,他们把它捐给了家乡新河镇。  为什么捐出去?按照潘忠明的说法,“打开近30米,家里地方小,摆不下。”他们觉得应该给这幅作品一个更大的平台。  当得知自己住了一辈子的新河镇计划开发寺前桥老街,建设清明上河园文化街区,潘忠明动了捐赠的心思。  “这幅作品反映了北宋都城东京的繁荣景象,也和寺前桥老街开发改造的方向一致,作为新河人,我希望捐赠这幅作品,为家乡的文旅事业发展出一份力。”潘忠明说。

十字绣版《清明上河图》局部。新华社发  收到夫妻俩捐赠的十字绣长卷,新河镇组织员朱灵萍感到意外又惊喜。“镇里计划将这幅绣品放在新河老街的显着位置,让群众和游客能够直观感受到这幅绣品的魅力。希望新河的文旅事业,能像《清明上河图》描绘的场景一样,繁荣兴旺。”朱灵萍说。  将自己的心血托付出去,潘忠明感到高兴又轻松,但也有些不舍。看着眼前的长卷,时光仿佛又回到夫妻俩携手刺绣的日子。  一幅画、两个人,近30米长卷、夫妻绣了11年,他们将对爱好的执着和日常的琐碎,一起揉进密密麻麻的针脚,让烟火生活平添一抹惊艳。寄情乡里的朴素想法,又让这件绣品从一幅佳作,再成一段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