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耕春管一线见闻⑧|小田并大田,让“1+1>2”
访问量:7144

小田并大田,让“1+12”  ——春耕春管一线见闻⑧

4月16日,魏县和顺会村党支部书记马斌在麦田里察看小麦长势。 河北日报记者 郝东伟摄  万物土中生,有土斯有粮。  4月16日,走进魏县前大磨乡和顺会村,成方连片的麦田格外显眼,绿油油的小麦攒足了劲儿拔节生长,孕育着丰收的希望。  “现在正是小麦浇水施肥的时候,放在往年,家里的6亩地,我们老两口得忙乎一阵子。”从前年开始,和顺会村村民张书兰把自家的土地流转给村集体统一管理,当起了“甩手掌柜”,“白天在村里当保洁员,晚上跳跳广场舞,日子过得很舒心!”  昔日,受土地等级和基础设施差别较大等因素影响,和很多地方一样,和顺会村采取地块“肥瘦”和远近搭配的方式,把不同等级的土地分块承包到户,几乎每家每户都有三四块品质不等的小田。现在,随着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小田作业受到很大局限。  小田如何变成大田?在当地政府推动下,和顺会村成立农业合作社,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前提下,对土地进行流转,首批土地流转涉及60余户200余亩地。  土地流转前,每到农忙季节,张书兰就很犯愁,自家6亩地分散在3个地块,不论什么活都劳神费力,收获时大型收割机都没法下地。村里要流转土地,张书兰是第一批签字同意的村民之一。“原先种植的地块,大小不一,春管时打药、施肥、浇水很不方便,在地块之间来回跑。”张书兰说,现在省时、省力不说,年底还能分红,何乐而不为呢?  今年省委一号文件提出,依法依规探索开展“小田并大田”集中连片整理,提升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水平。  “田地碎片化,不利于良种、良技普及,也不利于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制约着农业现代化。”魏县农业农村局农经总站站长樊九峰介绍,小田变大田后,看似简单的重整与合并,实际形成了“1+12”的叠加效应,村民劳动力得到解放,村集体还能增加收入,田块成方更便于机械化耕作、社会化服务、现代化管理。  魏县是河北省的产粮大县。针对人多地少的耕地碎片化、集体经济薄弱缺支撑、留守家庭种地缺劳力等问题,魏县推出了“村党支部+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托管企业+金融机构+保险公司”六位一体的农村土地“流转宝”模式,推进土地要素流转规模化经营和农业社会化服务。  在和顺会村党支部书记马斌看来,想要农业规模化运营,实现耕地增加、粮食增产、农民增收、集体增强,小田并大田是未来趋势。  “我们积极流转村民手中的小块土地,小田并大田连片成方,解决土地细碎化问题。”马斌告诉记者,农户除了土地租金保底收入外还可以获得分红收入,同时也壮大了村集体收入。2023年,村里流转的200余亩土地实现盈利7.9万元。  “你看,这里的小麦用上了水肥一体化喷灌机,灌溉时通过一次作业,补充麦田所需营养和水分。”站在地头上,马斌说,小田并大田后,去掉了各地块间的田埂,增加了可耕地面积。地块大了,机耕、播种、浇水、飞防、收割,大型机械都用得上。就拿小麦浇地来说,水肥一体化比起传统的大水漫灌可节省40%的用水量,降低80%的人工劳动量。  看着整齐划一、长势良好的麦田,马斌的心中有了新规划,“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农田基础设施,通过土地流转、托管等形式,开展适度规模经营,打造越来越多的成方连片高产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