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布丨 重拳出击!我国将严查直播带货等新领域侵权假冒违法行为
访问量:4840

中国网4月264月26日是第24个世界知识产权日,国务院新闻办就《中国打击侵权假冒工作年度报告》举行新闻发布会,有关负责人围绕打击侵权盗版行动成效、做好直播带货等新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等热点话题进行回应。  去年销毁侵权假冒商品4700多吨货值8.3亿元  打击侵权假冒、保护知识产权工作一直备受社会各界关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柳军介绍,市场监管总局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近年来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强化行政执法、开展重点治理,取得了积极成效。  2023年,市场监管总局不断强化监管执法,保护合法权益。据介绍,2023年8月,市场监管总局印发《关于新时代加强知识产权执法的意见》,明确今后一段时期知识产权执法的主要目标、重点内容和保障措施。将知识产权执法作为市场监管综合执法的重要内容,发挥系统集成效应,不断提高执法的时效性、系统性、专业性。2023年,全国市场监管部门共查办商标、专利等知识产权违法案件4.4万件,移送司法机关1376件。  与此同时,组织开展重点整治,持续保持高压态势。2023年,市场监管总局组织开展侵权假冒伪劣商品全国统一销毁行动,22省同步销毁侵权假冒商品4700多吨,货值达8.3亿元;开展体育赛事领域知识产权保护专项行动,保障杭州亚运会和亚残运会成功举办;开展网络市场监管促发展保安全专项行动,查办网络违法违规案件2.7万件;开展民生领域“铁拳”行动,查办各类案件56.5万件,涉案金额28.1亿元。  柳军透露,今年还计划组织全国统一的侵权假冒商品的活动,目前正在做方案。市场监管总局将持续发挥综合执法优势,进一步加大执法工作力度,严厉打击侵权假冒违法行为。同时,加强与相关部门和地区合作,推进横向协作、纵向联动,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整体合力,不断推动打击侵权假冒工作向纵深发展,争取一年比一年迈上一个更高的台阶。  “剑网2023”专项行动查办涉网侵权盗版案件1513件  中央宣传部版权管理局负责人汤兆志介绍,2023年以来,国家版权局在加强版权日常监管同时,会同相关部门相继组织开展了打击网络侵权盗版“剑网2023”、青少年版权保护季、“清朗·杭州亚运会和亚残运会网络环境整治”等专项整治行动,着力规范重点领域版权秩序。  其中,由国家版权局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联合开展的剑网2023”行动,以点播影院、文博文创、体育赛事为重点,严厉打击各类影院放映传播侵权盗版电影、网络非法传播亚运会等重点赛事违法行为,持续加大对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等文博单位文化创意产品版权保护力度;以网络视频、网络新闻、有声读物为重点,强化版权细分领域版权监管;以电商平台、浏览器、搜索引擎为重点,压实网站平台主体责任。专项行动期间,共查办涉网侵权盗版案件1513件,关闭侵权盗版网站2390个,删除侵权盗版链接244万余条。  在青少年版权保护方面,汤兆志介绍,去年7月以来,中央宣传部版权管理局、反非法反违禁局、印刷发行局及公安部食品药品犯罪侦查局、教育部教材局、文化和旅游部文化市场综合执法监督局联合部署开展青少年版权保护季行动,重点打击盗印盗版、非法销售、网络传播侵权盗版教材教辅、畅销儿童绘本、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图书等违法犯罪行为,着力规范电商平台销售出版物版权秩序。专项行动期间,出动执法人员近26万人次,检查出版物市场、印刷企业及校园周边书店、报刊摊点、文具店、打字复印店等场所20万余家,查办侵权盗版教材教辅、儿童图书重点案件1130件,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版权环境。  汤兆志表示,下一步,将依据职责分工,按照国家质量强国建设协调推进领导小组2024年工作要点部署,不断强化版权保护工作,为创新主体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加强对侵犯企业关键核心技术犯罪打击力度  谈及当前侵权犯罪的趋势特点,最高人民检察院知识产权检察办公室负责人万勇介绍,近年来,全国检察机关充分履行检察职能,依法惩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办案数量有所上升,办案质效明显提升。分析发现,当前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涉及着作权和商业秘密领域的犯罪案件数量上升较快。2023年,全国检察机关共受理审查逮捕、审查起诉侵犯知识产权犯罪1.27万人和3.07万人,同比分别上升61.4%和52%。其中,侵犯着作权类犯罪和侵犯商业秘密犯罪案件数量增幅较大,共受理审查起诉2748人和401人,同比分别上升1.4倍和96.6%。  案件地域分布较为集中,共同犯罪占比较大。东部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办理的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数量较多。全国提起公诉的侵犯知识产权犯罪中,属于共同犯罪的有1.28万人,同比上升51.5%,占总数72%。  案件网络化交织化明显,需要社会综合治理。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手段日益网络化,借助网络手段实现经营销售,针对数字化商业秘密、作品等实施侵权行为。犯罪分子利用网络传播的便捷性、数据抓取的隐秘性和精准性,变换犯罪手段,给全链条惩治带来挑战。罪名交织竞合情形增多,侵权行为可能同时指向权利人的知识产权及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准确定性难度较大。  “此外,新业态新领域犯罪增多,犯罪手段不断升级。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新型作案方式花样翻新,社区团购、网络营销、直播带货等新业态新领域中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增加。虚拟货币成为滋生和助长网络犯罪的重要土壤,为各类网络侵犯知识产权犯罪‘输血供粮’,也增加了追赃挽损的难度。”万勇说。  万勇表示,下一步,检察机关将充分发挥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机制作用,推动构建以证据为中心的刑事指控体系;加强重大疑难复杂案件的对下指导,密切关注犯罪形态发展,依法惩治新业态新领域新类型知识产权犯罪;深入开展“检察护企”专项行动,加强对侵犯企业关键核心技术犯罪的打击力度;做好检察环节和解工作,协同推进知识产权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提高追赃挽损比例;联合相关部门开展社会治理,共同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  严查网络销售、直播带货中侵权假冒违法行为  网络直播经济已成为一种新的销售业态。市场监管部门如何有效加强网络直播环节的知识产权保护?柳军表示,市场监管部门连续多年开展相关专项行动,严厉查处网络销售、直播带货中侵权假冒违法行为。一方面,充分发挥统筹协调职能作用,持续推进《电子商务法》《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贯彻落实,着力规范直播带货等网络经营活动秩序,依法惩处直播带货等领域违法行为。  “另一方面,我们不断加大保护力度,推动出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针对直播带货的特性和突出问题,尤其是广大消费者反映强烈的问题,进一步规范信息披露、平台管理、营销行为,明确‘谁在带货’‘带谁的货’,牢牢守住营销底线。我们还将规范性文件《网络直播营销管理办法》中的相关内容上升为法定义务,进一步明确平台、直播间运营者和主播的责任。”柳军说。  此外,市场监管总局还持续深化监管执法,开展民生领域“铁拳”、网络市场监管促发展保安全等各类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查处网络销售、直播带货中侵权假冒违法行为,督促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平台内经营者落实“通知、删除、公示”责任。  柳军表示,下一步,将依法依规继续加大打击惩处力度,压实平台和经营责任,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购物环境,切实保护权利人和消费者合法权益。  优化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办案程序  行政保护是知识保护产权的重要方面。国家知识产权局印发《2024年全国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工作方案》,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保护司司长郭雯介绍,《方案》从加强行政保护法治保障、加大行政执法保护力度、严格知识产权管理、强化重点领域和区域治理、完善行政保护工作机制等五个方面部署了16项具体工作,是全国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开展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年度指引性文件。  郭雯表示,《方案》注重对执法的专业指导,不仅聚焦干什么,而且强调怎么干。在加强专利保护方面,要求优化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办案程序,推动繁案精办、简办快处,提升办案质效;在加强商标保护方面,要求结合注册商标的显着性和知名度,准确判定容易导致混淆、误导公众等侵权构成要件,推进公正合理保护。  《方案》还要求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严格知识产权管理,其中包括建立完善地理标志专用标志用标核准、注销和监管工作体系,规范专用标志的使用;聚焦实践中频发的恶意申请商标注册行为和使用带有欺骗性或有不良影响商标的违法行为,要求发现一起、通报一起、查处一起,做到查处一批案件、规范一类行为。  在跨部门、跨地区保护协作方面,《方案》要求加强与人民法院、检察机关、公安机关的协作配合,促进知识产权行政保护标准和司法保护标准统一,完善行政和司法的衔接机制;深化跨地区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协作,扩展区域协作范围,完善线索移送和信息共享机制。  郭雯表示,下一步,国家知识产权局将推进《方案》任务举措逐项落实,持续提升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和管理水平,助力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和营商环境,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提供支撑保障。  编审:魏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