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评丨乐迷更想看到什么样的音乐节
访问量:7783

3月到5月,原本是音乐节遍地开花的时节,近期国内多个音乐节却宣布因“不可抗力”延期或取消,引发热议。其中不乏老牌音乐节,比如原定于4月12日、5月2日分别在台州飞龙湖、福建武夷山举办的两场迷笛音乐节接连宣布延期。  近年来,以音乐节为代表的演出市场持续繁荣,不少企业和投资人纷纷“入局”。2023年演唱会、音乐节下沉效应凸显,在三四线城市举办的比例攀升,成为拉动跨城观演和促进地方文旅消费的重要力量。地方引进音乐节既能满足乐迷的需求,又能够宣传城市形象,拉动文旅经济,这是两者的“双向奔赴”。

2023年3月19日晚,2023海口迷笛音乐节收官。 中新社记者 骆云飞/视觉中国 图  但举办一场音乐节,不只是请请乐队、卖卖票这么简单,还涉及场地选址、基础建设、赞助支持、票务销售等细分要求。就包括请谁演、演多久,其中也藏有相当多的门道。只是引进音乐节这一形式,或是花高价请来网红乐队、音乐人,而不去关注音乐节质量及乐迷获得感,热闹过后很可能就是一地鸡毛。  比如,此前一些被取消的音乐节中,就存在嘉宾阵容重复率高的情况,温州和广州两地的星巢秘境音乐节更是演出名单高度重合。再比如,近期一些明星演唱会被指“注水”严重,甚至屡次出现乐迷买到“柱子票”,因为观看效果不佳要求退款的情况。消费纠纷多发、频发,或是演出市场出现“虚火”的一个表征。  站在乐迷的角度看,面对众多的演出,当然会做出自己的选择,不光会看门票价格、艺人阵容等基本配置,乐迷对于演出的现场氛围、出行体验等抱有更高期待。这就是一些“复制粘贴”“一次性”“流量为王”的音乐节为什么引发反感的原因。如果只是想赚快钱,盲目跟风、割乐迷的韭菜,只会在市场竞争中迅速“出局”。  另外,部分地方希望通过举办音乐节带动消费与人气,这本身没有问题,但如果不顾城市能级与市场需求,就有可能成为“新形象工程”。中央纪委国家监委近期明确提示,要重点防范和纠治豪华“办节”,片面追求“人气”,不计成本跟风大办音乐节、以城市命名的论坛、旅发大会等,为场地建设、乐队出场支付高额费用等。  作为一名乐迷,更想听的是一场专注于音乐本身的演出,而不是随时掉线的舞台效果;更想感受到的是从票务到演出规范有序,而不是到处是套路和纰漏;更想看的是举办城市的待客之道与文化底蕴,而不是外表光鲜亮丽的“网红式”打卡。一句话,音乐节,要办就要办好。  音乐节“延期”现象,或许是一种行业内部的及时止损,更是对音乐节自身品牌的保护。经过大浪淘沙后,能留下来的,才是真正得到市场认可的演出。音乐节暂时的热度下降不可怕,只要主办方能沉下心来,认真聆听消费者的心声、把各方面的组织工作做得更扎实,演出市场的持续繁荣依然值得期待。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关键字 :、网红、来自于:上海、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