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聚焦新兴产业 培育专业人才
访问量:19786

2024年高考倒计时还剩下最后一个月的时间,高招志愿填报也将随之而来。高校的专业设置一直是家长和考生们关注的热点。今年,在皖高校的学科专业与产业结构契合度持续增强,服务支撑安徽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继续提升。  瞄准专业调整的重要“指挥棒”  学科专业结构和质量直接影响高等教育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能力。  2021年,我省出台《关于大力发展十大新兴产业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新兴产业聚集地的意见》,提出“十四五”时期要大力发展十大新兴产业,具体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数字创意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绿色食品产业、生命健康产业、智能家电产业、新材料产业和人工智能产业。根据当时制定的目标,安徽要构建万千亿产业体系,到2025年,培育形成1个以上万亿、10个以上千亿、一批百亿级产业。  从2021年到2023年,“十大新兴产业”成为我省高校专业设置调整的重要方向依据,且逐年明显。去年,我省省属高校服务新兴产业的专业点达3460个,占比达58.12%,较2022年、2021年分别提高4.73个、18.1个百分点。而根据我省《深化高校学科专业结构改革服务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到2025年,省属高校服务十大新兴产业的学科专业比例达到70%以上。  今年上半年,教育部公布了2023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并发布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我省高校共新增本科专业点64个,涉及包括安徽理工大学、安徽工业大学、安徽农业大学、皖南医学院、淮北师范大学、合肥大学等在内的26所省属本科院校。这些新增专业点覆盖工学、经济学、理学、艺术学、教育学、文学、法学、管理学等八大学科门类。值得关注的是,工学所涉专业点新增36个,数量最多,占比56.3%,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省教育厅相关部门表示,将持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动态调整人才培养结构规模,促进人才供给更好匹配国家重大战略和我省产业发展所需,切实增强高校服务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能力。  发挥现有优势实现“老树发新芽”  很多老牌本科院校,抓住产业调整风口,充分发挥现有学科专业体系优势,主动应对挑战,创新学科发展模式,在专业设置上实现了新突破。  安徽理工大学此次获批新增了新能源汽车工程、卫生检验与检疫2个本科专业。该校相关专业负责人表示,卫生检验与检疫是指对环境、食品、化妆品、建筑材料和与职业病有关的生物材料中有毒有害物质进行卫生检验与检疫,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处理。近年来相继暴发的大规模流行性疾病,以及出现的各种环境污染、食物中毒、职业中毒等事件威胁着人们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这些都需要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人员发挥其重要作用以保障公众的安全。而该校的医学教育有36年的办学历史,职业安全健康是重要学科方向,在构建“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特色发展方向的职业安全健康学科上积累了经验。  该负责人表示,新增的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将紧密围绕我省十大新兴产业之一的生命健康产业发展,借助学校理工医交叉融合的优势,探索理论基础扎实、科研素养突出、实践能力拔尖的卫生检验与检疫创新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  当下,节能降耗和减少汽车污染物排放已成为全球应对能源和环境问题的重要举措之一。作为我省的十大新兴产业之一,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在全国率先启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建设促进条例》立法工作。  安徽理工大学此次新设立的新能源汽车工程专业依托该校优势学科——机械工程学科申报,拥有“机械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智能机电系统” “矿山机电工程”二级学科博士授权点,学科基础良好。同时,学校开设有车辆工程、电气工程与智能控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能源化学工程等相关本科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施齐全,具有完善的教学和实验条件,为新能源汽车工程专业的开设提供了重要支撑和保证。“这是面向新能源汽车行业进行的专业结构调整,也是进一步优化我校‘新工科’的专业布局。”该校相关负责人表示。  打破传统让细分专业站上“风口浪尖”  在教育部公布的2023年度普通高校本科专业调整中,全国共有24种新专业正式纳入本科专业目录,合肥工业大学的电子信息材料专业位列其中,成为该校首次获批的目录外新专业。  电子信息材料是随着现代电子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而逐步发展起来的一个重要精细材料分支。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无论是信息技术的发展,还是信息基础设施尤其是5G相关设施的建设,新型高效能的电子信息材料都将是起到关键支撑作用的重要组成部分。  《安徽省“十四五”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规划》中也明确提出,到2025年,全省电子信息制造业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保持年均两位数增长,规模总量突破7000亿元。其中,合肥新型显示、集成电路、智能终端等领域优势明显。电子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对电子信息材料专业的高端人才需求更为迫切。  合肥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从1945年机械工程系中起步,是全国同类学科中较早建立材料学院的学科之一。目前,在高性能金属材料、金属凝固与非晶合金材料、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先进电子功能材料、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材料成形与加工等六大主力方向形成了明显特色与优势。  该校金属材料工程系主任徐光青教授表示,新设立的电子信息材料专业发展方向非常广阔且多元化。“首先,半导体微电子材料是电子信息材料领域的核心。随着集成电路技术的不断进步,对高性能、高可靠性的半导体材料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其次,光电子材料也是电子信息材料专业的重要发展方向。光电子技术在通信、信息显示、光电子器件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徐光青说。  此外,随着新能源、节能环保等领域的快速发展,电子信息材料专业还可以进行新型电池材料、储能材料等方面的研发。这些材料在电动汽车、可再生能源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对于推动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些都将是学校进行专业人才培养时瞄准的方向。  临近高考,徐光青教授也对广大有志于报考电子信息材料专业的考生提醒,该专业对考生的要求方面基本上与材料类其他专业相同,需要一定的物理和化学基础。对于有志于从事电子信息材料领域工作以及研究的学生来说,需要在大学学习阶段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关注行业动态和技术发展趋势,以便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 本报记者 陈婉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