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彩、出圈、出新,山东奏响高质量发展最强音
访问量:6248

齐鲁网·闪电新闻4月19 近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数说山东看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一季度山东省外贸整体情况。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一季度全省进出口总值7700.6亿元,同比增长5.5%,高于全国5%的总体增速。其中,出口4706.2亿元,增长11%;进口2994.4亿元,下降2.1%。

今年以来,山东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扎实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一季度,山东进出口值创下历史同期最高水平,5.5%的增速也是近5个季度以来的新高。其中,一季度山东主要高端设备出口值增长36.5%,达到212.7亿元,出口增速远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拉动出口增长1.3个百分点;一季度山东省民营企业进出口5790.6亿元,增长8.9%,占进出口总值的75.2%,拉动全省进出口增长6.5个百分点;另外,民营企业出口“新三样”产品增长71.6%,在山东省“新三样”产品出口中的比重达到59.1%。这一笔笔佳绩不仅体现了山东高端制造业具备较强的国际市场竞争能力,更体现了民营经济外贸发展主力军的地位和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  出彩·高端制造业  斩获多个全国首位!山东聚势强链打造高端装备产业集群高地  制造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去年以来,山东围绕制造业强省建设,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持续打造具有竞争力的标志性产业链和先进制造业集群,斩获多个全国首位。  作为全国重要的汽车生产大省,山东有着雄厚的汽车工业基础,产业规模位居全国前列。2023年1—11月,山东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9.8%,汽车产量198.4万辆,居全国第3位。  2023年1—11月,山东新能源汽车产量38.3万辆,全年将突破40万辆。

2023年上半年,山东省机床出口68.4亿元,同比增长17.3%,出口值占全国同类产品出口总值的19.6%,继续领跑全国。  2023年1—11月,山东生产动车组532辆,同比增长38.5%,产量居全国首位。  近年来,我国动车组列车及高速铁路发展取得显着进展,成为中国经济的大动脉,“中国速度”逐步登上世界舞台,而中国高铁列车走出国门的“第一单”,就是山东造!  去年8月,我国出口印尼、用于雅万高铁的高速动车组在山东青岛成功下线,综合检测车和高速动车组由位于青岛的中车四方股份公司设计制造。  近年来,山东聚焦绿色低碳,大力发展节能环保装备及服务业,打造节能环保产业集群,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  2018年,山东出台了《山东省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深刻剖析了高端装备制造业的“短板”。  如今,曾经的“短板”不断迎来新的发展助力,正逐步变长,在核心技术上的自主和领先,使得山东高端装备屡创“世界第一”“国内首创”。

地处海南陵水海域的海上超深水气田“深海一号”开发使用的核心装备——全球首座十万吨级深水半潜式生产储油平台“深海一号”能源站,就产自山东。这项装备汇集3项世界首创技术、13项国内首创技术,可谓中国海洋工程装备领域集大成之作。  这样的“国之重器”,山东还有不少。地表最快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悬浮列车、世界首台4500型“阿波罗”涡轮压裂车、世界在运行抗震等级最高的特高压大容量换流变压器、惊艳亮相冬奥会的国内首台具有完全自主产权的智能雪蜡车均诞生于山东。  以制造业立省、靠制造业起家,加快实现由制造大省向制造强省跨越,这就是山东强省担当与实力。  出圈·民营经济  撑起经济“半壁江山”山东为民营经济注入的信心力量,到底从何而来?

山东是民营经济大省,民营企业在山东“量大面广”。近年来,山东民营经济占GDP的比重长期保持在50%以上,占据了山东经济大盘的“半壁江山”,成为山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民营经济在山东发展如鱼得水,展现出无限活力,主要在于山东始终把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当作“自己人”。  一组数据看民营经济对山东的重要性。  从2015年至今,山东民营经济占GDP的比重一直都在50%以上,撑起了山东经济发展的“半壁江山”。截至2022年底,山东省民营经济市场主体达到1388.3万户,占山东全部市场主体98%以上。无所不在的民营企业为山东贡献了73.3%的税收以及80%以上的社会就业。  2023年1-9月山东省民营市场主体增加47.2万户。至此,山东民营市场主体总数达到1435.5万户,占市场主体的98.9%。  据统计,山东民营高新技术企业有1.9万家,占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的95.1%,企业平均研发投入占比达到5%;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达到145家、专精特新“小巨人”达到756家,分列全国第二位、第三位,山东专精特新企业以及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等成为全国排头兵。  一路走来,山东经济能站稳全国第三的位置离不开“自己人”的努力,“厚道儒商”的金字招牌誉满全球,民营经济在山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举足轻重。  2023年4月20日召开的山东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会议,通过“望、闻、问、切”,从思想认识上、体制机制上、民企发展方向上为山东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问诊把脉。

山东省委书记林武直击问题关键,对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发出“灵魂六问”,提出要打破“官本位”“冷眼病”“乱指挥”“旧惯例”等顽疾,树立“分内事、应尽责”“自己人”“无事不扰、有求必应”“法无禁止皆可为”的“四破四立”思维。从灵魂深处,来一场思想大解放、观念大变革,坚决打破束缚民营经济发展的条条框框,以坐不住的紧迫感、等不起的责任感、慢不得的危机感,推动山东民营经济新一轮大发展、大跨越。  从省里出台支持发展意见,到联席会议制度,到建立民营企业发展指数,构建起服务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体制,无一不彰显山东政府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强大决心。  融链固链“山东模式”成为全国学习的样板。  2023年,山东省“十链万企”标志性产业链融链固链专项行动,以推动“链主”企业与“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协同发展为目标,将促成企业间合作意向1000项以上,覆盖企业数量超过1万家。  “十四五”期间,山东提出要打造100家左右省级特色产业集群,形成支撑全省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  尊重企业家、厚待投资者。现在的山东已成为民营经济茁壮成长的沃土,在全国较早出台专门地方性法规,在“有效市场”“有为政府”“有容社会”中找短板、动真格、见实效,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的生动局面,民营经济活力持续迸发。  出新·新质生产力  创新发展,以新质生产力塑造山东发展新优势  作为我国重要工业基地的山东,澎湃的新质生产力,有所体现和即将迸发在工业领域的方方面面。

在去年年底召开的山东省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上,山东明确提出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为新型工业化的发力方向。其中,在“聚焦高端化发展,着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上,将20大产业作为发力重点,首先提到的是冶金、化工、轻工、建材、纺织服装、机械等看上去非常传统,却又是山东深厚家底的产业。  烟台老牌化工企业的万华化学,是全省唯一总市值超过2000亿元的上市公司。在突破异氰酸酯垄断性技术后,万华化学的业务延伸至新兴材料产业集群,可服务于汽车交通、建筑工业、电子电气、绿色能源等行业。在乙烯领域,万华化学突破生产光伏面板胶膜聚烯烃弹性体的核心技术。从2024年开始,将陆续投产60万吨,可满足全国光伏市场三分之二的需求。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坚持从实际出发,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深入来看,山东各地巩固新兴产业、布局未来产业的实践,离不开对自身在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方面比较优势的准确研判。

在山东海阳,东方航天港已组织保障海上发射任务9次,累计发射卫星48颗。在航天项目的带动下,当地装备制造等传统产业以及新材料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吸引上下游产业链集聚,预计总产值超百亿元,一座海滨县城打开了逐梦星空的新天地。  加快未来产业前瞻布局,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围绕人工智能、生命科学、未来网络、量子科技、人形机器人、深海空天等领域,实施20项左右前沿技术攻关,推动15个省级未来产业集群加快壮大。  在城市定位方面,明确指出,“支持济南、青岛、烟台打造未来产业先导区。建设创投风投服务平台,撬动未来产业拔节起势。”  济南已打造形成酸锤波导芯片、AIRSAT遥感卫星星座、济南智算中心基地等一批重要成果;枣庄锂电产业集聚发展,推动资源枯竭城市转型。

在山东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过程中,已经涌现出一批极具创新力的企业,成为突破科学前沿、关键核心技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主体。  去年5月,全球首架国产大飞机C919圆满完成首个商业航班飞行,这架国产飞机上凝结着众多山东企业的智慧。  去年,山东组织实施110项重大技术攻关任务,在超算互联、画质芯片、植物基因编辑等领域取得一批标志性成果,工业母机、碳纤维、合成橡胶等国产替代实现突破,山东省级重大科技创新项目90%以上由企业牵头。  在当下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高质量发展阶段,山东作为北方地区经济发展战略支点,立足实际、目标明确、路径清晰,以工业为新质生产力发展主阵地,走出一条质量更优、动力更充沛的增长路径。  作为经济大省和工业大省,山东勇毅前行,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主动担当作为、锐意进取创新,着眼国家所需、山东所能,奏响山东高质量发展最强音。  闪电新闻综合齐鲁频道、山东新闻联播、人民日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