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桥风景》:时光的江河与生命的波涛
访问量:3276

横跨奔涌不息的扬子江,无论哪一座桥,都有着属于其自身的壮阔风景。不过南京长江大桥必定是这座城市的唯一,因为她跨越滚滚的江水,也跨越滔滔的时光。所以尽管南京艺术学院的小剧场空间是局促的,但只要《大桥风景》的聚光灯打开,照亮的便不仅是舞台,更是一个时代的记忆与情感。   大桥是宏伟的,在无数的文艺与新闻叙事中,她所承载的骄傲与荣光渐渐成为新中国建设的精神符号。舞台剧中“8234”的深潜故事单元,便再现了大桥建造的艰难困苦以及建设者的奉献牺牲。但大桥的另一面在于,一旦她以“物”的形态成为城市的表征,就不可避免地进入到城市的日常,进而融入芸芸众生的生活与记忆——这恰恰是本剧的叙事重心所在。   志愿者“天使”甫一出场,便以粗粝地道的南京方言激发了观众笑声。他的独角戏欢快活泼,充满喜剧感。但他的故事线又因为400多次在大桥之上对于生命的拯救,延伸到观众见不到的生活悲剧。情绪的轻与生活的重,便交错在一起打开戏剧与现实的纵深空间。人们在感佩这位“中国好人”无私品格的同时,很自然地会感受到生活的况味。烟火日常的生活本来就是悲喜浑陈,唯其如此,情感才有附着,记忆才能凝聚。   大桥的实体风景在本剧中实际上构成了一个故事布景,而人生的风景则在四幕戏中渐次展开。与男友吵架一度想轻生的女孩重新找回自信,一对因在南京读书而结缘的青年男女几年之后在长江大桥上重逢,在南京打拼多年的中年大叔面对江水倾诉满满的乡愁,退休老人炫耀起满满一屋子与大桥有关的收藏品。这些小人物的语言往往琐碎,像唠家常,又像是在喃喃自语;他们的行动往往随机,很难说是在台前还是幕后,甚至很难说这是演员还是观众。   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设计,也没有扣人心弦的戏剧冲突,本剧生活流的叙事风格大约会让只来看“戏”的观众难免有几分失望。但显而易见的是,流动的生活往往就会在不经意中击中你的心灵,关于看似若无其事却又刻骨铭心的爱情,关于浪子漂泊深藏心底的乡愁,或者关于时光流逝抚今追昔的感动。这个舞台上的戏剧并没有试图折叠生活,而是试图尽可能地打开生活,进而让每一位心有灵犀的观众寻找自身的共鸣。   但《大桥风景》并不因此显得无序,它散淡而不散乱,无形而又有形。在写实的向度上,一个热爱南京、热爱大桥的青年,以大桥建设者后代的身份开启了网络直播之旅。他是自由穿梭的剧中人,也是刻意登场的叙事者。伴随他的游走,观众可以意会单元段落的转场,也可以跟随他走进影像媒介表达的各个生活现场。比如桥工新村,作为一个与大桥相伴而生的居民社区,就和它烟火蒸腾的市井人生一起,以直截了当的方式将观众们从戏剧中抽离,展现出它的最质朴最真实的生活景观。   在写意的向度上,《大桥风景》的舞台手段是多元的,形成了充溢情感的戏剧间奏。比如男孩的乐队在舞台上演奏,女孩在台下观看,此时摄像机将全场观众的实时影像投影在舞台上,这已经不单纯是男孩的“此情可待”,而是观众们的心灵和声。比如大桥建设者的“深潜”被以抽象舞蹈动作的方式呈现,光影之中的人物轮廓充满力量与信心,这实际上是一种时代精神的升华。再如美食家对着扬子江大段诗化语言的诵读,你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回家”的朴素情感的喷薄。   如此,写实的大桥与写意的大桥就在本剧中形塑了互为表里的双重结构。前者在时光的江河中巍然屹立,成为一座城与一个时代的地标;后者在生命的波涛中流转不息,成为无数人的情感寄托与记忆弧光。而《大桥风景》本身,作为一部舞台剧,它也从演出的一开始便已汇聚到关于南京长江大桥的集体叙事与抒情之中。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关键字 :、江河大桥风景波涛时光戏剧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