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耕春管一线见闻⑨|良种+良法,小麦高产有底气
访问量:4155

春为岁首,农为行先。4月23日,在河北省辛集市马兰农场3000亩试验田里,小麦茁壮,长势喜人。

4月23日,在辛集市马兰农场的麦田里,河北省小麦专家指导组组长郭进考正在查看小麦长势。 河北日报记者 郝东伟摄  麦田间,几名头戴草帽的技术人员正为小麦做去雄“手术”。他们拨开小麦抽出的新穗,捏住一个小穗,熟练地剪去顶端的1/3,然后用镊子从颖壳里夹出三个针尖大小的雄蕊。完成一整穗上所有小穗的去雄后,技术人员在杂交袋上填写好母本和去雄日期,再将整穗套袋、封袋。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去雄只是小麦杂交的第一步,去雄之后,等小麦进入扬花期,还要用父本小麦的花粉,给母本小麦进行人工授粉。”辛集市马兰农场负责人武金燚说,多产粮、产好粮,种子是关键。  走进新品种展示田,一株株小麦呈小型方阵紧密有序排列,各方阵因展示的品种不同,呈现出高低错落的不同形态。年过七旬的河北省小麦专家指导组组长郭进考正在田间查看小麦长势,不时还掏出尺子,测量小麦的“身高”。  一条麦垄将相邻的两片麦田隔开,郭进考在麦垄上站定:“看这两片麦子,差别明显不明显?”他右手边是普通小麦品种,茎秆高,穗小;左手边是节水高产小麦“马兰1号”,茎秆矮,穗大。  精耕细作,良种是关键。“‘马兰1号’这个品种根深叶茂利于节水抗旱,麦秆儿比较矮,抗倒伏能力强,利于高产,要说最大的特点就是亩穗数多、穗粒数多、千粒重高。”郭进考说,品质优异的麦穗,一株能结出近百个麦粒,且粒粒饱满,“咱这苗子,我来看一次就高兴一次。”  有效提升粮食产量,光有“良种”还不行,还得有耕种的“良法”。  “只有新品种,没有新技术新装备的加持,也达不到高产的效果。良种良法相配套,小麦高产才有底气。”郭进考认为,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新农人“四新”融合发力,才能有力支撑粮食单产提升。他举例说,马兰农场在小麦种植过程中,推广土地深耕、精细整地、精准播种、科学施肥、农田节水等关键技术。同时,使用精量播种机、镇压锄划机、植保无人机等新型农机装备,大幅度提升了小麦播种管护的质量。  谷雨麦挑旗,防治正当宜。随着气温回升,各种小麦病虫害也逐渐进入流行期。不同于以往人工施药防虫的老方法,如今田间精准施药更多采用了节时省工的无人机喷洒方式。  “无人机喷药早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不过近年来通过科学研究药剂配比,对于药剂的用量和功能实现了全面优化,农药使用量更小,环境污染更少。”地头上,伴随着植保无人机的轰鸣声,武金燚指挥工人对小麦进行飞防作业。  小麦生长中后期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重点要做好“一喷三防”作业。郭进考叮嘱,一旦发现小麦条锈病病点,及时进行喷药,遏制大面积暴发流行;抽穗扬花期全面精准预防小麦赤霉病;灌浆期依据病虫监测结果,将杀菌剂、杀虫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叶面肥等科学配制、混合喷施,防病治虫,预防干热风和早衰,确保小麦稳产增产。  “河北冬小麦去年因为播种基础好,墒情也比较好,苗情达到常年较好水平,为夏粮丰收打下了良好基础。”郭进考告诉记者,从目前来看,今年小麦抽穗比常年早3至5天,这样延长了灌浆时间,对提高粒重有利,在持续加强小麦田间管理前提下,后期如果不发生较大自然灾害,可以说今年小麦丰收在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