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一九四四》能否重新张扬谍战剧的魅力? 哈尔滨一九四四
访问量:16983

这段时间,包含谍战元素的剧集有了一个小爆发,《追风者》《群星闪耀时》以及《哈尔滨一九四四》相继播出,虽然它们在形态上存在不小的差异。  《追风者》与《群星闪耀时》只是加入谍战元素,它们是这些年来谍战剧多元化的一种新尝试——不仅仅是谍战+流量,更是将叙事中心转向主人公信仰的确立。《哈尔滨一九四四》回归传统谍战剧的叙事传统,剧集的重心在于地下工作者在隐蔽战线上的战斗,主人公的最初身份就是“潜伏”,有时他也会经历一个信仰的转变过程。

《哈尔滨一九四四》海报  诸多观众耳熟能详的经典谍战剧,比如《潜伏》《黎明之前》《悬崖》《面具》《风筝》等,均是传统谍战剧。这些年来,谍战剧的多元化,并非意味着传统谍战剧失去类型生命力或者缺乏受众,而是传统谍战剧对于剧本的要求太高、观众的容错率很低。  王小枪编剧是谍战剧的行家里手,既有传统写法的《面具》,也有视点非常新颖的《对手》。《哈尔滨一九四四》能否重新张扬传统谍战剧的魅力?  传统谍战剧的审美特征,可以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第一个基本点,是身份的伪装、掩护与揭露危机。  谍战剧的主人公是潜伏者,他一定存在多重身份,例如表面是普通公民、商人或官员,实则是潜伏的地下党员、特工或卧底;或者表面上是效忠于敌对党派的特工,实际上是我党的地下工作者。通过身份的转换和伪装,主人公在敌人内部获取情报,完成艰巨的任务。  《哈尔滨一九四四》采取谍战剧中的“双生”设定,即兄弟俩或姐妹俩是个性不同,甚至立场不同的双胞胎,这为地下工作提供了战术上的便利,可利用外貌上的相似性来迷惑敌人,为完成任务创造有利条件。《蝴蝶行动》《一触即发》《脱身》等谍战剧均采取过这一策略。  剧集以1944年伪满统治下的哈尔滨为背景,伪装成铁路巡警的地下党宋卓文,被特务科科长关雪误认为自己的救命恩人——其实是卓文失散多年的双胞胎哥哥宋卓武。宋卓文将计就计利用关雪的信任进入特务科,宋卓武也因任务突然出现,两兄弟相互配合,彼此掩护……

上面是宋卓武,性格比较“蛮”;下面是宋卓文,性格比较稳  一旦有身份的伪装,也就意味着身份暴露风险贯穿全剧,如果身份被识破,就会面临生命危险和任务失败的后果。潜伏者如何运用智慧和策略去掩盖身份、防止身份暴露,是传统谍战剧的剧情重点。  由身份延伸出的一系列紧张刺激、险象环生、斗智斗勇、见招拆招的情节,《哈尔滨一九四四》都有。  比如潜伏者需要学习并模仿目标环境中的人们的生活习惯、言谈举止乃至情感表达,以便更好地融入其中。对于宋卓文而言,难的并不仅仅是在特务科成为一个特工,更是在关雪面前扮演好宋卓武。  宋卓文与宋卓武的个性截然不同,关雪自然对眼前的宋卓文无法放松警惕:他是那个他吗?面对关雪的种种试探,宋卓文要察言观色、随机应变,用谎言掩盖真相、用感情误导判断,或者挑拨离间来转移对方注意力,降低自身暴露的风险,否则活不过下一集。

关雪远远盯着她,判断他是不是他?  应变能力更是潜伏者不可或缺的素质。面对任何风险,潜伏者必须迅速判断形势,做出最佳应对方案——在极短的时间内构造一套合理解释,或是在不利的局面中寻找转机,甚至在必要时采取极端手段,以求保全身份和任务的顺利进行。  冲动的宋卓武有时会留下漏洞,比如杀人时把宋卓文的警察证落下。面对关雪的举枪质疑,宋卓文必须迅速编出一套合理说辞。

宋卓文利用关雪对他的感情和信任,躲过危机  双胞胎虽然可以利用长得像行动,可一个人不可能在某个时间同时出现在两个场合,也让他们随时有暴露的风险,宋卓文只能不断“拆雷”,疲于奔命;为了保护宋卓文,小魏等我党战士也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年轻的小魏,为了完成组织的任务,壮烈牺牲  传统谍战剧的另一个基本点是:情报斗争,围绕情报的搜集、编码解码、传递、截获、反间谍等展开。每个环节都是智力与勇气的较量,都有可能成为剧情发展的转折点和高潮部分。  情报的获取,是潜伏者的核心工作,包括捕捉蛛丝马迹、窃听、破解密码等多种举措。这要求潜伏者具备极高的观察力、推理能力、记忆力、随机应变的能力,才可能在重重迷局中找到线索。  比如为了获取关雪隐藏我方战士的地点,宋卓文伪装后给行动股一个个打电话,问“刚才没听清楚,在哪儿布防”。宋卓文推断:关雪没有把人带回特务科,就一定会找个谁也不知道的地方,并让手下做好布防。果不其然,宋卓文获取了关雪藏匿人物的地点。

宋卓文一个个打电话,找出关雪藏人的位置  潜伏者的行政级别直接决定着他所能接触到的情报级别。地下工作者在完成潜伏任务的基础上,还得凭借高超的智商与情商,竭力往上爬,完成职场上的晋升。  宋卓文成功晋升为情报股副股长,因为他敏锐发现疑点、精准做出判断,破除军统准备炸死关雪的阴谋,救了关雪一命。这一段戏拍得惊险刺激,既凸显宋卓文的能力、帮助宋卓文晋升,也加深关雪对他的信任。

车底下的炸弹会不会爆?很让人紧张的一段戏  情报的传递犹如走钢丝般危险,为避开敌人的耳目,需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加密、隐藏和传递,任何微小失误都可能导致整个行动功亏一篑,甚至是生命的代价。剧中两方人马在马迭尔宾馆交接情报时的大混战,就源于接头信物出现偏差。  情报战中,既要窃取对方情报,也要做好反谍工作,揪出敌方潜伏于我方阵地的特工。地下工作者需要通过逻辑推理、证据搜集、暗中较量等方式,逐步揭开间谍的真实面目。  关雪得以在特务科晋升,源于她在我党布下了一名代号为“松鼠”的间谍,他已经向关雪传递了诸多关于我党的重要情报。“松鼠”是谁,如何揪出“松鼠”,相当紧迫。

敌方也有间谍渗透到我方  “身份”与“情报”构成谍战剧的两个基本点,那么谍战剧的“中心”,也是谍战剧的成败关键,则是——高智商博弈。它具体体现为一系列要求:逻辑严谨、细节扎实、环环相扣、反转精彩、引人入胜……  高智商是情节成立的前提。诚如前文所分析的,不论是身份掩护还是情报斗争,均需要潜伏者具备敏锐的观察能力、深刻的心理洞察能力、强大的推理能力、灵活的战术调整能力……如果逻辑链条断裂,会让观众感到剧情不真实、不合理,质疑整体故事的可信度。  高智商是人物合理性的前提。特工是经过严格训练的专业人士,他的行动决策必须符合角色的职业素养和时代背景。若角色的行为逻辑前后矛盾或违背常识,容易让观众对潜伏者的智商和专业性产生质疑,削弱角色的魅力和剧情的紧张感。  高智商也是观众对传统谍战剧的审美期待。毕竟有多部经典在前,当观众进入一个传统又全新的谍战世界,他们期待看到的是精密的布局、巧妙的策略和精妙的智斗,期待的是对剧情悬疑与推理的参与。如果剧情有过多的逻辑bug,会破坏观众的期待值与参与感。  这些年来,传统谍战剧之所以佳作难寻,就在于要写出天衣无缝的高智商博弈剧本,太难。  《哈尔滨一九四四》是非常规整的传统谍战剧。在一些时候——譬如前文所提到的宋卓文营救关雪一例,它能让观众感受到高智商博弈的扣人心弦、惊心动魄。  高智商的斗争,离不开高智商的反派。特务头子关雪狠戾、残酷、自负、暴躁,但她也足够敏锐聪明,屡屡发现“破绽”,总能伺机而动。比如通过宋卓文藏身的别墅倒掉的钟表停留的时间,结合宋卓文给她打电话的时间差,推断宋卓文是否有撒谎可能。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难怪宋卓文吐槽“一个脑袋八个用都玩不过她”。  在宾馆接头时,从我方受枪伤的地下工作者口中的一句“你们快走,一会儿警察来了谁都走不了”,关雪立即发现他的身份,“你放心,我一定把你救出去,同志”。

关雪欺骗我方地下工作者  之后,关雪将地下工作者转移到隐蔽的地方,并试图从他口中套出情报。当地下工作者要求关雪说出接头暗号,关雪眼睛一转,“跟你对暗号的同志,已经牺牲了”……  如今剧情还有一个大疑点:关雪是否早就对宋卓文的身份有了怀疑?只是她为了给自己留后路,屡屡故意“放水”,并打感情牌蒙蔽宋卓文,以至于宋卓文一度想策反她?反派的精明算计和步步紧逼,使剧情高潮迭起、险象环生。如果关雪精明至此,那么一些忙不迭给关雪扣上“恋爱脑”“降智”帽子的评论,其实也被关雪给骗了,这恰恰说明人物成功了。

关雪也许没那么简单  在此基础上,《哈尔滨一九四四》试着让反派更立体。对关雪前史的一再闪回,让人感慨乱世中野草求生的艰辛、误入歧途的悲凉、自作孽不可活的活该;1944年日本投降前夕,伪满洲的末日将至,特务科各怀鬼胎,有人狠、有人疯、有人麻木,以及军统特务加入“混战”,或让该剧的谍战走向或有不同。

阴鸷狠戾的潘越,为后续剧情增加不少变数  不过,一部剧假若有70%做得不错,有30%有待提升,如若只揪住30%,就判定它是烂剧,也显得武断。见树木,也要见森林。希望后续谍战剧不要畏难退却,而是精益求精、不留遗憾。  总的来说,《哈尔滨一九四四》一定程度上张扬了传统谍战剧的魅力——隐蔽战线的惊心动魄、智力的博弈、心理的对决、生死的代价、人性的煎熬……是值得一看的。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关键字 :、张扬哈尔滨一九四四、来自于:上海、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