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九天揽月途中,山东从未缺席
访问量:44130

海报新闻记者 孙杰 报道  4月24日是第九个中国航天日。而就在3天前,世界首套高精度月球地质图集在北京正式发布。参与这项国家工程的山东大学空间科学攀登团队行星科学课题组博士后陈剑告诉海报新闻记者,这套月球地质图集相当于全新的月球百科全书,可以为载人月球探测工程等我国后续月球探测规划提供参考资料。  山东大学是五家编图单位之一  海报新闻记者了解到,长期以来,国际上使用的月球地质图,主要是基于美国阿波罗计划获取的数据和资料,这些月球地质图已明显滞后。2012年,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首任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院士提出开展新的月球地质图编研的设想。  这套珍贵的地图集包括两大部分:一个是详尽展示整个月球地质情况的《1:250万月球全月地质图集》,另一个是细致切割成30块区域的《1:250万月球分幅地质图集》。全月地质图集中包含了全景式的月球地质总览图、岩石种类分布图以及构造概览图,而分幅地质图集则像拼图一样将月球分割成多个标准图幅。  值得一提的是,山东大学也深入参与了此次发布的月球地质图集的编制工作。其中,《1:250万月球全月地质图集》中的岩石种类分布图是由该校行星科学课题组负责编制完成;同时,该团队还负责完成《1:250万月球分幅地质图集》的6个分幅,包括阿波罗幅、里德伯幅、第谷幅、让森幅、南海幅、冯·卡门幅。  “这套月球地质图集的编研开始于2012年,当时山东大学是国内为数不多的深入参与嫦娥工程数据解译工作的高校和科研院所之一。”陈剑说,光谱学是行星探测的一个重要手段,而山东大学行星团队主要就是从事月球与行星光谱学研究,也恰好对应这套地质图中岩石类型分布图编制和物质成分研究方面的需求,所以被选择成为五家编图单位之一。  该图集将为中国人登月提供重要参考  在4月24日召开的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上,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林西强在谈到登月任务时表示,“载人月球探测工程登月阶段任务经中央政府批准启动实施,总体目标是2030年前实现中国人登陆月球,目前各系统正按计划开展研制建设。”  “目前,我国第四批预备航天员选拔工作已基本完成,不久将正式对外发布相关信息。”林西强表示,第四批航天员入队后,将和现役航天员一起实施空间站后续任务,并实现中国人登陆月球。  在陈剑看来,此次发布的月球地质图集将对我国载人月球探测工程、甚至更长远的月球科研站选址提供重要参考。“这套月球地质图集系统表达了月球表面地层、年代、物质成分等方面的综合地质信息,汇集了阿波罗时代以来科学界对月球的最新认识。”他告诉海报新闻记者,这套月球地质图集就相当于全新的月球百科全书,既可以为后续月球科学研究提出新的研究方向,也可以服务于月球与行星科学的科普教育。同时,它也能为载人月球探测工程、国际月球科研站的着陆区选址、月球资源勘查和路径规划等我国后续月球探测规划提供参考资料。  火星探测中也有山大行星团队的身影  其实,不止“上九天揽月”,在我国另一项重要的航天工程——对火星的探索中,也有山东大学行星团队的身影。  2021年5月15日7时18分,“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圆满成功。“天问一号”任务实现了我国首次地外行星登陆,完成了从地月系到行星际的跨越,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国印迹,迈出了我国行星探测征程的第一步。  不过,很少有人知道,由于火星表面没有稳定的液态水体,以二氧化碳为主的大气既稀薄又寒冷,多种因素导致大量沙尘悬浮在空气中,常年均有尘暴事件发生,最大时可覆盖整个火星。而尘暴事件会对“天问一号”着陆器的落点判断、避障悬停等产生严重不利影响,直接威胁着“天问一号”的着陆安全。  对此,山东大学行星科学团队克服了缺少国外实时数据、数据处理时间短、计算模型复杂等困难,建立了我国首个火星尘暴数据库,掌握了火星尘暴和光学深度的时空分布规律。他们利用“天问一号”中分辨率相机图像,对着陆阶段着陆点尘暴和光学深度做出了准确预测,为“天问一号”成功着陆提供了决策依据,有力保障了“天问一号”的成功着陆。  “天问一号”成功着陆后,国家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五研究院火星探测项目办公室也致信山东大学,感谢山东大学行星科学团队为“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成功着陆任务作出的贡献。  陈剑说,目前,山东大学行星团队正在开展天问三号火星取样返回着陆区的选址等工作。  责编:付兴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