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人反思当下 为何都会提到对华合作?
访问量:13094

直新闻:习近平主席马上就要访问法国等欧洲国家,您对此有什么观察?

特约评论员 庚欣:习近平主席这次访问,是在中法、中欧以及世界面临重大变局之际展开的。

最近,马克龙总统在《经济学人》发表的采访中表示,欧洲要扞卫自己的“战略利益”。我觉得讲得很好,但是我要补充两句:第一句,马克龙以及欧洲的政治家们,不仅要考虑法国和欧洲的战略利益,更要考虑中法、中欧之间共同的战略利益,还要考虑到整个世界的战略利益。因为今天的世界,任何人都不可能独善其身,只能合作共赢。第二句,就是在考虑我们共同的战略利益时,还应该突出“构建独立自主、合作共赢的战略利益”,去引领中法、中欧及整个世界,共同实现我们的战略目标。用这样的表述,才能真正从本质上更全面地解读习近平主席访法访欧的重大意义和现实价值。

因为,今天的中法、中欧乃至整个世界都面对着极大的负面压力,我把它概括为“两战一选”。所谓“两战”,就是俄乌和巴以之间的战事,正处于持续僵持、仍有升级可能的困境,给所有国家都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所谓“一选”,就是指美国今年的大选,尤其是特朗普呼之欲出的强势复归。由于他四年前曾经执政,今天人们对特朗普在国际重大事务,尤其对欧对华政策上几乎无底线和“不靠谱”仍然记忆犹新,所以任何人特别是中法、中欧都不敢掉以轻心,只能未雨绸缪,提前防范。

最近,欧洲各国开始反思近年来的世界乱局,有人将其概括为“双输”,这首先是表明人们在逐渐回到结束冷战之初的那种全球化的认知,承认全球是一体的,各国是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地球村”的关系,并不是过去冷战时那种零和的博弈关系,如果要输,大家都会输,如果想赢,就要大家共赢。这实际上是对几年来以美国为代表的逆全球化、搞阵营对抗战略思路的否定。这是欧洲在国际认知层面上的重要转变。其次,欧洲的上述反思,还表明了各国共有的一种不堪忍受的危机感,而人类常常是在共同的危机压力下,才会搁置争议、为克服危机寻求合作。

上世纪70年代时,就是罗马俱乐部等智库,在共同的公害、粮食、能源危机的压力下,率先感受到了增长的极限,提出了“全球化”的概念,并且为结束冷战提供了重要的国际共识基础。尽管今天美俄等国家还没有将上述认知和危机感认真落实在自己的实际行动上,但是,世界要和平,人心要稳定,各国要合作,经济要发展,已经是今天国际社会的主流诉求。

最近可能很难指望美俄在上述国际社会缓解安全、发展、治理等赤字的进程中发挥重大的积极作用,那么,重担自然就更多地落在了中国和欧洲的肩上。中欧关系对世界稳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中欧关系好,‘新冷战’就打不起来。”中欧作为世界两大力量、两大市场、两大文明,已经意识到自己承担的国际责任。建设一个更加稳定、紧密的中欧关系,不仅能成就彼此,还将照亮世界,甚至还会带动美俄逐渐走上建设性的轨道。

在这里,我特别要指出,中法是今天世界上一对极为特殊、重要的大国关系。中法之间具有深厚长久的历史渊源,有着极为相近的国际定位,而且还有殊途同归的现实诉求。尤其近年来,在百年不遇大变局背景下,美国出于霸权的焦虑,不断向着反全球化、反多边主义的方向逆行,造成了今天世界双输的动荡局面。在这个过程中,中法虽有着不同的国家利益,但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具有历史使命感的大国,作为世界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坚定推动者,超越集团对抗,坚持求同存异,坚持稳定、互惠、开拓、向上的合作方向,而且带动整个亚欧地区,殊途同归地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维护世界的和平、稳定、繁荣。法国已经成为今天世界上,与中国主张最为接近的西方大国。

这次习主席访问法国,正值中法建交60周年之际,60年来,世界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中法对独立自主的坚持、对世界多极化的追求、对文明多样性的珍视从未改变。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双方将携手努力,以两国元首外交和战略共识为指引,坚守初心、守正创新,中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一定会更加稳固和富有活力,为中欧关系发展作出更大贡献,为世界和平作出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