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笔楼|这些政务号,摁错了去留的“开关”
访问量:56126

过去一个多月时间里,多地政务微信公众号、微博法人号陆续关停。有的主动关停,有的长期停更,还有的正在启动注销程序……  从一哄而上建号开张,到扎堆关停,许多网友担心,今后查询信息会不会变麻烦?办事是不是要多跑路?也有网民吐槽,关注的账号长期不更新,与其僵尸般存在,不如关停了省心。  更多网民表示看不懂:新媒体政务号到底怎么了?

最近一段时间,昆明、长沙、西安、青岛、南京等地的一大批基层政务微信公众号、微博法人账号停止更新并启动注销程序。根据相关公告,这些政务号停更后,、公示、公告等内容并入属地政府网站。  互联网时代对政府和民众的沟通提出了新要求。新媒体是发布信息、服务群众的便捷途径。推进基层政务新媒体建设的初衷,就是为了方便群众办事,推进政务公开,拉近政府和群众的距离,促进基层治理更加高效透明。  然而,一些地方在推进政务新媒体建设的过程中,却渐渐跑偏了方向,一味地铺摊子、扯面子,不切实际、贪大求洋。

特别是网络技术一日千里的今天,微信、微博、小程序、客户端层出不穷,个别地方觉得不办个新媒体、不建个公众号,就是落了伍、丢了面子。  一个村也得搞个APP,一个乡镇也得建个融媒体矩阵,有些既有政务软件明明能够覆盖相关服务,却偏要“另起炉灶”;有些账号为了增加活跃度,不得不人工刷号……这样的政务新媒体,传播效果可想而知。  更有甚者,个别地方为了数字好看,主要精力不是放在内容建设上,而是放在相关账号的推广上,下任务、拉人头,求关注、派转发,一个好端端的新生事物,生生变成了讨人嫌的摊派任务。  难怪有些基层干部吐槽,这些政务新媒体的内容是,更谁谁看,谁更谁看,甚至更了也不看。

梳理这些关停的政务号,不难发现,内容粗糙、脱离群众、疏于管理是共性问题。  有的号从注册到注销,就没上心更新过。以四川某镇政府的微信公众号为例,自2017年注册到今年4月25日停更,标记为原创的内容只有5篇,大量内容是对其他媒体的全文转载。  有的号被养成了工作动态、值班日志,离群众很远很隔阂。要么是工作动态,要么是会议纪要;不是领导去哪儿了,就是又开了个什么会议,把本该面向群众的账号,活生生办成了自家的内部黑板报。  有的号疏于管理,充斥着推销商品、玄学算命等内容,有的甚至公号私用。认证为“中共镇原县委宣传部官方微博”的蓝V政务微博,曾经多次发布“测算、合婚、开财运”等内容,引发网民争议。  还有大量账号,被养成了僵尸号。以最近关停的江苏省某水务局账号为例,要么几日不更,要么一键转载,“注水”的痕迹简直不要太明显!十几人次的阅读量,半死不活的更新状态,正是部分政务新媒体账号的常态。

一些部门只建号不管号,群众想查的信息查不到,想看的内容看不到,想说的话语没渠道。部分政务账号挂出的八股文章长篇累牍,推出的无效信息随处可见。网民不愿看,工作人员还得投入大量物力精力去运维。  以上林林总总,归根到底就一个病因:没有想明白“做新媒体账号给谁看”这个基本问题。  政务新媒体代表着政府的形象,不能只关注账号的设立开张,更应关注有没有影响力、有没有服务性,否则就会沦为“指尖上的形式主义”,既耗费了大量精力,还加重了基层负担。

政务新媒体能不能搞?必须要搞!网络时代,基层群众对政务信息发布、重大政策解读、公共服务响应、民众交流沟通,都有着强烈的需求。  政务新媒体怎样来搞?用心来搞!回归到为人民服务的初心本质,把群众的需求当成办号的宗旨,这是不二法则。  事实上,不少政务号已经做出了表率。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关键字 :、新媒体政务群众账号网民、来自于:北京、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