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响中国】中国式现代化对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方法论意义
访问量:187

现代化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人类文明发展与进步的显着标志,是世界各国孜孜以求的共同目标。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用70多年的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二三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破解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诸多难题,摒弃了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两极分化的现代化、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老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中国式现代化丰富发展了人类现代化理论,为广大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借鉴。  坚持从本国国情和文化传承出发,独立自主地探索自己的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符合现代化发展的普遍规律,积极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积极发展民主、法治,也有中国自己的鲜明特色,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始终立足自己的历史传承和独特国情,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坚持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具有深刻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治理体系,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的,是由这个国家的人民决定的。我们今天的国家治理体系,是在我国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实践充分证明,治理一个国家,推动一个国家实现现代化,并不只有西方制度模式这一条道路,各国完全可以走出自己的道路来。近年来,一些发展中国家照搬西方的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并没有带来福音,反而导致了政治动荡、经济停滞、社会分裂、民族冲突、战乱频仍。正反两方面的实践表明,广大发展中国家只有真正从各自国家的历史文化、社会性质、经济发展水平出发,独立自主地选择自己的道路,而绝不照搬照抄别国道路,才能取得成功。  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激发广大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的领导决定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性质只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确保中国式现代化锚定奋斗目标行稳致远,激发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劲动力。中国式现代化之所以能够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是因为一方面我们有中国共产党的强有力领导,另一方面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获得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激发了最广大人民群众创造和革新的活力。党坚持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使得我们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办难事的优势。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薄弱、技术落后,有一个坚强有力的政党领导,建立起一个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的体制机制,避免各种政治内耗,这是实现现代化的根本政治保证。  坚持守正和创新的统一,始终在坚持中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实践创新。守正创新是我们党在新时代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方法。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就是一个在继承中发展、在守正中创新的历史过程。中国式现代化是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基础上建设的,而且面临“一球两制”的国际形势,这些不同于马克思对未来社会的设想,决定了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能照搬马克思的“本本”,而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最大的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创新,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创新、文化创新、实践创新。在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基础上,我们开创、坚持、扞卫、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走中国式现代化。  坚持效率与公平的统一,正确发挥政府和市场两方面的作用。中国式现代化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既要创造比资本主义更高的效率,又要更有效地维护社会公平,更好实现效率与公平相兼顾、相促进、相统一。其实现机制就是把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正确发挥政府和市场“两只手”的作用。把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这是中国共产党在理论和实践上对传统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创新以及西方自由主义的重大超越。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不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并不以私有化为目标。改革开放以来,虽然中国所有制结构进行了调整,但始终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不动摇,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坚持国有企业是推进国家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中国始终坚持既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也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既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强调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确保广大人民群众都能公平地享有现代化发展的成果。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实现现代化不能搞“单打一”,既要充分发挥资本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积极利用资本,又要加强政府的规划引领、监督,规范和遏制资本,防止资本野蛮生长。既要做强做大做优公有制,掌握国民经济命脉,从而维护民生需求、加强宏观调控,防止少数寡头垄断经济、控制政权,也要积极鼓励民营经济的发展,不断增强社会活力。  坚持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的统一,使现代化既有坚实的内在基础,又能够利用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近代以来的中国历史告诉我们,没有民族独立就没有现代化。民族独立是实现现代化的前提,现代化是民族独立的保障。70多年来,中国一方面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战略方针,坚定不移地建设强大的国防和独立的工业体系,坚决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了国家主权的完整独立,独立自主地探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独立自主地研发核心技术、颠覆性技术,把国之重器掌握在自己手里。另一方面,中国又敢于打破封锁和封闭,积极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不断提高对外开放的广度、力度、水平,走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大道上,既吸取发达国家的经验,又在国际竞争中壮大自己的力量,既坚持引进来,又坚持走出去,通过不断开放发展的成效来强化独立自主的力量,与发达国家既竞争又合作。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既要努力争取在自己的特色产业、优势产业上做大做强,不断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提升技术水平,又必须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坚持开放发展、合作共赢。  坚持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的统一,分阶段推进现代化。经济文化落后的基础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不可能急于求成、一蹴而就,而必须接续奋斗。在现代化的推进方式上,中国共产党一直高度重视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的统一,坚持科学规划、逐步推进,一步一个台阶。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同志曾提出了“两步走”的战略部署,经过艰苦的努力,我们在20世纪70年代建立了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改革开放以后,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邓小平同志提出了从温饱到小康,再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三步走”战略部署。1995年,由于中国提前完成了原定于2000年完成的小康目标,极大地提振了人民的信心。为了更好地完成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江泽民同志在1997年党的十五大提出了“两个百年”目标,形成了“新三步走”的战略部署。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立足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奇迹,顺应人民群众的期待,在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目标之后,又进一步提出了“两步走”的战略安排。通过这一系列分阶段的战略部署,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目标日渐变成了现实。与中国一样,广大发展中国家原来的经济基础都比较薄弱,既需要排除干扰、锚定现代化的长远目标,又需要立足现实、持之以恒,分阶段推进,在量的积累中实现现代化的飞跃。  坚持活力和秩序的统一。活力与秩序是现代化发展的永恒主题,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活力是现代化发展的动力源泉,秩序是现代化发展及其成果巩固的前提,是现代化活力的保障。既要在活力中保持秩序,又要在秩序中激发活力。中国式现代化,既以改革开放充分激发全社会的创新创造活力,取得了经济快速发展的奇迹,积极推进高质量发展,又大力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有序,确保活而不乱、行稳致远,取得了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改革开放初期,我们曾提出“发展是硬道理”“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稳定压倒一切”等重要论断,坚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接受的程度结合起来,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以及活力与秩序的关系。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一方面以全面深化改革激发现代化发展的活力,另一方面又深刻把握我国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国家安全所面临的形势任务,把安全问题摆在非常突出的位置,提出了关于统筹发展和安全的理论,要求把安全发展贯穿国家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防范和化解影响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各种风险。  坚持中心工作和全面推进的统一。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是分阶段、分领域推进的进程,是从单一工业化到全面现代化的进程。新中国成立初期,比较强调的是工业化方面,虽然提出了“四个现代化”目标,但“四个现代化”说到底仍然属于物质文明层次,目标比较单一。不过,这有它的合理性,因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发展,特别是科学技术的发展是维护国家安全甚至整个文明社会存在的基础。改革开放之后,我们进一步强调“两个文明”一起抓。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五大文明”协调发展。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从单一到全面,这反映了我们关于现代化的内涵和外延的不断拓展,反映了我们认识的深化,以及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不断提升。但是,从改革开放以来到现在,我们依然强调,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这也体现了我们坚持中心工作与全面推进的辩证统一。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不断巩固现代化发展的物质基础,在此基础上再全面推进现代化。  总之,中国式现代化之所以取得成功,就在于我们正确处理好了一系列重大关系,蕴含着深刻的辩证法,深化发展了我们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提供了示范和借鉴。习近平总书记曾明确指出,我们不“输入”外国模式,也不“输出”中国模式,不会要求别国“复制”中国的做法。由于各国国情不同、历史文化不同,中国式现代化并不能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直接提供现成的方案,但可以提供方法论上的有益借鉴。

关键字 :、发展中国家中国中国共产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