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门模式”,也可以适用于整个台湾海峡
访问量:5763

5月以来,中国海警在金门附近海域执法巡查的频率,正呈现出明显上升的趋势。

谭主独家了解到,4月,中国海警在金门附近海域总共开展了4次执法巡查行动。而5月份过去还不到两周,中国海警的执法巡查行动次数,就已经达到了5次。

与此同时,谭主发现,随着海警在金门附近海域执法巡查行动次数的增加,岛内媒体相关报道的数量,却呈现出下降的趋势。

对于海警的执法巡查行动,岛内媒体为何变得沉默?这一变化背后,传递了哪些信号?

从上边这张图上可以看出,岛内媒体相关报道的最高峰在2月。

当月,“禁止、限制水域”成为岛内媒体报道的高频词。按照台当局的说法,大小金门岛向南8000米是“禁止水域”,向南8000至10000米是“限制水域”。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海警用实际行动表明,根本不存在所谓“禁止、限制水域”一说。

这是中国海警在3月15日和5月3日发布的执法巡查示意图。

可以看到,我们执法巡查的范围,就在所谓的“禁止、限制水域”内。

谭主持续关注了中国海警几次执法巡查行动,并多次对现场画面进行解读。画面中的内容,进一步表明了并不存在所谓“禁止、限制水域”这一事实。

5月3日,中国海警舰艇编队在执法巡查行动中,经过了有台当局军事人员驻扎的大担岛和二担岛。在谭主发布的画面中,连接大小金门两岛的金门大桥清晰可见。

5月7日,中国海警的巡查航线再次发生了变化。这一次,从浯屿、料罗头、料罗湾和大帽山一线驶过的海警舰艇编队,又拍摄了位于大金门岛东部、同样有台当局军事人员驻扎的北碇岛。

在谭主发布的现场执法视频中,还出现了中国海警向我方船只喊话的场景:“‘厦港浚001’,我是你正前方中国海警,正在开展执法巡查,请注意航行安全。如需帮助,请及时拨打95110海上报警电话,或通过电台与我联系,祝您航行平安。”

谭主了解到,“厦港浚001”船是一艘专门负责航道维护工作的清淤船,当时正在厦门港航道上执行疏浚作业。

内部人士告诉谭主,中国海警的这段话充分体现了海警对该海域的有效管辖,表明中国海警正以实际举措,维护该海域作业秩序规范,也将切实守护包括台湾在内的两岸渔民生命财产安全。

从这两次行动的航线可以看出,对于从金门两岛通向大担、二担岛,以及金门两岛向南进入台湾海峡的相关水域,中国海警的执法巡查基本实现了有效覆盖。

眼见自己划定的所谓“禁止、限制水域”已经不复存在,台当局所谓的“海巡署”只得借岛内媒体之口,指责中国海警舰艇编队“高速航行”,影响了金门附近海域的“海上航行安全”。

岛内媒体进行炒作,是因为他们自己心里也清楚,这样的路线意味着无论是商船、民船,还是从金门岛开往大担、二担的台“军用运补船”,都将被纳入到中国海警为维护相关海域安全而开展的执法巡查范围内。

军事专家张军社指出,金门附近海域一直都是中国领海,中国对这一地区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管辖权和执法权,中国海警光明正大地将这些拍摄有金门岛地标性建筑和金门附近岛屿的影像资料放出,恰恰体现了这一点。

行动,是对炒作最好的回应。

这是岛内媒体就“中国海警+厦金海域”进行报道时,提及“禁止、限制水域”的报道占整体篇数的比例变化,可以看到,中国海警的执法巡查,也让岛内媒体变得“知趣”起来——开始不再提这个词。

进入五月,台媒报道的焦点又逐渐转移到了另外一个词——“海域管辖权”。

5月9日,由福建海事局牵头,海警、海监、渔政、救助等多部门共同在金门水域开展了“安海2024”渔业安全救援演练,12艘参演船只克服了恶劣海况,以商渔船碰撞事故为模拟演练场景,协作展开救援演练,进行了长时间多项科目演练。

在对这一消息进行报道时,台媒还特别强调了“公务船”这一名词。

之所以如此注重“公务船”,是因为这关系到一个问题——执法权。

在5月9日的“安海2024”渔业安全救援演练中,海警、海事、海监、渔政等部门悉数亮相。

一位长期关注中国海上执法行动的专业人士告诉谭主,从具体部门职能角度看,海警局负责打击海上违法犯罪行为,渔业渔政管理局负责护渔,海事局负责水上搜寻救助的组织、协调和指导,海监负责对我国管辖海域实施维权巡航执法。

目前,金门附近海域的执法权,是由海警、海事、海监、渔政等不同海上执法部门分管。而发布于演练当天的公告,更是确凿无疑地表明,大陆在行使对该海域的执法权。

这也正是岛内媒体炒作所谓“管辖权”的原因。

台湾问题专家刘匡宇告诉谭主,随着执法巡查行动的不断开展,不同执法部门负责的执法行动越来越细化,分工也越来越明确。各部门之间,既有分工,也有协作。

这次,来自不同执法部门的12艘船,在金门水域参加“安海2024”渔业安全救援演练时,来了张“全家福”。

另外,这场行动,还有着特殊的意味。

台湾问题专家唐永红告诉谭主,金门距离大陆很近,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金门在两岸关系中一直扮演着十分特殊的角色。

就拿渔业来说,金门渔民与厦门渔民共同生产、一同打渔的状态,已经维持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之前金门渔民如果遭遇突发险情,大陆方面的海上执法部门也同样会积极出手救助。因此,金门渔民非常清楚,中国海警的执法巡查行动,能够有效保障他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对中国海警在金门附近海域的执法巡查行动,金门民众心里都有认同度。

谭主利用大数据手段搜集、统计了岛内社交媒体关于“中国海警+厦金海域”的相关讨论发现,2-4月,相关的负面情绪在不断减少。

其原因就在于,这些执法行动,维护的不仅是大陆民众的利益,同样还有台湾地区民众的利益。

最能够体现出这点的细节是,5月7日,中国海警在执法巡查行动中提到,海警不仅要时刻关注海面上的情况,还要保护海底设施不被破坏。

这里提到的海底设施,是泉州至金门的供水设施。

金门的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1000立方米,远低于国际公认的警戒线。金门也曾尝试从台湾本岛运水以及海水淡化工程,但都没能解决问题。

谭主了解到,早在1995年,福建省政府就已经提出了“福建向金门供水工程”的初步设想。2014年,供水线路方案获批通过,并于2015年10月正式动工。

2018年,福建向金门供水工程正式通水。

关于这一供水工程,谭主还注意到,有人曾给泉州市水利局留言问道,“金门人均水资源约1000立方米,而泉州也才1152立方米,泉州也缺水如何供给金门?”

泉州市水利局给出了专业的解释——泉州修建了不少引蓄水工程,也有水资源联合调度体系,可以满足泉州的用水需求。

到2023年底,福建省泉州市累计向金门地区安全供水超过3000万吨,金门县自来水厂有超过70%的日常供水来自泉州。

这一供水工程体现的,是两岸“共饮一江水”的情谊。

金门与大陆的连接,不止于此。

2022年时,国家发展改革委与交通运输部联合印发的《国家公路网规划》里提到两条名为G1534、G1533的高速公路。这两条高速公路,分别由厦门、泉州连接至金门。

当前,福建沿海地区正在同金门共同推进“小四通”——通水、通电、通气、通桥。

除去“通水”这一项外,“通电”“通气”和“通桥”的另外三项工程,福建方面也将大多数相关基础设施修建完毕。

然而,民进党当局意图将金门打造成对抗大陆的“战略桥头堡”,因此,民进党一直不愿意让金门与大陆走得更近。

在民进党屡次从中作梗下,金门一侧“三通”的相关设施建设长期处于停滞状态,无法与大陆一侧实现联通,这不仅违背了金门同胞与大陆不断加深联系以改善自身福祉的愿望,也无助于两岸关系的改善。

这些工程的建设与开通,都离不开海警、海事、海监和渔业等部门对相关海域的守护。

台湾问题专家张文生指出,金门人民都在期盼着早日实现厦金“同城生活圈”,而民进党当局,已经成为了阻碍大陆与金门继续融合发展的最大障碍。

一位专业人士向谭主表示,在未来一段时间,这种同时保护大陆和台湾两地民众的执法巡查“金门模式”,也可以适用于马祖、澎湖,乃至是整个台湾海峡。

一旦有不法势力侵犯了中国渔民的合法权益,中国海警就可以参照“金门模式”,建立起常态化执法巡查态势。

前不久,谭主曾发布“五星红旗与金门岛同框”的细节。正如同框细节背后所代表的寓意一样,中国海警,保护的是海峡两岸。

这,才是应该传递的正义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