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分析|河钢在行业内率先启动模拟全国碳市场交易
访问量:926

河钢在行业内率先启动模拟全国碳市场交易  为钢铁行业迈向全国碳市场探路  当前,钢企很关心的一个问题是:钢铁行业何时进入全国碳市场?  4月2日,河钢印发实施《河钢集团模拟全国碳市场交易工作方案》,在行业内引起了震动。  “在‘双碳’大背景下,进入全国碳市场是钢铁企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近日,河钢集团战略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田京雷告诉记者,河钢未雨绸缪、提前发力,在行业内率先启动模拟全国碳市场交易,将为钢企碳数据收集、碳监测、碳核算等提供示范指引,为钢铁行业迈向全国碳市场探好路。  碳市场,即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利用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也是推动实现国家“双碳”目标的重要政策工具。  2021年7月16日,全国碳市场正式启动上线交易。目前,仅电力行业被纳入全国碳市场。  今年的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提升碳排放统计核算核查能力,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扩大全国碳市场行业覆盖范围。  田京雷还注意到,今年1月22日,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在北京启动。《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日前公布,自今年5月1日起施行。  一系列消息,释放了全国碳市场将要扩容的信号,钢企必须提前做好碳交易的准备。为此,田京雷多次带队前往被纳入全国碳市场的电力企业“取经”。  所谓碳交易,简单来说,就是把二氧化碳排放权当成商品一样进行买卖。碳减排多了,可以把富余的碳配额卖给需要的企业。  田京雷认为,实现碳交易,关键要做到两点。第一点,摸清碳排放的底数,精准核算每一个设施的碳排放,这是碳交易的前提和基础。第二点,提高碳管理的水平,按照碳市场交易流程及规则,强化碳排放管理人员对碳交易质量的把控能力。  “跟电力行业不同,钢铁行业工艺流程特别复杂,设施多、工序多,各种能量流和热量流相互交叉,实现碳交易是比较大的挑战。”田京雷说,河钢其中一个优势,是已建设了碳中和数字化平台,具备了全流程、全要素模拟碳交易的条件,可依托平台进行登记、填报、核查、履约等模拟行为。  近年来,河钢集团以钢铁子公司为应用场景,搭建了从数据原始记录到碳管理专员的碳排放管理绩效体系,配套制定20余项管理办法,为数据准确计量、管理精准高效提供保障。目前,河钢旗下4家单位入选河北省首批碳管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单位。  钢铁行业碳排放量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15%左右,是制造业中碳排放最大的行业。  为规范企业碳排放行为,增强碳排放管理刚性,自2022年起,河北对钢铁等重点行业企业实行月度碳排放台账信息化存证和年度碳排放核算报告制度。  有专家认为,这有助于建立钢铁行业碳排放基准值体系,逐步形成“排碳有成本、减排有收益”的约束激励机制,为河北钢企未来进入全国碳市场打下基础。  “我们是第一次开展模拟全国碳市场交易,首先将在长流程进行试点,然后逐步扩展到短流程以及氢冶金流程。”田京雷说,下一步,他们还将吸引更多钢铁企业参与进来,提高模拟碳交易数据量,进一步增强活动的仿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