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质询监督动真碰硬
访问量:23968

云南省人大常委会如何开启“硬核”的刚性监督方式——质询,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监督的牙齿更硬?  文 、抓实整改环节三方面狠下功夫。  坚持问题导向,抓实调研环节。云南省人大常委会围绕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及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认真研究人大代表提出的议案建议、群众来信来访等,找到共性和突出问题,多渠道、多角度了解实情,形成问题清单,突出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由云南省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依法提出质询案,力争“小切口”解决“大问题”。  “2020年以来,全省收到反映基层医疗和公共卫生领域的信访3644件。”云南省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负责人表示,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关乎群众健康,围绕这个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开展质询监督很有意义。  “质询前,工作人员要深入细致调查研究。找问题是‘头道工序’。”云南省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委员张岩松说,通过调研了解和群众反映,招标投标领域存在围标串标等突出问题,便定为选题。  云南省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蒙冬梅说,要把功夫下在质询前,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找准问题。  精心组织实施,质询做到“四有”。据了解,按“依法组织、不走过场”的要求,质询人提问单刀直入,切中要害,紧扣工作现状同国家标准的差距,做到质询“有理”;以调研得到的真实情况和数据作支撑,做到质询“有据”;质询流程、参与人员、回答时间严谨规范,做到质询“有序”;被质询部门不回避不掩饰问题,剖析深刻,整改措施到位,做到质询“有效”。  抓实整改环节,持续跟踪问效。质询会后,做到整改不到位、监督不停止。  “质询是否有用,关键要看问题是否得到解决。”韩梅说,质询结束后,人大常委会要及时汇总整理质询问题,交由被质询机关研究落实,并督促其三个月内反馈整改落实情况。对整改不到位的,要通过听取和审议整改落实情况报告、进行满意度测评等方式持续跟踪监督。  云南大学法学院教授周昌发说,与执法检查、专题询问等监督方式相比,质询更突出问题导向、更强调聚焦症结所在,更突出结果导向、更强调紧盯问题解决,有利于强力推动改进工作和解决问题。  让监督“长出牙齿”  云南省人大常委会依法质询,以刚性监督传导压力,推动政府部门履职尽责。  有关部门围绕质询问题,逐条梳理、逐类细化,制定详细整改措施,推动和改进有关工作,取得实实在在成效。  云南省生态环境厅、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等部门分类施策,全面提升污水治理成效。截至2023年底,全省6631个行政村完成生活污水治理,治理率从质询时的12%提高到50%;镇区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从质询时的56.7%提高到70%。  “人大质询全面客观指出基层医疗卫生领域的问题,既是监督,也促进工作。”云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许伟说,截至2023年底,全省1368家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达到国家标准,达标比例90.6%,同比增加6.98个百分点。  专家认为,质询敢于动真碰硬,直击问题要害,让监督“长出牙齿”。质询的刚性就是强调监督实效,要求必须由受质询机关负责人到会答复;如逾半数提出质询案的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不满意答复,主任会议可责成受质询机关再次答复,必要时启动其他监督方式。  据了解,云南省人大常委会将进一步完善制度规范、细化程序环节,规范化、常态化开展质询监督。  周昌发表示,云南人大的质询工作为各地推进质询监督提供启示,建议进一步增强人大监督的刚性和实效,用好质询利器,督促政府部门改进工作,提升自身执政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