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报观察】电力赋能,河湟乡村气象新
访问量:62378

视点  “9年来,我们杨家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原来的山大沟深、土地贫瘠,到现在吃上光伏饭,走上产业路,村民的腰包越来越鼓,日子过得也越来越舒坦了!”海东市乐都区寿乐镇杨家山村67岁的杨金财,亲眼见证了家乡的变化。  回首2015年至今,9年间,国网海东供电公司以“基础完善+光伏扶贫+产业发展”模式,帮助杨家山村走出了一条特色致富路,更成为青海高原乡村脱贫致富的缩影。

杨家山300千瓦光伏扶贫电站远景。

国家电网青海电力三江源共产党员服务队队员在杨家山村,排查光伏扶贫电站隐患,保障光伏电站稳定运行。

杨家山村村民在“电力爱心超市”用积分兑换需要的东西。 图片均由李永鹏 摄  光照充足,村里有了光伏产业  5月17日,走进杨家山村后山,纵横排列的光伏板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  “这1800元的‘阳光款’是我去年在村里做保洁员挣来的,过年置办了好些年货呢!”71岁的村民杨芳林喜笑颜开。他口中的“阳光款”是光伏扶贫电站发电所产生的收益。2023年,杨芳林通过打扫卫生积攒的36个工时兑付光伏收益1800元。  杨家山村地处山地,地势较高,太阳能资源丰富,山坡有大片闲置土地。2017年,国网青海电力在杨家山村投资建设了300千瓦的光伏扶贫电站。截至2023年12月31日,电站累计发电269.91万千瓦时,收益达202.43万元。  光伏产业让这个位于大山深处的村庄增添了一道别样的风景,更为村民增加了又一份“阳光”收益。现在,村民杨文元一有空,就会到山上走走,他说:“实在想不到,挂在天上的太阳,能通过科技带来真金白银。”  现任驻村第一书记赵隆元说:“电站建起来后,村里设立保洁、护林员等公益岗位,安排生活较困难的村民承担力所能及的工作,将4成收益以工分兑付的方式发放给他们,实行按劳分配。剩下6成收益用于发展村集体产业、改善基础设施等。”  同时,国网海东供电公司积极开展志愿服务,助力杨家山村光伏电站后续运维。截至目前,累计开展隐患排查治理、设备清扫等义务活动30次,有效保障了电站稳定运行,年发电量不低于43万千瓦时。  “截至2023年年底,光伏电站已为村集体带来收入120万元,今年估计还会更高。”看着杨家山村翻天覆地的变化,村党支部书记杨维民笑容满面。  一张张光伏板是青海特色产业发展的缩影,更是全省民生发展所向。  青海积极探索“光伏+”模式,既促进了清洁能源发展,又探索清洁能源与乡村振兴、生态保护的融合发展,进一步赋能“绿色民生”,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开辟新赛道。  “网”“路”双修,打通农产品销路  当今社会,产业发展离不开电力的支持。工业产品如此,农产品亦如此。  国网海东供电公司针对山大沟深的农村用电,提供专业化、有针对性的供电服务。开辟农业生产用电绿色通道,实现当日受理,当天完成装表,及时解决需求。此外,国网海东供电公司持续开展农网巩固提升工程,杨家山村户均容量达到3.37千伏安,户户通了动力电,供电可靠性提升至99.82%,有效保障了农业生产用电安全可靠。  现在村民电闸一拉,伴随着轰隆声,粉碎机的出料口不断涌出细碎的饲料,不一会就堆成了一座小山。  村民杨元春说:“我家世代种植蚕豆、土豆,原来电力不足只能靠天吃饭等收成。现在好了,我投资养殖土鸡,以前成色不好的大豆、瘪麦子成了鸡饲料,粉碎机一开就能解决饲料问题,不仅省事,粉碎后的饲料鸡也喜欢吃,增加了收入,机械化真的好。”  在国网海东供电公司的助推下,杨家山村的“电力天路”实现畅通无阻,但村子与外界相连的硬化路却处处受阻。  2022年8月,受连续多日的大暴雨天气影响,杨家山村村路被雨水冲毁,4处路段出现滑坡和塌陷,村民出入受到影响。  “路断了,我家种的马铃薯拉不出去,烂在地窖里,一年可要白忙活了!”马铃薯种植大户杨富英种了3.33公顷马铃薯。进村的路被雨水冲毁,出行困难,农副产品难以运下山。  在这之前,通往杨家山村的路就因年久失修多处破裂,部分地段出现损毁。为此,国网海东供电公司修建改善300多米长的道路,解决村民出行难题。  电路、陆路的畅通,让产业发展更加兴旺,也让群众收入倍增。据统计,2023年,杨家山村村民人均年收入达1.44万余元。  一条畅通无阻的“能源动脉”,不仅为电网末端的各“毛细血管”提供了稳定的电力支撑,也带动当地经济跨越式发展;一条安全畅通的“连心路”,不仅让群众感受到关爱,也方便了出行,连接了农产供销的两端。  积分激励,村民干事活力足  “给我兑一桶菜籽油。”5月8日,杨家山村村民杨元朝来到村里的“电力爱心超市”兑换积分。  “供电公司不仅及时帮助我们修缮了进村道路,拓宽了村民农副产品销路,还在村里办起了‘电力爱心超市’,引导村民参加村集体活动,带动大家共建美丽乡村的积极性。”杨维民说。  该“电力爱心超市”由国网海东供电公司建设,2022年6月投入运营,目前有日用百货、粮油副食品、学习用品、文体用品、捐赠物品等5个类型46种商品。村民通过积极参与公共事务、乡村治理等获取积分,在超市兑换物品。  74岁的杨元朝经常参加村里组织的各项志愿活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积攒了不少积分。当天兑换菜籽油的积分就是他这段时间参加村里的环境卫生整治等活动获得的。  “‘电力爱心超市’真的好,不用花钱,用积分就能换取需要的东西。我们老年人多参与志愿活动还能锻炼身体,一举两得。”杨元朝说。  为了建设好、运营好杨家山村“电力爱心超市”,曾任驻村第一书记的王仕浩和村“两委”一起深入调研,充分结合杨家山村在美丽乡村治理建设中的难点、热点问题,将基层治理事务细化为33项积分清单,鼓励村民积极参与乡村建设。  此外,国网海东供电公司党委组织乐都区供电公司党支部与杨家山村党支部持续深化党建结对共建,通过组织共建、阵地共建、志愿服务活动等,共同运营“电力爱心超市”。  赵隆元说:“在积分激励下,各家各户都主动参与乡村治理,协助村里开展工作,踊跃参与乡村民俗文化活动,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截至目前,杨家山村组织开展卫生整治、思想教育活动30次,“电力爱心超市”累计发放爱心积分68706分,村民兑换物品价值68706元。  杨维民说:“‘电力爱心超市’投运以来,村民参与集体事务的热情明显被调动了起来。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的工作更好开展了。”  如今的杨家山村,电足了,路宽了,房子新了,基础设施的完善提高了村民的生活品质,光伏产业、种植业、养殖业的发展让大家的钱包鼓起来了。  纵观整个高原大地,其实杨家山村只是青海众乡村的一个缩影。通过能源赋能,在部门助力、产业培养的推动下,全省各地村民干事有动力、发展有信心,高原处处皆是群众齐心协力创造美好生活的生动场景。  【手记】电力:做乡村振兴的强大助推者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  谈起乡村振兴,离不开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而纵观全国,不论各村集体产业发展如何“百花齐放”,必定离不开电力的助推。  正如国内能源专家所说,电力是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农业农村现代化离不开充足的电力保障。  电网神经末梢的高效贯通,不仅能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用能条件,还能高效链接外界各经济社会主体,平衡地区间发展不平衡等问题。  为此,在实施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中,支持农村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村能源变革,构建现代农村能源体系,是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农民生活富裕的重要基础,也是缩小城乡差距、东西部差距的内在要求。  从全国农村用能现状回到青海。这里地处高原,全省土地面积达72万平方公里,人口居住分散,用能、用电长久以来都是必须要面对的问题。特别在广阔草原,“满格”电力是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基础和保障。  借力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建设,在青海,一片片光伏面板,一座座转动风机为草原、戈壁深处的群众用能提供了更多可能。不仅如此,扶贫电站的建立,不仅成为地处偏僻村庄的别样风景,更成为当地群众增收的又一重要产业。这一“阳光饭”让村民有活干更有钱赚。  当然,随着“双碳”目标的推进,绿色高效的用能成为青海各地农村新风尚,煤改绿电的推进、清洁能源取暖的覆盖,不仅让农村环境更整洁,也降低了群众的用能成本。  除此之外,在数字技术的助推下,电网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让农村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和供电服务水平显着提升。村民拿起手机,只要动动手指,电费、查询等服务一键完成。  无疑,建设“安全、可靠、绿色、高效、智能”的现代化农村电网,为乡村振兴提供高质量的电力服务,是促进乡村振兴、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手段,对加快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打造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共同富裕等都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