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只有“+”才能更好造福世界
访问量:00121

核心观点:中国经济网评论员子房先生认为,人工智能发挥作用都是为了满足人民期待和解决行业痛点。在发展和规范之间找到平衡点,“人工智能+”将为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智慧动能。  4月25日至29日,一年一度的科技盛会如约而至,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中关村。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顶尖科学家、知名企业家、投资人齐聚“村”里开论坛,共话“创新: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  在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的开幕式上,“人工智能取得系列成果”作为重大科技成果对外发布。其中,“通通”正是一个代表。它是由价值与因果驱动的通用人工智能系统原型。调整“通通”好奇、整齐、干净等价值倾向,它就可以自发进行相应的劳动。未来,“通通”的大脑还将与智能灵巧手、具身智能机器人结合,在教育、康养、智能制造等领域大展身手。  这也是我国大力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缩影。去年,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出台措施,积极布局人工智能产业,全国已有超过30个城市建设智算中心。政策引导、供需两侧共同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创新成果开始大规模地从实验室研究走向产业实践,产业化进程明显加快。一大批新突破、新技术在海量应用场景中“拔节生长”,昭示出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的广阔空间。数据显示,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5000亿元,企业数量超过4500家。  实践证明,无论是孕育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还是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人工智能都蕴含着巨大的“智慧潜能”。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发展。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要求,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从“人工智能”到“人工智能+”,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怎么“+”呢?从人脸识别的广泛应用,到逐步深入的视觉检测,再到备受关注的“通通”,人工智能发挥作用都是为了满足人民期待和解决行业痛点。可以说,“人”的需求满足,“智能”的发展突破,两者缺一不可。此外,人工智能发挥作用,往往需要与多项新技术密切协同。比如,支撑自动驾驶升级,除了“聪明”的车,还需“智慧”的路,这离不开可知可感的数字化基础设施和车路协同网络。  进一步看,由于人工智能技术系统极为复杂、涉及面广、研究难度大,国际合作和技术开放必不可少。也就是说,各国要践行“开放、公平、公正、非歧视”的国际科技合作理念,携手构建全球科技共同体。正如走过十余年历程的中关村论坛,开放合作始终是办会宗旨。从“中关村”到“地球村”,科技创新成果正为更多国家和人民所及、所享、所用。以中关村论坛为窗口,中国向世界展示着科技创新发展的速度与激情,传达着共创美好未来的愿景。  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开放合作是造福世界之道。从横空出世到改变千行百业,这是互联网曾经书写的奇迹。这一次,站在历史风口上的是人工智能。在发展和规范之间找到平衡点,“人工智能+”将为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智慧动能。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相关文章:推动人工智能与产业融合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构建通用人工智能的良性价值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