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一个人,奔赴一座城” 这里是李叔同故居纪念馆
访问量:237

:“为了一个人,奔赴一座城”让很多游客拉着行李箱来到天津,打卡天津的文化新地标。这个可以让大家远道而来的,就是李叔同故居纪念馆。“李叔同先生是最能代表天津城市气质的中国近代文化名人,很多人专程到大师家里做客,了解他的生平业绩。今年五一假期,有坐着轮椅、拄着拐杖来体验‘叔同之夜’的观众。”李叔同故居纪念馆馆长、天津博物馆副馆长沈岩告诉记者。  他是“海河之子”  李叔同19岁离开天津,他是喝着海河水长大的,他的青少年时期是在天津度过的。这方土地孕育了他开放的视野、中西包容的思想。天津人以大师为骄傲,他也以身为天津人而自豪。走进故居纪念馆展厅,“海河之子李叔同”的展览映入眼帘,李叔同先生与天津的渊源以不可争辩的实事呈现在世人面前。  展柜里,一张《津门保甲图》讲述了李叔同家的地理方位。1865年,李叔同父亲李世珍在同治四年考中进士,他的会试朱卷履历部分注释“天津县民籍”,且“世居天津县镇海门外河东三甲”。在国家图书馆收藏的“同治四年进士题名碑”碑拓上,标注“李世珍直隶天津县人”。据史料显示,李家先人早在雍正年间已经来到天津,与天津文人周焯的后人联姻。这些内容均为首次披露。  展厅中有一份民国时期刊行的《天津政俗沿革记》,翔实记述了李世珍与严修的父亲严克宽以及天津一众乡绅,在百余年前主持创办的慈善机构——备济社的情况。他们兴办义学、救济孤寡、体恤贫寒。在“天花”盛行的年月,李世珍还参与创办了牛痘局,免费为百姓接种疫苗,治疗疫病。李叔同5岁那年,他的父亲去世,但李家乐善好施的家风在李叔同幼小的心灵里扎根。李叔同曾经撰写对联怀念父亲:“事能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好的家风,造就了李叔同人中龙凤的品格和非凡气度。  李叔同出生在10月,圆寂在10月,10月于他而言是有特殊意义的。为了做大做强李叔同文化品牌,从去年开始,故居纪念馆就策划在每年的10月份组织“叔同文化月”,通过系列活动传播大师的精神。当时,举办了一场“遇见大师▪ 遇见美好”音乐会和“海河之子李叔同高峰论坛”;开设了文化市集,推出多款叔同元素的文创新品;组织了研学活动,讲述大师的故事和文化理念,取得非常好的效果。在2024年新年之际,在天津机场候机大厅“遇见大师 ▪ 遇见美好”音乐会再次举办。南来北往的旅客共同感受了来自大师及其家乡的热情好客。  今年,“叔同文化月”将继续以音乐和学术研究新成果致敬大师,一场音乐会、一场高峰论坛,这两个活动将长期搞下去。从研究的角度深耕李叔同的文化品牌,同时,要带动更多的青年人加入到“弘学”研究当中。从2022年起,“海河之子李叔同高峰论坛”已经举办两届,首届论坛有70多位学者参加了研讨,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南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多所高校的学子和教师纷纷投稿,参与到李叔同文化研究当中,其中还不乏史料、物证新发现。今年10月即将举办第三届,我们用行动让大师精神福泽后人。

“欲高门第须为善,要好儿孙必读书”。李叔同创造了中国近代文化史上近20项第一,这样出圈的实力有赖于一众名师的教导,有赖于天津这座城市给他的滋养。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天津成为最早开埠的城市之一,很多的外来文化涌入。李叔同有着良好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启蒙,后来又在辅仁书院进行系统学习。中西文化的双重浸润,使其得以自如地徜徉于东西文化之间。尤为难能可贵的是,他始终秉承西体中用,用西方文化的壳来讲述中国的故事。

李叔同幼年在学堂读书期间,文笔就很好,老师给他的评语是“熟而不俗,轻而能腴”,说他的文章写得很丰满,评价很高。随着学业精进,他每到写作文的时候都是文思如泉涌。当时的课卷规定一个格里写一个字,李叔同常常一个格里要写下两个字,于是就有了“李双行”的美誉。这是他在天津的一段轶事,也印证了他“二十文章惊海内”的美谈。  李叔同坚持“器识为先,文艺为后”的教育理念。他以独特的人格魅力影响着莘莘学子,使众多学生走上了艺术创作或者艺术教育之路,并且培养了包括丰子恺在内的一批大师级的艺术人才。  丰子恺特别爱上李叔同的课,有一次他去交作业,李叔同说:“这位同学你等一等,你最近画作日渐精进,如果你继续在这条道路上前行的话,一定会有大作为。”一句话点醒了丰子恺,家庭为他规划的是,到学堂学点文化,毕业后到学堂当个教书先生。由于李叔同的点拨,丰子恺的人生轨迹彻底被改写。基于此,纪念馆在遇到孩子家长的时候,常常善意提醒:一定要发掘孩子的优势,要优势发展。  李叔同怀有爱国情怀,他一生都在追求知识救国、教育救国、艺术救国,他一直在探索。他在去日本留学之前创作了《金缕曲·将之日本留别祖国并呈同学诸子》,表达了自己将学成归来报效祖国的心愿。那一代的探索者去学习西方先进的东西,然后回来建设祖国,为民族的未来积蓄人才力量。他们的思想维度、视野、格局值得今人学习、研究和效仿。  “叔”途同归的体验感  李叔同养猫、爱猫,在与家人的来往信函中常提起“我的猫安否?”他还将自己的家称为“猫部”。传承大师文脉,延续大师精神,敞开大门迎接天下客,得有拿得出手的东西。

故居纪念馆找到了有情怀、有创意,有韧性的南开大学天津校友会青年创业者团队。“创意和产品不仅要生出来,而且要活下去,并且活得漂亮。”沈岩说,“我们研发推出了猫部咖啡这个品牌,除了咖啡饮品,还通过发掘研究相关史料,例如李叔同断食期间的饮食,推出了青梅饮等多种特色饮品。来大师家中做客,品尝大师曾经饮用过的独一无二的饮品。”  故居纪念馆通过挖掘史料发现,李叔同18岁的时候,在母亲和哥哥的操办下,迎娶了天津茶商的女儿。在今年五一假期,故居纪念馆不仅打开了位于海河边的西门,还在那里设立了“春柳茶铺”。春柳茶铺之名取自李叔同与友人创办的中国第一个话剧团体——春柳社。它主营天津大碗茶,邀请大家来大师家里做客、品茶。猫部咖啡与春柳茶铺,一中一西相互应和,也体现出李叔同中西文化贯通交融的学识和理念。观众从不同的大门进入纪念馆,品味着李叔同“花枝春满,天心月圆”的绚烂人生,这种殊途同归的体验感,就是博物馆教育与研究的最好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