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向优而攀 绿动向前 ——打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样板系列调研之四
访问量:4409

青海新闻网·  关键词:生态产业  黄南藏族自治州泽库县,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为万物生灵创造了宜居的栖息环境,也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拓展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和潜力。  地处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重要的生态区位赋予保护“中华水塔”、维护生态安全的重大责任。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保护生态的维度中做好绿色发展的增量,以特色产业为高质量发展赋能加分,从一个个高瞻远瞩的顶层设计到一个个逐绿而进的产业链条,生态美、产业绿、百姓富有机统一,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实现同步提升,绿水青山颜值“更高”,金山银山“成色”更足。

俯瞰草原上种植的青稞。张海麟 摄  转思觅路,守护草原幸福归  广阔的泽曲草原,量丰质优的草地资源成为牧民增收、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对于从小在草原长大的扎西当智亦是如此。在他看来,草场是命根子,是重要的经济来源,保护好生态环境,牧民群众就能在产业的良性发展中持续受益。  见到泽库县和日镇唐德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扎西当智时,他正在蔬菜温棚里察看前几天刚移栽的辣椒、黄瓜等秧苗的长势情况,并给工作人员细心叮嘱着注意事项。  扎西当智介绍,充分利用原来闲置的空地,建成3座分别占地300平方米的蔬菜温棚,成为村里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产业之一,不仅解决了就近的蔬菜供给,还提供了14个就业岗位,让牧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唐德村村民格知合就是其中之一,闲时到镇上做小本买卖,忙时和妻子到温棚务工,几乎每个月都有固定收入,一年下来增收不少,实现转产转业的同时是增收增效,如今日子过得一年比一年好。  有着461户2008人的唐德村是一个以牧业为主的村落,1.4万公顷的草地资源,成为牧户重要依靠。但曾几何时,因过度放牧导致出现黑土滩、鼠害等草场退化现象。草原承载不了牛羊也养活不了牧民,他们不得不另谋出路。于是,占全村百分之三十的牧户搬到镇上和县城就近打工。  扎西当智讲述着过往和当下,虽然家里有53.33公顷草场,但因草场退化严重不得已搬到县城打工。后来,得益于一系列有关草原治理政策和项目实施,通过资金投入、黑土滩治理、草原禁牧休牧等措施,牧民积极参与其中,草场又恢复了往日生机,如今可以说是周边质量最好的草场。  随着草原生态的不断向好,曾经搬出的牧民又都回到了家乡,或许是因为吃过了破坏生态的苦,所以如今的唐德村人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生活。正如扎西当智所言,以前一年四季都把牛羊赶到草场上,现在通过定畜定草实现有规划地放牧,草原生态得以更好保护,产业也就实现了高质可持续发展。  立足生态优先,谋划特色产业,唐德村抓住众多战略机遇,把产业作为强村富民的重要支撑,生态保护成效不断凸显。扎西当智告诉记者,他们建起了唐德村有机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在原先发展泽库牦牛特色养殖、畜产品加工基础上,立足生态保护完善产业链条,建起了蔬菜温棚和服装加工厂,过去分红多时达到了50万元,而且全村人人受益,产业多元化发展的同时也为村里的年轻人提供了发展机会。  在唐德村,万玛多杰是手艺最好的裁缝,村里有了服装厂后,他也有了“用武之地”,按照出活量分配工资收入,在有订单时万玛多杰每天多则可做三件,就算做工复杂的也能一天完成一件,去年短短几个月时间收入不菲。  随着产业的做大做强,唐德村年人均收入达2万元,当绿水青山的“颜值”成为产业发展的“产值”,最为受益的当属群众。“下一步我们在持续扩大现有产业规模的同时,还要继续延伸产业链条,并通过开直营店等形式,让好产品拥有大市场赢得好销路。”扎西当智信心满满。

盛夏的泽曲草原。张海麟 摄  谋新求变,换种方式增“绿量”  高原的春意姗姗来迟,去年种植的饲草刚刚探出嫩芽,为今年喜人的长势而蓄能。从传统牛羊养殖向有机饲草加工“突围”,这是泽库县巴滩牧场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联社谋新求变的又一种发展方式,有机、加工、饲草成为新“标签”。  泽库县巴滩牧场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联社是泽库县巴滩管委会所属的亚日齐村、尕叶合村、秀恰村共有,围绕产业特色,集聚资源优势,于2015年将原来各村的合作社进行优化整合,起初以发展畜牧业为主,但因市场大环境影响,2023年,经商议后转型到有机饲草种植加工,因为他们也在泽库县畜牧产业发展的大盘中觅得了商机。  实现以草定畜确保草畜平衡,在保护生态中“破题”,转变思想观念的同时也换了一种出路。扎西东知是亚日齐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也是合作联社负责人,在他的介绍中得知,今年是种上草的第二年,总面积达266.66公顷,将迎来长势最快的一年。  饲草种植一般是隔一年收两年,因为草籽种上后第一年出苗可能都达不到10公分,不能收割也就无法产生收益,就尝试草籽和菜籽混种。扎西东知说,怎能让一大片土地没有收益,为了避免“头年荒”,大家就尝试第一年种草时,把草籽和油菜籽混合播种,去年油菜籽收益达98万元。  巴滩牧场地处泽库县西部,地形、气候、耕地面积均为饲草种植提供了优良条件。扎西东知说,发展有机饲草种植加工产业,另一方面是为了能够保护好草原生态,通过饲草补饲来缓解草场载畜压力。同时,以泽库县东部乡镇为重点,西部种草到东部出售,从生态保护、经济收益上实现双赢,如今他们的种草技术被推广到了果洛、玉树等地。  看似简单的种草实为一项技术活,从播种、施肥到田间管护,从收割、打捆再到储藏,都离不开那些田间地头的“土专家”。扎西东知就是其中一员,从二十世纪90年代种植饲草到2017年小规模尝试草籽和油菜籽混种,到现在每年吸纳30个就业岗位,带动三个村及周边多个家庭增收致富。  除了在合作联社种植饲草,周边牧户也进一步扩大饲草种植规模。亚日齐村牧民三智加就是种植大户之一,不仅种草,还置办饲草加工设备,提高土地附加值,收益比原先养殖牛羊时增长了好几倍。  在生态保护成果中找寻发展机遇,新的产业“赛道”创造了一次又一次惊喜。收益好了发展的信心就更强了,通过集约高效种植发展饲草产业,赢得更加广阔的市场,在全县打造示范样板。他们的规划里,对有机饲草种植和加工产业发展的蓝图更加宏伟。

黑青稞种植现场。才贡加 摄  乘势而上,黑青稞“串”起一条链  以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对于泽库县和日镇夏拉村而言,在生态的定量中找寻向新而进的突破点、着力点,一粒粒黑青稞实现了从源头种植、产品加工再到末端市场销售的完整产业链条。围绕生态、绿色等“关键词”,产业链条不断完善的同时,是更为可观的经济收益。  在位于泽库现代农业产业园的泽库西拉黑青稞开发有限公司,泽藏夏拉黑青稞饼干生产车间内的全自动生产线上,一片片黑青稞饼干经过各道工序后新鲜出炉,完成包装后即将进入市场。泽库西拉黑青稞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仁青冷智告诉记者,在满产状态下年产规模将达40吨,目前生产的都是出口订单供货量的一部分。今年3月中旬,泽藏夏拉黑青稞饼干顺利出口香港,价值约100万元。  实现出口在泽库县是一次零的突破,采访时仁青冷智讲起了发展黑青稞饼干产业的缘由。他是泽库县和日镇夏拉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也是夏拉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负责人,黑青稞是夏拉村壮大村集体经济的特色种植产业,以前以售卖种子和销售糌粑为主,后来出现存量大于市场供量的现象。不得不寻找“新赛道”,黑青稞饼干变成了夏拉村集体产业之一。  夏拉村有少量耕地和大面积草地,但从地理区位而言,平均海拔在3600米,不适宜黑青稞生长,又为何实现从源头种植到加工的全产业发展。面对这一疑问,仁青冷智给出了答案。他们把种植区域选在了离镇政府不远的和日镇司么村,每年花费6万元流转村里的土地、租用厂房,产业发展从一定程度上带动着另一个村子。  正是黑青稞播种时节,黝黑的田野上,夏拉村黑青稞加工厂理事长普哇多杰穿行在田间忙得不亦乐乎,他说:“今年计划种植33.33公顷黑青稞已播种完毕。”  夏拉村于2017年成立合作社,两年后建成黑青稞糌粑加工厂,2022年又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建成黑青稞饼干加工厂,于去年8月投产后一个月就实现了市场销售,到目前营收达到7万元左右,吸纳就业岗位10个。  仁青冷智算了一笔账,以前加工糌粑时,500克黑青稞卖10元,现在做成饼干后,500克黑青稞可以卖到38元。目前不仅在县城部分商店铺了货,也在省会西宁多家商超打通销售渠道。  产业的发展在不同领域释放出连环效应,仅就业而言,黑青稞种植、加工可以吸纳夏拉村、司么村及周边人员务工。正如泽库县麦秀镇赛龙村宽太吉来说,毕业后回到家乡在黑青稞饼干加工企业谋得一份不错的工作,月收入超过4000元。  守绿换金、点绿成金、借绿生金,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产业发展的增长点。仁青冷智告诉记者,黑青稞饼干加工企业每年收益的百分之十将用于村里分红,其余将用于企业扩规模提效益拓市场。憧憬着未来,仁青冷智说,我们还要研制更丰富的品种,打造品牌影响力,让广大群众在增产中增收。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绿水青山建得更美,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美丽的泽曲草原上,生态、生产、生活定能相生共赢,自然之美、发展之变、民生之实必将相得益彰。  手记:让传统产业与生态保护相得益彰  高原的春天,姗姗来迟。“五一”黄金周期间,唐德村村民就开始了忙碌的春播。撒下一颗颗希望的种子。待到秋日时,收获一年的希望。  唐德村地处黄南藏族自治州泽库县和日镇,这里牧场辽阔,耕地肥沃,水草丰美,牛羊肥美,是三江源地区半农半牧村落。过去,过度放牧导致草场退化,牧民深受其害。如今,这里以生态畜牧业为引导,发展青稞饲草种植,让传统产业与生态保护相得益彰。  唐德村党支部书记扎西当智说:“以前,我们主要依靠天然草场来喂养牲畜,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草场压力越来越大,生态环境面临威胁。如今种植青稞饲草,不仅为牲畜提供了充足的饲料,还减轻了对天然草场的依赖。同时还可以销售青稞,增加收入。”  泽库县地处三江源核心区,是黄南州海拔最高、牲畜最多的畜牧业大县,也是青南地区畜牧业生产基地之一,面临草场退化的压力,如何让畜牧业焕发新生机,泽库县给出的答案是在西部四个乡镇发展以青稞饲草种植为主的绿色农业,筑牢三江源生态安全屏障。  作为高原特色农作物,青稞种植对于生态保护具有明显优势。  首先,青稞饲草的种植有助于减轻天然草场的压力。长期以来,过度放牧会让天然草场不堪重负,生态环境逐渐恶化,而通过种植青稞饲草,可以为牲畜提供充足的饲料,减少对天然草场的依赖,从而缓解草场退化的问题。这就像是为生态环境卸下了“重担”,让它能够有喘息和恢复的机会。  其次,青稞饲草种植可以改善土壤质量。一方面,青稞具有发达的根系,能够深入土壤中,固定土壤颗粒,减少水土流失。另一方面,青稞可以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为其他植物的生长创造更好的条件。这就像是给大地穿上了“铠甲”,让它能够抵御外界的侵蚀和破坏。  再者,青稞饲草种植可以增加植被覆盖度,减少水分蒸发,提高土壤蓄水能力,从而更好地涵养水源。这就像是为水资源筑起了一道坚实的防线,让珍贵的水资源得以保存和合理利用。  一粒青稞,一片绿荫。发展青稞饲草种植,是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积极践行。它在保障牧区经济发展的同时,兼顾了生态环境保护。这种平衡发展的模式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使我们在守望绿水青山的同时共享了金山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