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绿生金,好生态催生好产业!承德持之以恒建设生态保护生态经营生态
访问量:96230

承德持之以恒建设生态、保护生态、经营生态  借绿生金,好生态催生好产业  初夏的承德,山川叠翠,绿荫如海。  绿色发展是承德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多年来,承德作为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京津冀西北部生态环境支撑区和塞罕坝精神发祥地,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依托京津风沙源治理、张承坝上造林、北方防沙带等林草重大生态工程,持续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扎实推进国土绿化进程,努力把良好生态转化为绿色发展优势。

5月7日拍摄的承德磬锤峰国家森林公园。河北日报记者陈宝云摄  建设生态,构筑“绿色长城”  5月7日,位于丰宁满族自治县凤山镇团榆树村的1万亩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区内,百余名施工人员正一锹一镐地刨树坑。自3月中旬上山造林以来,当地仅下过一场雨,为保障成活率,施工人员想了不少办法。  为了让刚上山的树苗尽可能有水喝,根部土坨要先“喝饱”。“一棵苗五六公斤重,以前全靠骡子驮运,一次只能驮20多棵,半天也就3个来回,中间还会流失不少水。”县林草局生态修复股副股长龙德芳说,今年运苗改用无人机,一次10来棵,耗时仅10多分钟,有效提高了效率。同时,在水分易蒸发区域,他们找来空水瓶,在瓶盖钻个小洞,装满水插入树坑,慢慢滴入树苗根部。  目前,该项目区已完成造林5000余亩,多分布在更易保墒的阴坡区域。剩余阳坡地块将待雨季来临后,进行集中栽植。  为提高成林后林地生物多样性,增加当地百姓收入,造林树种也更加丰富。在过去油松、落叶松、樟子松等针叶树种基础上,增加山樱桃、山杏等阔叶树种。  作为一位从事林业工作30多年的务林人,龙德芳是当地荒山披绿的见证者、参与者。“以前成片荒山随便找,现在每年找造林地块时,要在地图上反复寻找比对。能造林的地块都造得差不多了。”龙德芳说。  多年来,承德坚持因地制宜、分类实施、造管并举、质量并重的原则,把治理坝上沙源和滦河、潮河流域作为重点,宜封则封、宜造则造、宜林则林、宜灌则灌、宜草则草,集中力量实施绿化攻坚。优先使用乡土树种、常绿树种、彩叶树种、经济树种和吸收二氧化碳能力强树种,积极营造混交林,不断提高造林质量。  “十四五”以来,该市通过工程带动、部门联动、分类施治、综合治理相结合,完成营造林449万亩,修复退化草地58.44万亩,构筑起拱卫京津生态的“绿色长城”,被誉为“华北绿肺”。截至目前,全市有林地面积3556万亩,活立木蓄积1.02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60.03%,草地综合植被盖度73.5%,各项指标均居华北地区首位。今年,计划完成造林58.4万亩,完成营林91万亩。  绿进沙退,水净气清。由于水土流失得到控制,河流内泥沙含量明显下降,全市23个国省考断面水质达标率持续保持100%,优良比例100%,入京、津河流水质持续稳定保持Ⅱ类及以上标准。空气质量持续好转,2023年,承德PM2.5年平均浓度25微克/立方米,首次达到世卫组织第二阶段标准。  保护生态,织密森林安全防线  “101国道南侧1.2公里范围内的山林,都归我们巡护管护。主要有4条山谷,每年春、秋、冬三季,都是我们的重点防火期。”承德市双滦区偏桥子村党支部书记、村级林长沈海川说,该村将林地划分为网格,每个网格设立专职护林员。以前由于缺乏有效监督,少数护林员存在巡护不到位、擅离岗位等现象,成为森林安全防线上的漏洞。  沈海川打开手机上的承德市林长制智慧平台,点击巡护人员信息,每次巡林从开始到结束都有定位,巡护轨迹一目了然。“智慧平台不仅对巡护人员起到监督作用,还可以将巡护过程中发现的盗采林木、猎杀野生动物等问题及时逐级上报。”沈海川说。  滦平国有林场总场巴克什营林场则增加了“空中巡护队”。“我们每周要步行巡护两次以上,但有些区域还是覆盖不了。”该林场场长孟宪聪说,为此,林场在14处制高点安装360度旋转监控探头,可覆盖92%以上林区。同时,购置无人机,开展空中巡护,实现辖区全覆盖。  视频监控、无人机巡护让林长工作如虎添翼,在防火预警的同时,还实时展示了生态资源状况及其数据动态变化的过程,通过空间叠加分析,自动统计出各类资源量,分析异常变化数据。  让每片森林和草原都有责任人,每名林长都有责任地。2021年,承德出台《关于全面推行林长制实施方案》,依托市县乡村四级林长组织架构,将13142个林长制网格与22716个森林草原防火网格“双网”融合,压实各级林长和护林员、警员、技术员三员职责,让所有森林和草原都拥有专属守护者。  利用通信铁塔加装防火“天眼”,环京、环塞罕坝等重点林区监控覆盖率达85.9%。全国首创“1、3、5火情推送打击机制”,即防火视频监控证据1分钟推送至市110指挥中心和县森防指、公安机关3分钟出警、扑火队伍5分钟出动,在省内外广泛推广。  开展病虫害防治攻坚行动,推广生物防治、生态调控等绿色防控技术,强化京津辽内蒙古区域联防联治,有力阻断周边区域松材线虫病害入侵,全力遏制美国白蛾、草原鼠虫害等发生规模。  建设覆盖市县乡村四级的林长制智慧平台,建立林长网络、动态监测、业务管理、清单办理、绩效考核、公众服务和大数据分析等七大系统,形成统筹在市、责任在县、运行在乡、管理在村的任务管理体系,真正实现科学化、智能化、特色化管理。取得连续30年无重大森林火灾的好成绩。

2023年9月11日,农民在位于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哈里哈村的林下赤松茸种植基地采摘赤松茸。河北日报记者陈宝云摄  经营生态,让好生态催生好产业  “从记事起,村民年年都到山上植树造林。经过多年努力,全村林地面积逾8000亩。”5月8日,双桥区大石庙镇陈家沟村党支部书记朱长君自豪地说,2022年,该村被评为“省级森林乡村”。  陈家沟村不光生态好,还遍布多处奇观异景。沟谷两侧山岭上分布着天桥山、金龟山、金蟾望月山、香炉石山、象山、皇冠帽等丹霞奇景,沟谷内则有天井、地井、老虎洞等熔岩地貌。  天桥山脚下,密林环绕的民宿内,负责人付雷每天都接到订房订餐电话。“天气转暖,山上绿了,来玩的人越来越多。”付雷说,4年前一直在外打拼的他回村开办民宿,每年5月至10月,光顾民宿的游客络绎不绝,多则400多人,少则百余人。来玩的人也从本地市民扩大到北京、天津等地游客。  “每到节假日,车都没地方停。”朱长君说,为更好地开发利用生态资源,该村组织开展徒步大会等活动,成立经济合作社,通过流转闲置民宅发展民宿,改善村庄环境和基础设施,推动乡村游发展。  近年来,承德聚焦创建森林城市和森林乡村,突出人口聚集区和窗口地带治理,统筹推进森林进城、森林进村、花果进院,全面提升城乡颜值。2017年,承德市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8个县成功创建省级森林城市,在全省率先实现森林城市全覆盖;先后创建森林乡村156个。  让好生态催生好产业。承德围绕“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大力发展林果、生态旅游、碳汇经济等绿色产业。  林上产业坚持以果树结构调整、果品提质增效为抓手,扩基地、扶龙头、延链条、树品牌,打造燕山板栗、兴隆山楂、冀北山杏、坝上沙棘四大产业集群。林下产业积极推广林畜、林禽、林药、林菌等种植、养殖模式,推动林下资源变成农民致富菜篮子、肉盘子、药园子。目前,该市干果经济林总面积856万亩,年产量105万吨,农民人均来自林果的收入达3600元,林果产业已成为富民增收的支柱产业之一。板栗、山杏、沙棘、山楂等4条产业带初具规模,关联企业达208家。  实施“林草+”战略。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做优兴隆山、白草洼、七彩森林、怡达“山楂小镇”等生态旅游景区,推出林中滑雪、林中洗肺等运动养生体验,助力森林康养等业态发展。  做实碳汇经济。加快推进塞罕坝生态开发集团与国家林草局华东调查规划设计院合作进程,全面开展森林碳汇监测,建立国家层面林业碳汇核证储备。支持塞罕坝生态开发集团与市林业草原调查规划设计院组成联合体,争列省级碳汇交易的第三方核证机构,持续扩大承德固碳产品交易份额,力争“十四五”时期碳汇交易大幅度提升。目前,该市依托省降碳产品价值实现平台完成4批次降碳产品交易110万吨,实现交易额6099万元,占全省的83%。据初步测算,2005年至2025年,承德森林固碳产品总量将达8698.93万吨,按去年省交易平台每吨成交单价44.36元计算,可产生38.58亿元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