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签“朋友圈”扩容之下:入境游翻倍增长,但还有这些挑战
访问量:211

入境游的恢复使得酒店、免税商品等产业在今年的业绩获得提升。但随着海外游客的增加,外语服务、支付等问题也浮出水面。

保罗和他的朋友来自英国,就在近期,他以CityWalk的方式游览了上海,尤其对于豫园的小吃赞不绝口。今年以来,随着一系列的免签政策助推,入境游获得大幅增长,类似保罗这样的入境游客非常多。

据中新社消息,中国国家移民管理局近期召开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中国国家移民管理局新闻发言人、政策法规司司长林勇胜表示,今年一季度,外国人来华数量较2023年同期增长3倍多。

第一财经记者日前实地走访多个主要景点,并与业者们进行调研后了解到,目前入境游的恢复和增长速度非常快,最大的增长动力源于免签政策,同时,国际航班和邮轮的陆续恢复也输送了入境客源。入境游的恢复使得酒店、免税商品等产业在今年的业绩获得提升。但随着海外游客的增加,外语服务、支付等问题也浮出水面。

免签“朋友圈”效果显着、与国内游市场不同的是,入境游和出境游在手续上比较复杂,尤其是签证手续,是出境游和入境游的第一个门槛。

公开信息显示,2023年7月26日,中国恢复对新加坡、文莱持普通护照来华经商、旅游观光、探亲访友和过境人员15天入境免签政策。2023年12月1日和2024年3月14日,中国又先后对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西班牙、马来西亚6国和瑞士、爱尔兰、匈牙利、奥地利、比利时、卢森堡6国持普通护照人员试行单方面免签政策。

2024年3月1日,中泰互免签证协定正式生效。就在日前,中方决定对法国等12国公民免签政策延长至2025年年底。

林勇胜公开表示,2023年以来,国家移民管理局推出一系列促进中外人员往来的政策措施,持续提升口岸通关效率,提升外籍人员来华在华工作、经商、学习、旅游和生活的便利度,得到了广泛欢迎和认可。外国人来华以旅游观光最多,占到三成以上,其次为商务、探亲访友、工作、学习等。截至目前,上述10多个免签国共有98.9万人次外籍人员免签入境来华,占到相关国家来华人员总数的六成多,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为确保政策措施精准高效实施,国家移民管理局部署全国移民管理机构动态监测口岸通关流量变化,全力保障口岸安全畅通,依法为免签来华外籍人员提供高效便捷的通关服务和停留居留便利。

据了解,今年1月11日,国家移民管理局推出便利外籍人员来华5项措施,进一步放宽来华外籍人员申办口岸签证条件,实施24小时过境免办边检手续,为外籍人员提供就近办理签证延期换发补发、申办再入境签证便利,简化外籍人员在华申办签证证件材料。

林勇胜公开表示,该政策施行以来,共有21.1万人次外籍人员通过申办口岸签证入境;共计25.3万人次在华外籍人员申请办理签证延期、换发、补发和停留居留证件,外籍人员来华和在华停留居留更加便利。

携程数据显示,此前已单方面免签的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国家,在今年春节期间入境中国旅游的订单总计较2019年同期翻番。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客流大数据监测显示,今年“五一”假期入出境游客合计达367.2万人次,其中入境游客177.5万人次,出境游客189.7万人次。

地接、住宿与免税购物拉动明显

陈君君从事旅游业已经约20年,大学学习旅游英语专业的她一直在做导游,尽管3年疫情使得她的业务量骤降,但出于对旅游业的热爱,陈君君始终坚守在导游岗位。“我做过出境游、入境游甚至是在疫情期间的本地游,但我最专长的还是入境游客的接待。以前忙的时候,一个月几乎每天都在带团,主要是带着欧美客人游览豫园、外滩和东方明珠这些标志性旅游景点。疫情一度暂停了所有的跨境游,出境游的恢复是从去年2月开始的,相比之下,入境游的恢复速度在去年慢于出境游,而在免签政策的推动之下,很明显从今年开始,入境板块急速升温。我现在一个月带团的时间在10多天,比起去年,业务量已经翻倍了。”陈君君告诉第一财经记者,自己以前带团,入境客人大多会去一些标志性景点,而现在则会更注重一些小众化的线路,甚至会去一些连中国游客都比较少去的下沉市场。

地中海和皇家加勒比等国际邮轮公司重启中国航线,也使得入境游客增加,并且拉动了陈君君这样的导游更多业务量。

第一财经记者采访了解到,大型国际邮轮每一次停靠可带来3000多人的入境游客量,今年以来,上海的大型入境团都是来自邮轮客源。比如4月底满载着来自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近4000余名国际游客的“海洋光谱号”邮轮抵达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这是开港以来,国际游客单船入境中国内地旅游的最高人数纪录。

皇家加勒比亚洲区主席刘淄楠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邮轮产业在中国市场经历过跌宕起伏,在销售模式上,做了切舱转型,不再是简单包船销售,重启销售后,直销渠道的预订量是2019年的2倍。

除了导游、邮轮企业等,住宿业也是今年入境游恢复后的直接受益产业。

锦江、首旅如家等酒店集团方面表示,过去几年,酒店的客源结构基本都是以国内游客为主,鲜少有海外客源,但今年以来,国际客源明显提升。

锦江都城经典上海南京路步行街外滩新城饭店相关负责人告诉第一财经记者,该酒店在疫情前大约有60%的客源是国际客人,疫情发生后基本都是国内客人,而今年以来,已经有30%多的客人是国际旅客,数月时间已经恢复到疫情前国际客源50%左右的水平。

不少商家开始推出针对性的入境游产品。携程近期启动的“上海免费半日游”提供一站式入境旅游服务,包括免费交通接送及外文向导讲解,外币兑换及上网服务。该项目于4月15日上线,中欧地区旅客占约80%、东南亚地区旅客占约20%。

更多的海外游客回归,也直接拉动了免税购物消费。

据央视新闻,2024年一季度,上海市离境退税规模持续增长,实现退税销售额超过4亿元,为境外旅客开具《离境退税申请单》1万余份,办理退税近4500万元,同比增长超1倍,在离境退税办理方面持续居于全国首位。在2019年全国首创推出离境退税“即买即退”便利举措的基础上,上海新增三个离境退税“即买即退”集中退付点。符合条件的境外旅客在商场内所有退税商店消费后,拿着购物小票和退税申请单,就可以在集中退付点申领到退税款。“即买即退”集中退付点的设立,能有效疏通单户商店自备退税现金的堵点,大力推动商店开展离境退税业务。

截至2024年3月底,上海市已累计备案退税商店近700户,退税商店已实现上海市南京西路、淮海路、静安寺、陆家嘴、前滩等主要商圈的全覆盖。

还有这些问题要注意、更多的海外游客入境旅游,带来了人气,但也伴随着一些问题。

泰国国家旅游局方面告诉第一财经记者,自从免签政策执行以后,由于出行便利,游客可以“说走就走”,因此在中国已经看到很多泰国客人在旅游,而且他们还把在中国的旅游体验分享到泰国的社交媒体上,特别是一些泰国的社交达人,他们分享的旅游经验很受欢迎,也进一步促进了入境游升温。但同时,也有一些细节问题,比如支付和外语服务。“其实一个很根本的问题在于支付。目前国内消费者大多使用移动支付,但是海外客人入境中国后,基本采用国际信用卡和现金。一些高星级酒店或者餐厅当然接受信用卡和现金,但一些小商铺则无法使用国际信用卡,甚至是不收现金的,因为很难找零。于是就会出现入境游客在部分店铺消费难的问题。当然,这个问题现在正在逐步解决。”长期从事和研究文旅业的高级经济师赵焕焱对第一财经记者分析。

第一财经记者近期实地走访发现,上海不少出租车上都有中英文提示牌,对于涉及国际支付的问题有专门的指引。而在部分商场,比如IAPM门口也贴有接受各类国际信用卡的标识。

对于外语服务问题,不少从业者认为,要从人才培养方面去深入解决。比如疫情3年,不少旅游人才流失,还有一些博物馆等场所缺乏专业讲解的外语人才。“博物馆的讲解是非常专业的,要进入一些场馆讲解,还需要专门的场馆方面的考核与认证,这里就会有一个缺口,那就是外语类导游未必有场馆的专门讲解资质,而拥有资质的场馆讲解员外语能力不一定强。此外还有一些景点的预订渠道也缺乏外语辅助,这些都是今后需要改进的。”春秋旅游副总经理周卫红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部分文博场馆参观预约的提前期太短,对于境外游客来说,即便是真能“说走就走”,这么短的预约期限,意味着充满了不确定性,因此建议各大主要景区景点、文博场馆等尽快优化参观预约功能,尽快开通官网的预约功能,尽早开放预约期,参照国际上其他博物馆,至少为2个月以上,并且简化对参观者信息提供的要求。对于增加银行、星级酒店、机场货币兑换窗口等人工货币兑换窗口的小面额现金数量。在必要的货币兑换窗口,可主动提供一定数量的小额人民币现金,便于入境旅客的消费支付。

还有业内意见指出,在住宿方面,尽快加大质量有保证的多种住宿资源补充采购,更加关注补充采购住宿资源的细节服务质量,包括提前了解前台、餐饮、客房等人员的外语沟通能力、接待境外游客的经验和应急预案等等,各大旅行社主动提前介入、沟通和协助,让这些特色住宿资源能够更加提升入境游客中国之旅的体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