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好农业“山海经”——福建省深入践行大食物观成效调查
访问量:98184

福建省人均耕地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上世纪80年代,福建省食物总量匮乏、品种单一,肉类、水产品、蔬果等农产品种类较少、产量低,丰富的山海资源未有效利用,每年需从外省大量调入粮食和蔬菜。而今,福建一年四季瓜果飘香,有山珍也有海味,“福”字产品从“深闺”走向南北餐桌。  福建的巨变源自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在全国率先提出并探索践行大食物观。30多年来,福建省牢记嘱托,在大食物观的科学指引下,不断探索创新、久久为功,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取得显着成效,粮食单产提高的同时,食物供给更加丰富多元,老百姓不但吃得饱,更吃得营养、吃得健康、吃得安全。  种业振兴筑基石  筑牢粮食安全保障是树立大食物观的基石,保障种子安全是筑牢粮食安全保障的关键。过去,农业底子薄、积累少导致福建的食物资源长期受制于人,这样的尴尬局面如何破局?就是要在有限的耕地上多产粮、产好粮。围绕这一中心思想,福建大力推动种业振兴,强化种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  地处闽江入海口的琅岐岛,是福州市的“种业硅谷”。2022年以来,琅岐先后流转约1850亩土地,建起了琅岐种业创新基地,进行农作物科研育种创新、优质稻示范、优良旱地作物示范、设施蔬菜展示、新品种品鉴评价、良种繁育等。  万农高科集团有限公司在这里投资建设了以研发、展示、生产为一体的功能型基地,主要产品为鲜食玉米、空心菜、辣椒等农作物种子。走进该基地的大门,一片绿油油的玉米地映入眼帘。万农高科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汪文滨说,“这块正处于拔节期的玉米地是品种展示区,里面种植着上万个玉米品种的组合。我们在全国科研实力较强,每年通过国家级审定的品种数量较多,品种也相对齐全”。  在闽北山区的南平市光泽县,圣农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自主选育的白羽肉鸡新品种“圣泽901”,是我国首批3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白羽肉鸡品种之一。该品种问世3年多来,国内市场占有率达20%。中国畜牧业协会副秘书长、白羽肉鸡分会秘书长李景辉说,“圣农新培育的‘圣泽901plus’,在料肉比、产蛋率、生长速度、抗病4项指标上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且种源非常干净,能帮助养殖企业实现防疫成本最低化”。  位于闽东宁德的海水养殖生物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培育出大黄鱼“富发1号”、对虾“闽海1号”、绿盘鲍等新品种。该实验室办公室主任柯巧珍说,“我们自主研发了抗病、抗逆表型测定技术,还研发出育种芯片,帮助选育优质、高产、抗病、抗逆的海洋水产新品种,支撑海水养殖产业高质量发展”。  白羽肉鸡品种国产化、大黄鱼人工孵化繁育、银耳工厂化生产栽培……福建这片土地上收获的“种子”越来越多样化。种业创新给福建带来的综合效益也显而易见:畜禽肉类产量大幅增长,2023年肉类总产量311万吨,比上世纪90年代初期增长2.5倍;水产品育苗发展到鱼、虾、贝等120多个品种,水产品人均占有量200余公斤,居全国第一;食用菌产业从无到有,目前栽培食用菌50多种,栽培种类全国最多,食用菌总产量居全国前列。  就地取材挖潜力  2022年12月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大食物观作出进一步阐述:“解决吃饭问题,不能光盯着有限的耕地,要把思路打开,树立大食物观。‘吃饭’不仅仅是消费粮食,肉蛋奶、果菜鱼、菌菇笋等样样都是美食。”  在大食物观的科学指引下,福建省立足农业资源多样性和气候适宜优势,向森林要食物,向设施农业要食物,持续推进蔬菜、水果、畜禽、茶叶、食用菌、林竹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  南平市延平区是福建重要的奶牛养殖与乳产品加工区,拥有完整的奶业产业链。来到延平区王台镇的鸿瑞生态农业循环园,透过车间的玻璃幕墙向下看去,数十头奶牛站在转盘式自动挤奶机上,随着转盘缓缓转动,挤出的牛奶通过管道被直接输送至下一个加工环节。从玻璃幕墙向车间外望去,则是一望无际的绿色种植基地。  鸿瑞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项建明说,鸿瑞生态农业循环园项目总投资3.58亿元,年产值约2亿元,集奶牛繁育、果蔬种植、光伏发电、观光旅游等产业于一体。通过建设种植、养殖两个示范基地,极大满足了群众对高品质乳品和果蔬的需要。  森林是食物的重要来源。福建省森林面积1.21亿亩,森林覆盖率65.12%,连续45年位居全国第一。多年来,福建科学利用林地资源、深入挖掘森林潜力,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和木本粮油,持续壮大“森林粮库”。  在南平市建瓯市水源九和食品有限公司,该公司总经理陆丽芳一见到记者,就递来了一小袋即食锥栗果仁。撕开真空包装袋,锥栗的特有香气扑鼻而来,咬上一口,质糯味甜。  作为锥栗的原产地和主产区,建瓯市锥栗种植面积达50万亩左右,约占全国的45.5%。陆丽芳从1998年前后就从事锥栗育苗,在长期工作中她发现当地锥栗深加工产品不多,便顺势办起了企业,采用传统蒸制工艺,生产即食锥栗,颇受消费者喜爱,公司也成为建瓯锥栗加工颇有影响力的食品企业。  建瓯市林业局四级调研员葛永和说,建瓯锥栗面积、产量、产值均居全国首位,年加工产值约2.4亿元,因锥栗产业受益人口达23万人,锥栗果已成为产区农民的“富民果”。  福建饮食文化悠久,口味丰富多变,起源于三明市沙县区的沙县小吃名扬天下。在三明林区随处可见的竹笋,正是沙县小吃的灵魂食材之一。  走进位于沙县区的三明极野食品有限公司产品展厅,琳琅满目的笋产品映入记者眼帘。该公司总经理赵逸平介绍,他们是一家专业生产经营水煮笋、速冻笋等系列深加工产品的企业,竹笋系列产品远销日本。原本在家乡浙江临安开办笋竹加工厂的赵逸平,看中了沙县及周边地区丰富的笋竹资源,于2002年来此投资设厂。赵逸平说,“笋通过普通冷冻无法保证新鲜度。我们通过自主研发,掌握了竹笋急冻冷藏技术与有机笋生产管理技术等,极大保持了笋的新鲜度,满足了消费者一年四季都能吃到鲜笋的需求”。  耕海牧渔建粮仓  福州市连江县筱埕镇定海湾的深海里,大黄鱼在“定海湾2号”深海养殖平台内肆意畅游。“目前平台里有1000多万尾大黄鱼。”平台管理人员卢统锋介绍,这些鱼一般养到1斤左右即可销售,3斤以上的每斤可卖到500元,越大越贵。在连江海边长大的卢统锋,与海有着不解之缘。从最早做鲍鱼养殖起家,到中途改行做船厂,再到现在自主研发“定海湾1号”和“定海湾2号”深远海养殖平台养殖大黄鱼,他的海洋事业越做越大,这也是福建人民耕海牧渔,向海洋要食物的一个缩影。  福建是海洋大省,海域面积13.6万平方公里,大陆海岸线长度3752公里,居全国第二,具有发展海洋经济的独特优势。近年来,福建持续发展海洋经济,制定《深远海养殖发展规划》,开发“闽投1号”等5个深远海养殖平台,养殖水体达30万立方米;出台《关于推动远洋渔业高质量发展八条措施的通知》,打造福州国家远洋渔业基地……  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渔业与质量监督处处长朱红介绍,2023年,福建省海洋生产总值约1.2万亿元,水产品总产量890万吨,均居全国前三。大黄鱼、鲍鱼、牡蛎、海带等养殖产量均居全国首位。  距离连江不远的宁德三都澳海域是福建重要的海水养殖区,渔排网箱星罗棋布。记者乘船来到三都白基湾海域新型塑胶渔排时,活水船正在作业。福建三都澳食品有限公司海上养殖基地负责人宋向国说,端午节即将来临,渔排上正在捕捞的是浙江客户订购的30吨大黄鱼。  就在几年前,这里还曾因无序养殖,导致海漂垃圾大量堆积,海上生态急剧恶化,严重制约了海洋渔业质量。2018年起,宁德市持续开展养殖设施升级改造,引导养殖户采用环保塑胶设施。通过科学规划,海上养殖密度大幅降低,水质条件不断提升,养殖产量、产值和渔民收入较整治前分别提高27.3%、49%、40.9%。  宁德还持续做精做强紫菜、鲍鱼、海参等优势海产品。霞浦县是“中国海带之乡”“中国紫菜之乡”“中国南方海参之乡”,海域水质长年保持一类,产品资源优势明显。苏少华在此经营着一家生产海带、海参、紫菜等系列产品的企业——福建溢源海洋食品有限公司,烘干小海带、即食海带是他们的热销产品。苏少华说,这几年,随着海带加工产业发展壮大,大家的生产积极性明显提高:原先不敢多种,因为劳动力不够、晒场跟不上;现在随着加工技术进步和产业规模扩大,霞浦的海带不愁卖。  食物安全有保障  大食物观拓展了传统的粮食边界,推动传统粮食安全向食物安全转变。这体现在百姓餐桌上,就是在保障口粮的基础上让食物品类更丰富、结构更优化、品质更有保障。  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时就创造性、系统性地部署、推进治理“餐桌污染”、建设“食品放心工程”,为福建食品安全工作建立了科学机制、打下了坚实基础、积累了宝贵经验。多年来,福建坚持把食品安全工作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基本实现了从体制到机制的创新完善、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监管、从治标到治本的持续深入,有力保障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  加强源头监管,是消除食品安全风险隐患的重中之重。福建省市场监管局食品流通处处长陈圣杨介绍,福建实行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理,督促指导食品生产企业配全配齐食品安全人员、制定风险管控清单、建立管控机制。  牛奶是人们日常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生产过程中如何确保品质安全,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带着疑问,记者来到了位于南平市延平区的长富乳品公司。该公司总经理助理何水双说,他们是集牧草种植、奶牛饲养、乳品生产等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生产的巴氏鲜奶在福建销量稳居第一,市场占有率达90%以上。  在长富质量检测中心,记者见到了19间检验室,分别进行牧草、原料奶兽药残留及新鲜度、重金属项目等19项检测。何水双介绍,这里承担着公司从牧场生态到进厂生鲜乳、原辅材料、生产加工,直至最终成品的全流程闭环检测工作,是构建完整数字信息化品质和安全管控保障体系的重要阵地。  完善食品安全追溯管理,是全面提升食品安全治理能力的重要途径。陈圣杨表示,2017年,福建启动食品安全“一品一码”全过程追溯体系建设,作为治理“餐桌污染”、建设“食品放心工程”的重要抓手持续推进,得到众多企业响应。  2019年,总部位于福州的前置仓生鲜电商朴朴超市,配合福建省市场监管局等全面推动食品安全“一品一码”追溯体系建设工作,推动朴朴超市的供应商逐步实现将农产品从上游的种植养殖、生产加工到经营流通环节的全程纳入追溯管理。目前,朴朴超市所有食品均可通过“一品一码”追溯。  宁德市古田县素有“中国食用菌之都”美誉,银耳产量占全国90%以上。随着产业迅猛发展,食用菌产品质量安全如何保证?古田县的办法是开展古田食用菌全产业链数字服务平台建设,通过搭建产业大数据中心及助产平台、供应链金融平台、溯源平台、助销平台的“一中心+四平台”,实现全县食用菌产业“一盘棋”统筹管理。  在古田县食用菌“数字大脑”运营中心,墙上的大屏幕实时显示着全县食用菌产业链动态交易、溯源码申请使用等信息。“我们通过大数据建设溯源系统,目的是让古田食用菌的食品质量更安全可靠。”古田县副县长王留一介绍,溯源平台融合了国家地理标志、分类分级、溯源码等多重因素,实现食用菌的全流程可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