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根基!武汉担好现代都市农业“金扁担”
访问量:6351

202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强调,抓住种子和耕地两个要害,加快种业、农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坚持大农业观、大食物观,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  武汉,作为一个超大城市,农业要服务于都市,市委十四届七次全会指出了更为清晰的目标: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打造超大城市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样板。

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加快发展现代都市农业,吸引更多资本、人才下乡,充分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健全城乡一体、优质共享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武汉超大城市农业农村现代化样板正在一笔笔绘就。  ■ 粮食安全  保障粮食安全推广良种良法良机

2023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219.22万亩、总产18.24亿斤,创近5年新高,粮食产量连续9年稳定在17.7亿斤以上。  2023年,我市主要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0%以上。  2024年,计划完成18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力争全市水稻、小麦单产提高0.5%,玉米、油菜单产提高1%,大豆单产提高3%。  ■ 三产融合  资本人才下乡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位于蔡甸区索河街道的尹湾村牧川·漫生活景区成为市民周末休闲放松的好去处。  2024年第一季度,武汉市农业农村招商引资大会签约项目55个,总金额367亿元。随着资本进入乡村,武汉乡村活力凸显,产业融合跨越发展。十大田园综合体示范带动作用明显,一批吸引资本和能人回乡的乡村成为旅游名村。乡村休闲游综合收入达到215亿元,农产品电商交易额突破350亿元,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75%。  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大力发展休闲农业,提升品牌效益,推进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  ■ 和美乡村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乡村更和美且富有特色

游客用手机记录美丽乡村彩绘墙。长江日报记者周超 摄  截至2023年,全市美丽乡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18个项目全部完工,建成33条美丽乡村示范片带、619个美丽乡村示范村湾、2个美丽乡村重点区。  到2026年,全市将创建15个和美乡村重点街道,新建150个、提档升级30个和美乡村精品村,新建300个重点村。  紧抓高标准农田建设  用科技保证“米袋子”安全和丰产

90后夫妻俩贺迎新潘培在小麦田里查看麦穗灌浆情况。长江日报记者李永刚 摄  始终要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  今年,全市要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218万亩、产量稳定在18亿斤以上,蔬菜播种面积稳定在248万亩以上,规模猪场保有量稳定在206家以上,水产品产量稳定在45万吨以上。  5月份,春播正当时,在江夏区舒安街道,近两万亩农田中机器轰鸣,正在翻耕土地准备播种。2023年,舒安街道引进湖北省陈氏益农水田农业有限公司整治耕地18925亩。宜机化改造完成后,当年就种上了高粱。秋收时测算,亩平产量达到了500斤,产值1400元。高粱收获后,秋冬播生产全部种植了油菜,尽管今年2月遭遇了冰冻灾害,通过后期加强管理,目前油菜长势良好,灾害影响较小。冬油菜夏高粱,通过轮作换茬提高种植收益,实现耕地用养结合。  土地整理好了,基础就牢固了。进一步推广良种良法良机,才能全面提升产能。  在黄陂的王家河街道,利梓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早稻长势正好。今年,这里种植的是武汉国英种业选育的珈禾102,它是2023年武汉市稻米品鉴会金奖品种。合作社负责人缪斌告诉长江日报记者:“我们此前种的再生稻品种老,产量不高,米质一般。武汉市农科院的科技服务人员向我们推荐了这款优质稻种,还和我们一起攻关再生稻和油菜的轮作。”  3月通过育秧机育早稻苗,4月底种早稻,7月底收第一季早稻,亩产预计将达到1300斤,10月再收一季再生稻,亩产预计500斤,这样一来,稻谷亩均产量就有1800斤。10月油菜撒播已经晚了,但是依旧可以通过育秧机育秧后播苗。“目前两种作物如何换茬、如何通过田间管理抢农时,我们还在和合作社一起摸索。”武汉市农科院科技服务人员朱永生说。  武汉市农业科学院负责人表示:“我们要用科技保证武汉‘米袋子’的安全和丰产。通过3年的时间,在各区建立相应的试点,摸索出全市218万亩地,什么地适合种什么品种,什么地采取什么样的方式种,切实保证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  资本人才下乡  三产交叉融合令乡村魅力倍增

5月,江夏区乌龙泉街新农村茶场满目青翠,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长江日报记者李子云 摄  稳住了粮食生产基本盘,武汉农业如何凸显都市农业的特征?“十三五”期间,我市推出“三乡工程”,鼓励市民下乡、引导能人回乡、发动企业兴乡,全面促进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重点打造了江夏区童周岭村小朱湾、黄陂区杜堂村木兰花乡、蔡甸区天星村花博会、新洲区项山村靠山小镇等一批“三乡工程”典型。  千万级人口的城市,70%以上的国土面积在乡村。打造乡村振兴的样板,不仅仅是要把乡村作为城市的补充,更是要让它成为城市的支点。新时代,武汉进一步推进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多种模式推动农村产业深度融合,培育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加强农村产业融合载体建设。  4月29日,首届“紫薇杯”武汉文化兴乡系列活动在紫薇都市田园举行,一个个精彩纷呈的群众文艺精品节目呈现在乡村大舞台上,吸引全国各地的游客畅游“紫薇”。  作为我省首个国家级田园综合体,紫薇都市田园始终坚持挖掘“花香、田园、水韵、古镇”的资源禀赋优势。在田园综合体旁,新开发的500亩紫薇生态稻田正在春播,它是“武汉水稻试验田”,42个优质水稻品种在此集体播种、成长、丰收。  紫薇文旅集团董事长袁惠文表示:“作为武汉市首批人才资本下乡引进的企业,我们将继续扎根乡村,融合发展。种植优质稻,就是集团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一种探索。在‘稻田+’产业模式中,我们计划以‘大米的一生’为主题,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开展研学科普活动。同时,依托区域内的紫云英生态绿肥实验,拟成立紫云英产业研究院,建设稻田观赏景观带,打造华中地区首个水稻公园。”  农业种植、农业科技、产品加工、旅游康养、文化与农业科技在武汉乡村相互融合,令乡村魅力倍增。今年“五一”期间,蔡甸区花博会3天吸引游客6万人次,黄陂区木兰花乡一天接待游客3.8万人次,武汉乡村人气火爆。  都市人到乡村旅游消费促进乡村发展,都市人到乡村工作更是为乡村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  在江夏区金口街道雷岭村霄垚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各种果树正处于挂果期,养殖区的各种优质淡水鱼游来游去,加工厂里土鸡、大白刁各种农产品正在加工,但最吸引人的,还是直播间里正在直播的主播们。7个直播间,3个直播团队,霄垚农业借助“互联网+”电商平台,汇聚了江夏子莲、土鸡蛋、奇异果、金口卤牛肉等200多款农产品,每年线上直播销售额超千万元。  这里的直播团队由公司与武汉工程科技学院合作共同培育。“公司着力于打造大学生研究生实训联合培养基地和农村电商孵化基地。通过直播,反过来助推农村种养殖的发展。未来,我们将在产业方面继续发展公司技术优势,结合雷岭片区优质资源,将林果种植和水产养殖深度融合,通过预制菜加工销售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壮大村集体经济。”公司负责人庞在虎说。  2024年武汉市农业农村招商引资大会上,签约项目55个,总金额367亿元,涵盖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农文旅、康养等各个产业。“更多的资金、更多的人才、更多的龙头企业扎根乡村、建设乡村,必将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总体水平提升,产业链条完整、功能多样、业态丰富、利益联结紧密、产村融合更加协调的新格局基本形成。到2025年,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预计将达到330个以上,乡村休闲游总收入将达到150亿元。”武汉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建特色和美乡村  城乡融合带动“美丽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