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燕子”唱响民族团结赞歌——全国政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专题调研小记
访问量:04224

“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我问燕子为啥来?燕子说,这里的春天最美丽……”提起儿歌《小燕子》,几乎所有人都会唱出几句。但是,你知道吗?这首传唱了半个多世纪,陪伴几代人度过童年的儿歌,却与内蒙古包头钢铁集团有着很深的渊源。  包头钢铁集团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建设的钢铁工业基地之一。从上个世纪50年代全国各地支援包钢建设开始,8万多名各族儿女风餐露宿、手拉肩扛,在荒滩上筑起钢城,留下众多心手相连、同舟共济的故事。5月10日上午,全国政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专题调研组来到包钢集团,重温“齐心协力建包钢”的激情岁月,感悟民族团结进步的生动实践。  “儿歌《小燕子》是以‘齐心协力建包钢’为背景的老电影《护士日记》中的插曲。”在包钢集团“齐心协力建包钢”展陈馆,讲解员对调研组说,《护士日记》片中“北方建设工地”指的正是当时如火如荼建设中的包钢。在插曲《小燕子》的第二段也能看到包钢的身影:“小燕子告诉你,今年这里更美丽,我们盖起了大工厂,装上了新机器,欢迎你长期住在这里。”  据介绍,《小燕子》的歌词是作者王路于1955年创作。后来,王路先生与北京音乐家王云阶将其改编成电影《护士日记》的插曲。“当时,包钢刚刚兴建,王云阶正在这里体验生活,他结合自己的切身感受和学到的当地民歌曲调,完成了歌曲的初稿。”讲解员说,为了与电影情节衔接,又添加了“小燕子,告诉你,今年这里更美丽。我们盖起了大工厂,装上了新机器,欢迎你长期住在这里”的新词。  “这是此行最大收获之一。”从展陈馆出来,全国政协委员、国家民委原副部长级专职委员孙学玉兴奋地说,“儿歌《小燕子》可以说是家喻户晓,歌词写得自然朴实,以前一直认为它只是简单地描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热爱。没想到,它竟出自包钢,是对建设包钢的情感记录。通过这次学习,不仅理解了歌词的含义,而且对‘齐心协力建包钢’也有了更深的感悟。”  “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主旋律,每个时代都有雕刻印迹的主题曲。”全国政协委员、内蒙古师范大学教授纳日碧力戈表示,除了《小燕子》之外,《草原晨曲》和《走上这高高的兴安岭》这两首歌曲也与包钢有关系。“1959年上映的电影《草原晨曲》中有包钢初建和新中国第一代牧民变身工人的桥段。而它的作者蒙古族作家玛拉沁夫,就是8万建设包钢大军的一员。其同名主题曲更是广为传唱,一度成为全国多地火车开动时的旋律。《走上这高高的兴安岭》则描述的是包钢建成后的情景。它的歌词中‘亲爱的汉族兄弟汉族兄弟哟,和我们并肩建设哟,在那些野草滩上野草滩上哟,盖起了多少厂房哟……’是对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建设包钢的生动描绘。可以说,包钢的建设发展史,就是一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教科书。”  “这些经典歌曲历久弥新,现在听着依然非常亲切,让人振奋,生动展现出经典文艺作品的精神力量。”全国政协委员、满洲里市政协主席凌云表示,这些经典作品在反映各族群众新生活、构建时代文化精神、促进民族团结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应当加大对民族团结和睦题材文艺作品创作、推广扶持力度,组织实施民族和谐题材文艺创作工程,讲好民族团结进步好故事。”  “60多年前‘齐心协力建包钢’的历史佳话,播下了民族团结进步的种子。如今,这粒种子已在祖国北疆长成了参天大树。”调研组表示,重温历史,再讲佳话,是为了让民族团结之花更加璀璨,让民族团结之歌更加嘹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