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河北探索②丨 抓住关键才能更好解决问题——看企业上云怎样让河北传统产业“智能进化”
访问量:14299

2023年8月29日,廊坊开发区京津冀大数据创新应用中心。 员 陈 童摄  改革攻坚要有正确方法,坚持创新思维,跟着问题走、奔着问题去,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在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实现变革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10月10日在2020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讲话  传统制造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底,要加快数字化转型,推广先进适用技术,着力提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2022年12月15日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要忽视、放弃传统产业,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一种模式。  ——习近平总书记2024年3月5日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  深入实施制造业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和大规模设备更新工程,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让传统产业焕发新的生机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2024年3月20日在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上的讲话

3月5日拍摄的保定长城精工全球首条5G-A超高可靠低时延汽车柔性产线。 员 黄晓笠摄  河北日报调研组  河北是传统产业大省,在迈向高质量发展进程中,传统产业面对的问题很多,也很具体。  而所有问题,都指向一个关键词——转型升级。  可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在哪儿?  一  答案,从一个案例中可以找到。  本想卖个1.5万元的云产品,没想到买方“胃口大开”,连砸3个“大单”,总金额高达8000万元。  在邯郸市裕泰化工集团,云服务商河北联通创下了这样一个“销售奇迹”。  事实上,当裕泰决心“豪掷千金”上云时,刚从一场“生死危局”中缓过劲儿来。  2013年,由于资金链问题,曾跻身邯郸民营企业十强的裕泰一度陷入绝境,只能靠代加工来维持运营。  2021年,“终于喘过一口气来”的裕泰决定通过挖潜降耗,赢得生存和发展空间。  而裕泰瞄准的突破口,就是上云。  企业上云,简言之,就是企业通过网络,以在线的形式,快速便捷弹性地获取计算、存储、数据、应用等服务。  通过上云,裕泰的产供销、人财物等海量信息,变成一条条清晰明了的数据。在数据的驱动下,裕泰有了一个虚拟的“大脑”,实现了对集团安全、环保、生产、经营、设备、能源等各方面的深度“思考”和精准“指挥”。  裕泰开始了“智能进化”。  一期项目中,仅一个智能检斤和数字质检系统,就使原来耗时4分钟的货车检斤缩短为20秒,全流程所需人数减少83%。  尝到甜头,裕泰一口气开展了三期上云项目。  以8000万元投资为杠杆,上云让这个一度挣扎在生死线上的焦化企业,年生产效益直接提升1000余万元,年综合效益提升近5000万元,不仅成功化解了发展困局,还一举逆袭为5G智慧工厂。  “上云既能满足海量算力需求,又省去了企业自建和运维基础设施的成本。”省工信厅软件产业处处长李剑表示,对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而言,上云是公认的最具“性价比”的手段。  这,也是解决传统产业老问题的关键手段。  二  企业上云形式主要包括五大类,分别是工业设备上云、计算存储上云、平台系统上云、业务应用上云和生产资源上云。  自“十三五”起,国家便开始推动企业上云。而工业设备上云,则是“十四五”以来推进企业上云的“重中之重”。  工业设备上云,为何如此重要?  唐山海泰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光伏企业。  以往,每当生产线运转不畅,排查设备故障耗时又耗力。  以检查制造光伏组件的核心设备层压机为例。  仅一台层压机的运行,就涉及温度、压力等12个参数。平时每隔12小时,工作人员就要抄录一次数据,以供留档追溯。  一旦需要紧急排查,他们就要找出这些纸质记录,根据故障发生节点,对少则几天、多则一两个月的参数数据逐个排查。  整个过程,动辄耗时两三个小时。  可现在,让层压机数据上云,每台层压机的数据实时上传,不仅免去了人工抄录的繁琐,而且一旦需要追溯,云管理平台的内置模型就能自动排查出异常变化的数据。  全部时间,仅为1秒。  这,就是工业设备上云带来的变化。  相比通用的财务上云、人事上云等,工业设备上云面对的是不同的行业、企业、工艺,以及每个流程上的不同设备,上云方案和产品必须“量身定制”。  工业设备上云被认为是最难的一种上云形式,可也最能提升企业设备运行效率和综合管控能力。  河北要干的,就是这个“最难”。  三  干,就要抢抓先机。  2022年6月,省工信厅收到工信部批复——关于支持河北省开展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水平评价工作的复函。  河北正式成为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水平评价试点,且是全国唯一。  工业互联网平台,某种程度上说,就是新工业体系的“操作系统”,向下对接海量工业装备、仪器、产品,向上支撑工业智能化应用的快速开发与部署。  工业企业上云,主要就是上工业互联网平台。没有平台,上云将无所依附。  河北凭什么能拿到这个至关重要的“试点”?  先看当时的现实条件。  在全部41个工业行业大类、207个行业中类中,河北已覆盖40个行业大类、193个行业中类,覆盖率分别达97.6%和93.2%,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广阔。  河北工业互联网平台多项指标居全国前列。  再看“事在人为”。  “在工信部还没有明确的试点工作安排时,我们就已经开始密集跑办,向部里提供了详细的依据理由,主动申请承担试点工作。”李剑介绍。  借助试点工作,河北先后面向各级工信主管部门、平台服务商、工业企业开展多场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专题培训,并对全省重点工业企业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数据进行了采集分析,形成了《河北省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数据地图》。  试点,让河北第一次摸清了全省企业上云的情况,为工信部开展企业上云关键指标监测评估提供了参考。  看准了就抓紧干。  一边摸情况,一边制定路线图:“十万企业上云”行动计划、企业上云星级评定、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专项行动……  每项行动都有目标指向,每种措施都明确具体步骤,从路径到指标,不断细化、再细化。  河北企业上云持续“加速”。  四  让企业接受上云,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一旦上云,除了资金、人才投入,企业还要在经营理念、生产运营乃至组织结构方面,进行全方位变革。  2022年下半年,邯郸所有的县的工业企业,迎来了这样的上云“专员”。  他们是“医生”,针对每个企业具体情况“把脉开方”;他们是“信息员”,随时传达政府的上云政策和部署;甚至他们还是“保姆”,帮助企业制定和实施上云项目建设方案。  这是邯郸工信系统推行的“数字化专员”工作机制。  “数字化专员”由政府部门、云服务商相关人员组成,政府、市场同向发力,精准了解企业所需,解决企业难题。  今年,这一机制开始在全省推广。  行动,一直在进行。  加大引导扶持力度,开设企业上云大讲堂,举办工业互联网进园区活动,指导云服务商进行推介,扩充企业上云供给资源池……河北马不停蹄帮助企业“能上云”“上好云”。  云服务商们也“跑”了起来。  2023年,雄安联通和河钢数字的平台,双双成功入选国家“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名单,跻身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第一梯队。  河北已累计培育329个各级各类工业互联网平台,为企业上云提供产品和服务。  收获不止于此。  2023年10月,工信部批复,河北成为全国唯一一个设备上云与设备数字化管理能力贯标试点省。  五  成功的体验是相似的。  在云端,越来越多河北企业,找到了新“活法”。  依托5G-A移动通信技术,保定长城精工建成全球首条5G-A超高可靠低时延汽车柔性产线。  依靠物流系统及仓储设备上云,河北喜力德五金制造有限公司的排单效率大幅提升,抢起外贸订单不再“手软”。  通过关键技术与企业上云相结合,跨界创业的清河盛泰互联针织智能制造有限公司,仅用一年多就在“羊绒之都”站稳了脚跟,甚至还计划整合业内产能。  …………  截至2023年底,河北上云企业数量增至9.1万家。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数据显示,河北企业工业设备上云率达24.8%,连续三年保持全国第一。  推动企业上云,向数字转型要方法,向新质生产力要答案,河北找到了激发传统产业发展新动能的重要途径。    专家点评  跟着问题走 奔着问题去  陈璐  问题是事物矛盾的表现形式,也是破解矛盾的着力点。  河北把企业上云作为破解传统产业发展困境的重要途径,坚持问题导向,把握发展趋势,精准施策,推动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了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坚持问题导向,是党的创新理论的重要方法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攻坚要有正确方法,坚持创新思维,跟着问题走、奔着问题去,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在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实现变革创新。”  河北的传统产业体系完备、基础雄厚,具有一定的市场优势,但面对快速变化的市场、越来越激烈的竞争,生产效益不高、创新能力不足、运营管理成本上升、环境制约突出等问题日益凸显。在数字经济的浪潮下,这些问题被迅速放大,让传统产业压力重重。  面对发展困境,传统产业如何突围?经过反复摸索和实践,河北找到了一条行之有效的道路:通过上云为传统产业植入数智化基因,推动传统产业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在千变万化的市场环境中保持创新力和竞争力。  推动企业上云,不仅加快了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使节能减排降碳、技术创新、运营管理、安全生产等方面存在的“老毛病”一一得到化解,提高了企业创新能力、业务实力和发展水平,而且带来了新的机遇,拓展了发展空间,促进了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有效连接,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强劲动力。  问题是创新的起点,也是创新的动力源。河北瞄准传统产业发展的痛点发力,积极拥抱数字化浪潮,让老产业焕发了新生机。这也启示我们,面对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只有坚持问题导向,跟着问题走、奔着问题去,主动识变应变求变,以创新的思维破解难题,才能实现向上突围,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