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指宽的木牍,2000多年前的年历竟浓缩于此
访问量:28427

你能想象吗,在连云港市博物馆里,一块长约22.5厘米、宽约7厘米的汉代木牍,浓缩了两千多年前的年历。

1993年2月从位于江苏连云港东海县尹湾村的一处汉墓葬群中发现的尹湾汉墓简牍,共出土木牍23件,竹简133枚,分为行政文书、术数文献、私人文书与汉赋佚篇四类,记载文字4万字左右。其中,编号为10的木牍,正面是元延元年历谱,即西汉晚期成帝元延元年这一年的年历。在一面木牍上浓缩了全年“日历”,便于查阅。

这张“元延元年”的木牍上有哪些信息?从该历谱上看,元延元年共13个月,闰正月。13个月分列木牍的上下两端,上端6个月,下端7个月,并标明了大、小月,以及该月份第一天即朔日的干支,如:十一月 大 甲子朔。其中,十月与十二月的朔日的干支均为甲午。

那么,何为干支呢?在我国传统历法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为十二地支,它们排列成60个干支组合:甲子、乙丑……癸亥,以此记录年序与日序,如此循环往复。

在这个木牍上,除了上下两端标注在月份下的干支共12个,还有48个干支分列木牍的左右两侧,每边24个。从木牍上方右侧的“十一月”下的“甲子”开始,逆时针方向排列,到木牍右侧上方的“癸亥”,60干支正好形成一个长方形。

如何在这个木牍上查询具体日子?首先,选择一个月份,如“五月 小”,从该月份的第一天“丁卯 朔”开始,逆时针方向数,一直数到“六月 大 丙申朔”的前一天,即“乙未”,可知当年五月共29天,确为小月并且该月每一天的干支皆可知晓。

那么,每个月初始日和大小月背后又隐藏着哪些天文知识呢?在我国传统农历历法中,农历月主要是根据月亮圆缺变化的周期而制定。月球绕地球转动一周的过程中,从地球上看,月亮呈现出不同相貌。当月球和太阳的地心视黄经相等时,在地球上看不见月亮,这个时刻的月相称为朔,当天称为朔日,是每个农历月的初始日。农历月分为大月和小月,前者30天,后者29天。

木牍上的节气有哪八个?值得注意的是,在数五月的日子时,你会发现,数到第3天,当日的干支“己巳”下还注明了“五月三日 夏至”,也就是说元延元年农历五月三日这一天是夏至节气。这是因为,历谱还有一个重要的功用——指导农业生产。

汉武帝时期的太初历明确记载了二十四节气。在元延元年历谱中,当年的立春、立秋、立冬、立夏、春分、夏至、秋分、冬至这8个节气及其具体日期某月某日都被标注出来,如“十一月九日 冬至”。这样,人们就可以据此为指导,进行农业生产。春耕、夏长、秋收、冬藏,一年四季,周而复始。

除了节气外的重要日子还有哪些?元延元年历谱中还将初伏、中伏、后伏、腊、晦这几个重要日子的具体日期也标注出来。当年十二月十七日庚戌为“腊”,在汉代,“腊”是重要日子,这天要祭祀社神、祖先神等神,自贵族皇室至普通平民,皆举家聚会宴饮。当年十二月的“壬戊”为该月的最后一天,即“晦”,这一天也是当年的最后一天。

一个木牍上,可以遍查全年,设计精巧,古人的智慧令人叹服,也为我们研究西汉历法提供了一份完整实例。  策划:王圣志 刘  娟  监制:凌军辉 唐心怡   记者:蒋  芳 邱冰清  执行策划:王云霞  内容顾问:曾  磊 赵  旭 王科超  后期制作:仇炳宸 姚  远 朱少杰 田泽阳  设计:王亚婧  配音:刘子华  特别鸣谢:连云港市博物馆   中国社会科学科学院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  联合制作:新华网思客 新华社江苏分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