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关:幸福感从何而来①】产城人共融绘就雄关幸福图景
访问量:867

编者按:  2023年底,嘉峪关市获评“2023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成为全国11个获此殊荣的地级市之一,也是西北五省区唯一上榜城市。  “最具幸福感”是人民对一座城市最大的肯定与褒奖。  嘉峪关因企设市、因关得名。一关一企,说尽了嘉峪关这座城市曾经的一切。近60年巨变,嘉峪关市这座总面积仅为1224平方千米的精致小城,主动对标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需要,交出一份高分答卷:  ——从一企独大到多业并举。2023年,嘉峪关市地区生产总值382.8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居甘肃省前列,谱写“产城人”协同发展新篇章;  ——从戈壁荒滩到生态绿洲。2023年,嘉峪关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9.58%,绿化覆盖率41.0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29平方米、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倍;  ——从文旅“加速跑”到升腾城市“烟火气”。2023年,全市实现旅游收入63.2亿元,提升文化“软实力”,构筑发展“硬支撑”,市民畅享文旅发展红利;  ——从兜底民生到“嘉和善治”。财政支出80%投向民生领域,教育、医疗等多项指标走在甘肃省前列,与群众密切相关的高频事项全部下沉城乡社区,成功构建了“10分钟政务服务圈”。  “建设管理双发力,聚力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嘉峪关市委主要领导的这句话道出了近年来嘉峪关城市发展的轨迹和方向。而嘉峪关高质量发展的最新战略凝练,即打造产城融合、地企协作、城乡一体、绿色发展、社会治理、民生幸福六个典范,则进一步廓清了幸福一以贯之的未来实施路径。  即日起,央广网甘肃频道推出“嘉峪关:幸福感从何而来?”系列报道,探寻“天下第一雄关”所在地嘉峪关市的幸福密码。  央广网兰州5月17日消息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嘉峪关市常住人口较2010年增长30.64%,是甘肃省除民族地区外人口增长率最高的城市。  近年来,嘉峪关市坚持工业强市、产业兴市不动摇,加速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实现了从“一钢独大”到多业并举的转变。同时,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更新进程,持续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实现人才与城市的双向奔赴,经济引领力、综合承载力、可持续发展力、美好生活吸引力持续提升,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保持强劲势头。  2023年,嘉峪关市地区生产总值382.8亿元、同比增长8.7%,市级财政支出用于民生领域的比重保持在80%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2761元、增长6.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8518元、同比增长8.5%,绝对值位居全省前列。  城市与产业共生、生活与就业并存、制造与服务互动……产城人三者协同并进、共融互促,绘就了一幅产业兴、城市美、人民富的幸福雄关新图景。  产业强市背后的幸福答卷  城市没有产业支撑,即便再漂亮也是“空城”;产业没有城市依托,即便再高端也只能“空转”。  因酒钢建厂而崛起的嘉峪关市,曾经“一钢独大”,其产业格局呈现出一产小、二产大、三产弱的特点,工业比重一度占到80%,而酒钢又占到了工业的大头。  如何利用好现有基础优势和资源禀赋,让嘉峪关的产业彰显特色、凸显优势,彻底摆脱“一钢独大”局面,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增添新的成色?  嘉峪关给出的答案是准确把握“先立”和“后破”两个重点。“先立”就是聚焦产业结构调整,培育新动能;“后破”就是聚焦传统产业升级,形成新优势。在立新破旧中开拓发展新局面,努力走出一条老工业城市新型工业化之路。

东兴铝业电解铝车间一角  近年来,嘉峪关市树立“大抓产业、大兴产业、大干产业”鲜明导向,科学谋划现代产业发展新布局,全力打造“2+6+N”产业体系集群,即钢铁及装备制造、电解铝及铝制品加工2条千亿级产业链,新能源及装备制造、核技术应用及装备制造、循环经济、精细化工、文化旅游融合创新、现代农业6条百亿级产业链,通道物流、绿色环保等N条十亿级产业链。  多元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必将带动城市的经济繁荣、人口增长、就业机会增加等多方面的变化。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嘉峪关市新增城镇就业6583人,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6004人。实施幼儿园、中小学新建改扩建项目6个,新增学位1350个,学位增加数量为近年来最高。  2023年毕业于重庆科技大学的赵刘平通过校招进入东兴铝业工作,现为东兴铝业电解三作业区电解工,参加工作仅仅一年时间的他,最关心的是未来的职业发展和落户嘉峪关后孩子的教育问题。  “刚来的时候,公司为我们提供了免费的公寓,环境非常不错,而且转正一年后就可以评初级职称,只要自己肯努力,未来的职业发展肯定没问题。”赵刘平说,嘉峪关市政府一直非常重视基础教育,这也为自己以后在嘉峪关安家吃下了定心丸。  人口净流入是一座城市经济发展迅速、就业机会多、生活质量高、公共服务设施完善的有力佐证。得益于嘉峪关市充分多元的就业机会、稳定增长的收入水平,2022年嘉峪关市常住人口较2010年增长30.64%,2023年外地户籍人口购房比例超过40%,已成为极具吸附力、吸纳力和吸引力的戈壁明星城市。

市民在公园里锻炼身体  2023年,嘉峪关市地区生产总值382.8亿元、同比增长8.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1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48.4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27.3亿元。由此不难看出,在以制造业为核心的二产加速跑的同时,嘉峪关市的服务业也取得了长足发展,地区生产总值占比超过了33%。  “嘉峪关是全国文明城市,这座城市很干净,基础设施完善,城市管理也很到位,我们周围很多朋友对自己的城市充满自豪感。”在嘉峪关工作三年多的甘肃日报社驻嘉峪关记者站站长徐俊勇感触颇深,在他看来,嘉峪关是一座非常有活力的城市,生活在嘉峪关的人是幸福的。  以城带产筑牢发展“载体”  产业是促进城市发展的动力,而城市则是产业的载体。  近年来,嘉峪关市把完善城市功能和提高宜居性放在更优先的位置,更突出强调以功能引人、以安居留人。  道路是一座城市的脊梁。全长14.54公里的新华路,是嘉峪关市南北向中轴线,也是嘉峪关市最重要的城市主干道、市政设施带,沿线企事业单位、商业综合体、居民小区、医院、银行等最为集中。作为连接集散主城区、嘉北工业园区以及对外转换的最重要道路,新华路在嘉峪关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改造后的新华路  家住嘉峪关市曙光小区的张晓燕,每天上下班都要经过新华路,她对于这条路可谓感触颇深。她说:“改造之前,由于年久失修,路面坑坑洼洼,只要下雨就会积水,不小心踩到松动的地砖,污水就直接溅到衣服上,严重影响市民的出行。”  路面破损龟裂、雨天积水严重、路基沉降明显、局部路面坑洼不平、标线陈旧缺失、公铁矛盾突出……从2010年实施道路整体提升改造以来,经过十余载的使用,受日照强度大、昼夜温差大、气候干燥等方面影响,新华路出现的这些问题给百姓出行带来了诸多不便,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市形象。  2023年5月,嘉峪关市启动新华路道路管网提升改造工程。“畅通舒适的机动车道,清晰醒目的道路标线、隐身无形的检查井、明亮开阔的公交站台……”张晓燕说,经过几个月的施工,新华路提升改造工程当年开工建设、当年全线贯通,这条贯穿城区南北的交通主干道焕然一新,为嘉峪关市注入了新活力。  老旧小区改造既是民生工程也是民心工程。近年来,嘉峪关市从改造老旧小区入手,不断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功能品质。  说起老旧小区改造,嘉峪关市西域花园小区居民闫海龙说:“我在这儿住了20年了,这20年来我们这个小区的脏乱差是出了名的,车没地方停,私搭乱建多得很,也没有物业,群众很不满意。”

改造后的西域花园小区一角  如今,来到西域花园小区的街心花园,环境卫生干净整洁,车辆停放安全有序,体育器材、休憩长椅等休闲娱乐设施随处可见。与之前脏乱差的小区环境相比,西域花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记者从嘉峪关市住建局了解到,2023年,嘉峪关市推进标本兼治、建管并重,新建及改造道路20.34公里,恢复更新路面33.52万平方米,新建及改造给排水、供热、燃气等各类管网246.08公里,新建人行地下通道2处。同时改造老旧小区19个,惠及群众6757户,典型经验被住建部在全国推广。  2024年,嘉峪关市老旧小区改造项目计划改造昌明小区30#楼等6栋住宅单体,惠及居民493户,全市老旧小区改造基本实现应改尽改、清仓见底。续建老城区城市燃气更新改造项目,计划完成昌明小区、五一北小区等33个街区改造,39734户居民年内实现“煤改气”,城市功能品质得到进一步提升。  近年来,嘉峪关市持续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市人民,市级财政支出用于民生领域的比重始终保持在80%以上,这也为市民的幸福感奠定了基础。  “幸福”是对一个城市最高的褒奖。2023年11月24日,“2023中国幸福城市论坛”发布了第十七届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调查推选结果,嘉峪关市获得“2023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殊荣,是西部五省区唯一入榜城市。  人才与城市的双向奔赴  人才是创新和创造力的源泉。嘉峪关市把“引才”作为人才发展的基础性工作,不断拓宽渠道、丰富形式、优化政策,切实增强对人才的吸引力,最大限度地引进人才、培育人才、用活人才,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人才支撑和组织保证。  2014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的赵丽,通过人才引进的方式回到自己的母校嘉峪关一中任教。工作一年后,得益于当地的人才培养政策,赵丽获得了免试攻读陕西师范大学教育硕士的资格。

赵丽正在给学生上课  赵丽说:“重回大学课堂,与全国各地的老师们交流心得,不仅提升了学历、开阔了眼界,而且在我取得毕业证和学位证后,还享受了70%的学费补贴。”  学历提升后,赵丽很快便拿到了中级职称,这也让她的职业生涯更进一步。赵丽说:“嘉峪关市的引才政策非常好,从薪酬待遇到继续教育,从职称评定到生活补助,涵盖了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心里非常感恩嘉峪关的人才引进政策。”  在引才政策的激励下,赵丽在工作中更加刻苦,先后获得了“优秀班主任”“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教师” “师德先进个人”“优秀学科组长”等荣誉称号。  和赵丽一样,嘉峪关市疾控中心干部许可,也是当地引才政策的受益者之一。2020年,毕业于兰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硕士研究生许可,通过人才引进的方式进入嘉峪关市疾控中心工作。在她看来,嘉峪关市的引才政策正在逐年优化完善,也必将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嘉峪关这个大家庭。

工作中的许可  嘉峪关市持续深入推进人才体制机制改革,2023年修订完善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引进管理办法、柔性引才管理办法等制度机制4项,从住房保障、生活补助、配偶安置、子女入学、养老服务等11个方面提升引进人才福利待遇,全职引进的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最高可享受补助48万元;从继续教育、项目扶持、科研扶持等5个方面强化人才激励培养,对柔性引进的高端人才最高给予100万元的科研经费支持,推动形成具有区域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  与此同时,嘉峪关市成立市级人才储备中心,充分发挥人才“蓄水池”“中转站”功能,创新机制破解人才引进编制紧缺难题。加大对人才的服务保障力度,投资3000余万元建成可拎包入住的人才公寓48套,每年为新就业大学生配租保障性租赁住房100套,累计为各类人才发放购房补助303万元,全力营造“近悦远来”的人才发展生态。  “嘉峪关市全力构建人才‘引、育、留、用’全链条体系,扎实推进人才发展各项工作,切实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赋能助力。”嘉峪关市委组织部人才科科长肖晴介绍,2023年,嘉峪关市围绕科技、工业、经济、教育、卫生等领域,通过人才引进和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等方式,为全市各事业单位引进招聘各类人才321名,其中,硕士研究生32名,博士研究生1名;为全市各类企业招聘高校毕业生142名。全市人才总量不断扩大、结构持续优化,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嘉峪关市人才公寓  此外,嘉峪关市围绕高质量发展人才需求,以创建大师工作室、培训示范基地为重点,建成国家和省级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1个、市级重点人才培训基地4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3家、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7家。全力打造人才“雁阵”梯队,2023年共有17名人才获得省级人才称号,评选第四批市级领军人才60名,综合科技进步指数水平达73.3%,位居全省第二,人才赋能经济发展、推动科技创新的作用愈发凸显。  肖晴表示,踏上新征程,嘉峪关市将主动融入全省人才工作大局,不断优化完善人才政策体系,持续抓好专项政策和教育、卫生等人才重大项目落地见效。健全人才管理机制,赋予用人主体更多引才自主权,抓好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引进、柔性引才等政策制度落实,全力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集聚人才、汇集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