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听·见|“小城故事”仍可上演更多精彩
访问量:2822

你的声音,我们愿意听见;  你的关切,我们一同看见。  新江苏评论员 江一苇  “五一”假期火热进行,在一片“人从众”的观景模式里,相对小众的县域旅游正发展为一股新的热潮。数个旅游平台数据显示,与核心城市相比,安吉、泰安、台州、景洪、桐庐等县域城市的旅游产品热度涨幅相对更大,县域市场酒店预订订单和景区门票订单增速也都高于全国大盘。县域旅游为何兴起,又该怎么火下去?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旅游热潮下的小众目的地。  我们都有这样的感受,“小长假”不想全程待在家,假期出游又怕人多,就想找个有特色且人少的旅行目的地。恰好,那些有实力却低调的县城满足了不少人“不爱凑热闹”的心。套用网络上的一句热梗,“不是大城市去不起,而是小城更有性价比”。面对旅游热,县域城市其实有着得天独厚的好机遇。  其实,大多数选择假期出游的人们,本质上是想借休息日调整生活节奏,在外出观景或游玩的过程中得到放松,而非被动闯入仿佛“挤进几亿人”的景区。和大城市一到节假日就人山人海的拥挤景象相比,小城市的人口数量较少、人口密度较低,更容易带来好的旅游体验,避开人流的“反向旅游”也是一种明智之举。加上县域交通路网和城市基础设施的逐步改善,食宿消费在假期的市场涨幅也远没有一线城市夸张,让不少游客打消了在出行距离和食宿价格方面的顾虑。  再来,近些年假期出游已经发展为新的生活风尚,打卡过多个旅游城市的游客们自然会对相似的城市景观或刻意营造的网红景点产生审美疲劳,转而发掘新一轮的旅游资源。此时,散落在热门大城市周边的小城所呈现的慢节奏、质朴、简单等特质发挥效用,正好契合了游客们闹中取静的旅游期待,“去人少的地方”不单是一种愿望,更成为一场行动。  综合以上条件来看,县域旅游尽管在游客数量或旅游营收等绝对数值上比不过大城市,却凭借空间舒适度、经济实惠性和独特的旅游景观迎来“泼天富贵”。但话又说过来,县域旅游的舒适感很大程度上源于“人少景多”,可也因为人口相对较少,小城市的承载力有限,配套设施和服务接待能力和大城市相比存在不少差距,搞不好就容易变成“一锤子买卖”。  如何保持县域城市独特性和真实感的同时抓住城市发展机遇,还得要有关部门和旅游开发者共同思考。必须承认的是,和经济实力强的热门大城市拼硬件设施,县域城市并不占优势。如此,县域旅游不妨扬长避短,不为“面子”丢“里子”,转而在提高服务水平和规范消费环境上下功夫。当前,许多游客对旅游出行有多种需求,其中很重要的一项需求是获得良好的旅游体验和被尊重感。体量较小的县域城市在资源调动上更具灵活性,这就方便有关部门协同发力,在有限范围内提升城市的游客接待力,同时依靠行政手段规范市场行为,减少和避免“宰客”“杀生”等现象,提高游客满意度和城市印象分。  县域旅游出圈,关键还得有自身特色。我们所熟知的淄博、天水、台江等小城,要么依托特色美食引人打卡,要么以篮球运动闻名全国,总之形成了自己的一张文旅名片。而更大范围内的县域城市也要学会挖掘亮点,沉下心来重新认识脚下的山川风土和文化人情。不得不承认,当前还有不少城市在文旅开发上陷入了模仿怪圈,照搬照抄成功案例,并在不考虑当地文化特色的情况下完全复制。殊不知这种同质化的模仿反而丧失了文旅出圈的主动权,也容易引起游客们的反感情绪。  当然,县域旅游的品牌打造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但不管任何时候,只要一座城市愿意扎扎实实地推进各项工作,凝心蓄力修炼内外功夫,出圈走红或许只是时间的问题。假期出游的热浪还在继续,我们希望越来越多的小城能被大众熟知,也期待着越来越多的地域文化成果被拂去尘土,大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