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春山如笑》:用艺术疗愈心灵
访问量:794

转自:光明日报    据统计,截至2022年,我国抑郁症患者数量高达9500万,且发病出现年轻化趋势。与此同时,我们还面临着精神卫生人才储备不足、普通大众对抑郁症缺乏科学认知的情况,抑郁症患者成为一个亟须社会关注的群体。话剧《春山如笑》正是一部聚焦抑郁症患者群体的作品,用艺术的形式将抑郁症患者的困境呈现给观众,引导更多人关注、了解抑郁症,向社会发出了对抑郁症患者伸出援助之手的呼吁,展现出艺术对心灵的疗愈作用。    话剧《春山如笑》是一部典型的“社会问题剧”。“社会问题剧”的特点是把当前突出的某一个或几个社会问题以艺术化的方式呈现在舞台上,通过角色形象的性格特点、人物关系及其变化、故事情节及其发展等,让观众在受到启发之时获得改善现状的思路,从而达到“以艺术干预生活”的目的。“社会问题剧”最早指挪威戏剧家易卜生用现实主义方法描写现实生活的一系列戏剧。他创作的《玩偶之家》《社会支柱》等作品被认为是此类剧作的集大成者,揭示了当时社会在道德、法律、教育以及家庭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在我国,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曾经出现过创作社会问题剧的高峰,涌现出诸多以艺术形象反映社会问题、“引起疗救者注意”的佳作。鲁迅先生还针对《玩偶之家》中的角色“娜拉”写了文章《娜拉走后怎样》,结合中国社会实际情况,探讨了女性解放、家庭观念等问题,以文艺促进社会变革成了当时的社会热潮。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还涌现出《报春花》《丹心谱》《未来在召唤》等一批社会问题剧,引起广泛关注。    话剧《春山如笑》讲述了女主角熊春樱从健康到患上抑郁症,从拒绝承认病情到入院检查,从接受治疗到终于康复的生活和治疗经历,叙事完整,节奏有序,人物性格、人物关系及其变化既符合客观事实逻辑又符合人物的心理逻辑。该剧把春樱的病程演变艺术化,在完成叙事闭环的同时呈现出剧作的认识价值和情感价值——面对抑郁症患者,如何预防、陪伴、疗愈是最值得关注的问题。    该剧注重通过细节展现人物变化。在一开始,舞台上呈现给观众的是一家三口的和谐生活场景,小院、卧室、床铺、房间布置及灯光、色彩等,充分表明了父母对女儿生活照顾得细致入微,也表明抑郁症可能会出现在任何看似阳光、乐观的人身上。春樱家中鱼缸里的金鱼,具有明显的象征意义:它们虽然漂亮,但却都和春樱一样固守在自己有限的世界中。当母亲去世、爱情受挫、职场失意、父亲陷入丧偶之痛忽略女儿时,春樱的负面情绪日积月累、无处发泄,陷入了重度抑郁。“别人比你惨,你凭什么郁闷?”“生活就是不公平的,你太自私了!”“你这不是病,就是太矫情了!”……许多普通人不经意却伤害到抑郁症患者的话语投影到舞台幕墙上,春樱遭遇的窒息感令观众感同身受。    《春山如笑》创新性地设计了木偶“情绪黑狗”,它作为抑郁症的外化体现,代表了主人公内心的变化,贯穿全剧。“情绪黑狗”对春樱的态度与侵蚀力度的改变,推动着情节的发展,如在开始时只是朝着春樱狂吠,使她寝食难安,后来随着它的体格不断增强,态度越来越恶劣,春樱几乎崩溃,由此反映出春樱病情的恶化。随着春樱逐渐康复,“情绪黑狗”对她的影响力逐渐减小,直到最后恢复了宠物正常的样子,营造出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在演员的演绎下,它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致——它欺软怕硬,视春樱的情绪变化而显示出不同的攻击力,虽然只是一个玩偶,却令人感觉不但是活的,而且富于变化。这一设计让抽象的情绪艺术化地出现在观众面前,增加观赏性的同时深化了对角色心境的描绘。    《春山如笑》在有限的舞台时空中讲述社会问题,并分析了问题的原因、提供了解决方案,凸显出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在人物的塑造上,该剧没有刻意表现各个人物的性格特点,而是在故事情节的发展变化中自然而然完成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塑造,春樱作为家中的乖乖女,虽然有自己独立的房屋,却较少有独立的思想空间。当“情绪黑狗”朝她狂吠时,她不懂得如何疏解,亲人及同事也不懂得如何陪伴,致使“情绪黑狗”越来越庞大,对她造成的精神压榨也越来越剧烈。在康复过程中,病人的自我认知、周围人的悉心陪伴、医护人员的专业知识,都是主创人员试图向观众讲述的重要内容,也是春樱痊愈的关键原因。    据研究,抑郁症患者大多数为自律的人,他们规则意识强,对自己要求高,不愿主动宣泄内心的负面情绪。从这一角度说,《春山如笑》的思想艺术价值不仅在于塑造了熊春樱这一“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而且向观众提供了一个如何帮助身边患者康复的“良方”:生活的照顾固然重要,但精神的陪伴、艺术的介入、美的发现亦不可或缺。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关键字 :、春山如笑抑郁症话剧黑狗患者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