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银针”如何打通基层中医“经脉”
访问量:75893

“哎呀,做完针灸,真舒服啊,于主任我下次什么时候能再来?”4月24日,记者来到明光市潘村镇中心卫生院,刚走上二楼,闻着一股药香,就听到村民王德志的感慨。  在中医治疗室里,艾烟升腾、药香四溢,几名患者趴在治疗床上,背上或扎着针灸,或背着艾灸盒,或扣着火罐。中医科主任于加抗正轮流为患者捻针、拔罐、推拿。  “村里不少老人因为长期劳作,有腰椎间盘突出、肩周炎等老毛病,大家都习惯到我这里调理,每天都有二十多人。”于加抗一边给村民推拿,一边告诉记者。

中医治疗室里,医生正在给百姓介绍中医推拿。明光市卫健委供图  但在5年前,中医室门可罗雀。村民们遇到腰酸背疼,都是开一些口服止疼药,或者通过打针、输液缓解一下症状。  尽管于加抗深知,中医针灸、推拿、膏药外贴、中药热敷等疗法,可以有效解决这类患者的问题。然而,当时大家的接受度并不高。  为了让中医药走近基层、走近百姓,安徽省明光市开展了“银针行动”。在明光市卫健委副主任杨乐看来,这个行动,并非突发奇想,而是“天时地利”之举。  所谓“天时”,2019年,明光市创建成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同时,“中国针灸学会明光专家工作站”落户明光市中医院。同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下发。  所谓“地利”,特殊的地理气候,多样的地貌类型,造就了明光市品种多样的道地中药资源。据统计,明光有木本中药植物约200种,草本中药植物1000多种,草药资源种类占安徽省中药资源的三分之一。  有了“天时地利”,明光市采取“请上来、送下去”的办法,开展集中培训,跟班轮训,分片培训,每周一村培训,个性化、菜单式培训……举办中医适宜技术培训班和中医知识讲座,并成立专家指导组进行全覆盖巡回督导。

明光市举行中医技能比赛。明光市卫健委供图  要想“补短板”,还离不开资金支持。为此,明光市财政每年在医改经费中单列200万元、在中医药预算经费中单列50万元,用于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人才培养、设备购置和奖补等。  此外,明光还实施中医药服务医保政策,从医保基金总额预算中单列1000万元,用于激励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遴选13个中医药适宜技术病种实施按病种付费,引导群众在基层就诊。  如今,像于加抗一样的中医遍布明光市城乡,全市17家基层医疗机构均建成了中医馆,能够开展10类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133个村卫生室均设置了中医诊疗室,能够开展6类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  “只有将中医药服务的触角伸到基层,发挥中医药简便验廉的优势,让百姓信中医、用中医,进而扬起中医文化自信。”杨乐说。  从不了解到主动选择再到推崇,如今,中医药治疗在明光市群众中已备受认可。  中午时分,最后一个村民做完艾灸,于加抗打开窗户,缕缕艾草青烟,飘向了明媚的春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