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更具活力更加开放更加美丽的新疆
访问量:6341

【推动高质量发展·权威发布】  光明日报记者 张文骁  5月21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艾尔肯·吐尼亚孜介绍,去年,新疆国内生产总值、投资、消费、进出口、财政、居民收入等6项主要指标增速均位居全国前5位,是近年来新疆经济社会发展质效最好的一年。  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  “天山南北好牧场,戈壁沙滩变良田,积雪融化灌农庄”,正如歌曲《我们新疆好地方》唱的那样,做好“三农”工作,新疆有独特的优势条件。2023年,新疆粮食种植面积4237.2万亩,新增586.3万亩,增量占全国六成,总产423.8亿斤,增加61.1亿斤,占全国增量的34.4%,新增种植面积、产量均居全国第一;棉花总产511.2万吨、占全国91%。“这些不仅端稳了新疆人的饭碗,而且为保障国家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的供给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艾尔肯·吐尼亚孜说。  发展现代农业,建设农业强区,艾尔肯·吐尼亚孜表示,新疆要进一步提升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能力;突出抓好粮油、棉花和纺织服装、绿色有机果蔬、优质畜产品等涉农产业集群建设;强化耕地、水资源、科技等要素保障。  构建体现新疆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新疆以油气生产加工、煤炭煤电煤化工、绿色矿业、粮油、棉花和纺织服装、绿色有机果蔬、优质畜产品、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八大产业集群”为重点。艾尔肯·吐尼亚孜指出,新疆要巩固提升优势产业,做好油、气、煤这篇大文章,加快推动油气增储上产,释放煤炭先进优质产能,不断向下延伸产业链。  新疆风能、太阳能资源总量位居全国前列。“我们将加快推进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基地建设,持续推动硅基、铝基等新材料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大力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实现光伏‘蓝’、沙漠‘黄’、生态‘绿’协同发展。”艾尔肯·吐尼亚孜说。  高水平建设向西开放大通道  2023年,新疆外贸进出口总额达3573亿元、增长45.9%;过境中欧班列1.43万列、增长8.5%,占全国六成以上。“随着国家向西开放和‘一带一路’核心区建设的深入推进,新疆已经从相对封闭的内陆变成对外开放的前沿,已经成为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常委、自治区常务副主席陈伟俊说。  作为连接中亚、西亚和欧洲的重要通道,新疆正利用优势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新疆努力建设向西开放大通道,目前已经开通双边国际道路运输线路118条,约占全国的1/3。”陈伟俊介绍,新疆去年以来与中亚主要国家在新能源、医疗、农产品产业加工等领域达成了许多合作事项,推动新疆与各国地方间各领域全方位的务实合作达到全新水平。  新疆现有18个国务院批复的正式对外开放口岸,14类56个国家级重点开放平台、产业发展平台。“开放平台也是新疆非常有竞争力的一大比较优势。”陈伟俊说,“我们要用好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试验区、特色进出口资源加工区等各类开放平台,大力发展进出口加工贸易、服务贸易和跨境电子商务,推动外贸提质增效。”  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获批后,新疆全面启动了129项试点任务。“目前已经落地实施15项,今年的目标是要完成总体任务的一半以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副主席孙红梅表示,将重点打造开放型的特色产业体系,构建联通欧亚的综合物流枢纽,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  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打动人心  随着电视剧《我的阿勒泰》热播,阿勒泰成为很多人向往的“诗和远方”。“这部电视剧之所以打动和吸引观众,是新疆绮丽的自然风光、浓郁的民族风情,还有多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孙红梅说。  “来新疆的海内外游客随处都能看到,各族群众一起跳起麦西热甫、扭起秧歌、吼着秦腔、唱着豫剧,真切感受到其乐融融的氛围。”艾尔肯·吐尼亚孜说,“我们始终以增进认同为目标,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鲜活生动地融入各族群众的工作、学习和生活。”  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天山南北涌现出一批血浓于水、手足相亲的感人事迹。“拾荒老师”潘玉莲32年如一日,义务托管、辅导2000余名维吾尔族儿童,他们很多都上了大学、实现了梦想,称潘玉莲老师为“妈妈”。“传奇妈妈”阿尼帕·阿力马洪收养了4个民族的10个孤儿,她的故事被改编为电影《真爱》。“党徽大叔”阿布都加帕尔·猛德帮助游客脱困以后,对方给他钱表示感谢,他把衣服掀开,指着党员徽章说“我不要”。  “推动高质量发展,不仅关注发展的总量和速度,更注重解决好老百姓的急难愁盼,最重要的就是让各族群众共享发展成果。”艾尔肯·吐尼亚孜说,教育方面,全疆平均每102个幼儿就拥有1所幼儿园,每783个小学生就拥有1所小学,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8.25%;就业方面,2023年新疆实现城镇新增就业48.2万人,脱贫人口就业109.3万人;医疗方面,覆盖城乡的医疗网络基本建立,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标准化率达100%,实现了“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镇、大病不出县”。  《光明日报》  [ 责编:张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