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读书日|习近平总书记谈读书的道、法、势
访问量:029

▲制图:郑玉焓  □刘光斌  “我爱好挺多,最大的爱好是读书。”2013年3月19日,在接受金砖国家媒体联合采访时,习近平总书记这样说。  从梁家河到中南海,从躬耕基层到领航中国,读书始终是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种生活方式。  他以身示范,希望广大党员、干部带头读书学习,修身养志,增长才干;希望孩子们养成阅读习惯,快乐阅读,健康成长;希望全社会都参与到阅读中来,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

▲2015年12月3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他的办公室发表了2016年新年贺词。通过视频画面可以看到,习近平主席书柜上摆放的书分门别类,涵盖面极广。  习近平总书记博览群书,从书中汲取治国理政经验智慧,也发表了许多关于读书的重要论述。  学习和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读书的重要论述,最重要的是要把握读书的道、法、势。  习近平谈读书之道  道以明向。读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更是我们成长的捷径。  2022年4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致首届全民阅读大会举办的贺信中指出:“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启智增慧、培养道德的重要途径,可以让人得到思想启发,树立崇高理想,涵养浩然之气。”这句话指明了读书对于人类进步的意义和个人成长的意义。

▲参观者在山东曲阜孔子博物馆内参观。  从文明进步意义看,读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读书使人类获得知识。人们可以直接从实践中获得知识,也可以间接从书本中获得知识。尤其进入数字化时代,知识爆炸性增长,人类不可能仅从实践中获取知识。向他人学习,通过书本是人们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  读书使人类启智增慧。浩如烟海的书籍,沉淀了前人的智慧,蕴藏着各类科学文化知识。个人的知识总是有局限性的,通过阅读可以获得超越个人阅历局限的知识,甚至可以受到他人启示,改变思维方式、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而提高思维能力、增进智慧。  读书是培养道德的重要途径。书籍中有许多关于道德修养的知识和道德楷模的故事。多读书、读好书,不断汲取思想和道德营养,能够引导人们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  从个人角度看,读书是我们成长的捷径。  读书可以让人得到思想启发。2015年10月21日,习近平在伦敦金融城的演讲中回忆,他在梁家河期间看了大量书籍,其中哈姆雷特的“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这句话给他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在当年陕北贫瘠的黄土地上,他“不断思考着‘生存还是毁灭’的问题”,最后立下为祖国、为人民奉献自己的信念。  读书可以让人树立崇高理想。习近平于2016年12月12日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的讲话中专门提到,他小时候,母亲到新华书店为他买《岳飞传》等小人书,并给他讲精忠报国、岳母刺字的故事,“‘精忠报国’四个字,我从那个时候一直记到现在,它也是我一生追求的目标”。  读书使人涵养浩然之气。“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孟子认为浩然之气就是道德与正义的集合体,就是崇高与身正的代名词。读书能够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养分,使人三观正、格局大,培养良好作风,去躁气、去俗气、去暮气、去惰气、去小气,养大气、去霸气、去邪气等,以涵养浩然之气。  习近平谈读书之法  法以立本。读书之法就是要善读书。习近平谈读书之法,就是要让大家明白怎么去读书的问题。把读书方法弄清楚了,大家才能采取更好的策略达到读书的目的。  人类文明延续至今,留存的书籍汗牛充栋,我们应该读哪些书呢?首先要读对人类进步和个人成长有用的书。  在国内外的不同场合,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引用经典着作,列出丰富的书单——  ●要求领导干部认真学习《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作家的着作,从中汲取思想营养;  ●了解历史,从《论语诠解》《古诗源》《诗经》《警世通言》等古诗文经典中,传承民族精神和民族优秀文化;  ●阅读《战争与和平》《老人与海》《复活》等外国名着,深入了解不同文化和文明……

▲中共一大纪念馆展出的由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  习近平总书记“最大的爱好是读书”,也要求领导干部“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  有三个方面的书,习近平认为“领导干部普遍应当读”: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着作;做好领导工作必需的各种知识书籍;古今中外优秀传统文化书籍。  怎么才能读好书呢?这需要善读书。  要善于带着问题来读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要带着问题读书,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  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的讲话中,他指出,“要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有针对性地学习掌握做好领导工作、履行岗位职责所必备的各种知识,努力使自己真正成为行家里手、内行领导”。  善于用不同的方法读不同类型的书。读马克思主义原着就要做到“厚的读薄,薄的读厚”。在厦门任职时,习近平叮嘱厦门大学经济系学生张宏梁,“要反复读,用心读,要把马克思主义原着‘厚的读薄,薄的读厚’”。反复读,用心读,不断重新审视,才能做到温故而知新,学思结合。  阅读中华文化典籍,也要一点一滴学。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澳门大学横琴新校区考察,他告诉学生们,自己在青少年时代非常喜欢阅读中华文化典籍,坚持一点一滴学,“直到现在,一有空就会拿起一本翻一翻,每次都觉得开卷有益”。  善于把读书与运用结合起来。2024年2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六批全国干部学习培训教材序言中指出,“道不可坐论,理不能空谈”。读书的最终目的,在于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践中去,这就要在读书的过程中增强运用能力,在运用的过程中提高读书水平。  习近平指出:“要坚持知行合一,注重在实践中学真知、悟真谛,加强磨练、增长本领。”  习近平谈读书之势  势以立人。在读书的时候,要着眼于当下、立足于现实,把读书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谈读书之势,就是弄清楚人们该以何种状态读书。  把读书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应该把学习作为一种追求、一种爱好、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到好学乐学”。对于领导干部来说,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成为生活态度,至关重要。  把读书学习当成一种工作责任。读书有助于提高领导干部的认识水平和思想境界,有助于增强领导干部的工作能力和领导水平,有助于提升领导干部的大局意识,是党的事业和党的干部适应现代化、永葆先进性的必然要求。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深刻认识现代领导活动与读书学习的密切关系,深刻认识领导干部的读书学习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工作水平和领导水平”。  把读书学习当成一种精神追求。作为领导干部,在生活和工作实践中要主动读书,提高读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读书成为自身的一种精神追求。这不仅有助于领导干部自身读书行为的养成,而且也能够发挥以上率下的榜样效应,从而带动下属乃至整个部门或单位的读书氛围。  作者简介  刘光斌,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导,湖南省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湖南大学基地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