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网评丨“潮汐摊区”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有温度
访问量:877

中工网评论员陈婉扬  据5月10日《工人日报》报道,在重庆市南川区的一些小区门口或人行步道上,每天早上6点到9点、下午4点到7点,总能看到码放整齐的新鲜菜筐,摊位也有序地排列。结束时间一到,摊贩们就像听到“号角”般准时收摊,有序收拾离开。多位商贩向记者表示,有了固定摊位后,每天的收入比原来多出不少。有摊贩表示,“在摆摊时间,遇到抬不动、搬不动的,城管人员还会主动搭把手,大家相处起来非常和谐。”  如潮汐般有规律可循,让流动的摊贩在固定地点、固定时间摆摊、收摊,形成“潮汐摊区”,如此精细化的管理举措,不论是对摊贩、市民、还是基层城管人员来说都是一件好事。生活中,尽管摊贩们给市民生活带来了不少便利,但其占道经营、秩序混乱等,也是事实。一些城管执法人员“一刀切”的管理方式,也让双方时常陷于“你追我跑”的“猫鼠大战”中,矛盾激化不时发生。“潮汐摊区”的设立保证了居民“菜篮子”的便利、摊贩经营的稳定,也减轻了城管的工作负担,形成了多方共赢的新局面。  设置“潮汐摊区”看似操作简单,实际上需要管理者下很大功夫。其中,最重要的是要主动调整管理思维:让城市井然有序固然重要,但“烟火气”、人情味与秩序之间并非不可兼得。要做到这一点,就要从详实的实地调研与走访做起,站在不同角度考虑问题,俯下身子与相关各方共同探讨解决问题之道,找到统筹兼顾的“最大公约数”。“潮汐摊区”这类疏堵结合的管理方式值得借鉴,其背后的管理智慧和担当意识更值得各地城市管理者积极学习。  可喜的是,近年来,类似的精细化城市治理实践,并不少见。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各地对共享单车的管理。从乱摆乱放到为其划定专属停放区域,让共享单车的管理逐步规范化,使其真正成为便民出行的工具。除此之外,不少地方大力规划“夜经济”,让过去脏乱差的夜市成为不少地方夜晚的一道靓丽风景;在快递小哥进出社区的规范化管理问题上,各地也是“妙招”频出,有的专门设置了“摆渡车”、有的采用了“扫码”准入方式、还有的在小区内专门设置了指引标识,有效化解了社区秩序管理与小哥配送上门之间的矛盾……  城市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更多有创新、精细化的治理措施。找到城市管理和民生需求的平衡点,让城市管理更高效、更便民、更有温度,是各方协同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