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徽评:践行大食物观前景广阔、潜力无限
访问量:80074

“过去讲的粮食只是狭隘地理解为就是水稻、小麦、玉米等禾本科作物。现在讲的粮食即食物,大粮食观念替代了以粮为纲的旧观念。”这是《摆脱贫困》一书中的一段话,作者是彼时担任福建宁德地委书记的习近平。  1990年,习近平就用“大粮食观念”阐释农业发展观念需要转变。30多年过去,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历经巨变,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大食物观的思考也更加深邃。  什么是“大食物观”?“现在讲的粮食即食物,大粮食观念替代了以粮为纲的旧观念”“靠山吃山唱山歌,靠海吃海念海经”。早在福建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就对农业问题、粮食问题进行着深邃思考和长远谋划,创造性提出并探索实践大食物观。近年来,从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树立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多途径开发食物来源”,到全国两会上强调“要树立大食物观,在确保粮食供给的同时,保障肉类、蔬菜、水果、水产品等各类食物有效供给,缺了哪样也不行”,习近平总书记对“大食物观”的阐释不断丰富和发展。  洪范八政,食为政首。粮食问题,既是“国之大者”,也是“民之关切”。习近平总书记的大食物观把握住了人民群众“吃饭”需求侧对“大农业”供给侧的新要求,顺应居民食物消费结构从“吃得饱”到“吃得好”历史性转变。在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引领下,“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的理论内涵和实践意义不断拓展,各地在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同时,大力发展设施农业,不断破解粮源局限,既向陆地要食物,也向海洋要食物,培育形成畜禽、渔业、蔬果、茶叶、食用菌等特色产业,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确保14亿人吃得饱、吃得好,确保中国饭碗里面装的不仅是粮食,更是营养健康、种类丰富的美食。  当下,人民群众对食品的需求更加多元,食品安全也从数量安全、质量安全向营养、健康拓展。研究表明,摄入富含矿物质、维生素以及抗氧化剂的食品可以改善心情、减轻焦虑和抑郁情绪。均衡饮食的人往往表现出更好的心理素质和更优秀的认知水平。可见,食品的品质影响着百姓的健康和生活幸福指数,而健康、安全的食品将对人民健康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现阶段,吃得更放心、更营养、更安全,成为大家的新诉求。大食物观正是对传统粮食安全观的拓展和延伸,反映在“吃”上,就是更加丰富多样、营养健康的食物供应。因此,在坚守耕地红线、生态红线的前提下,不断延展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内涵外延,就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更加丰富多样、营养健康的食物需求。  在数字技术、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和生物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积极发展生物科技、生物产业,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也是“大食物观”的应有之义。从“让美味的食品更健康”到“让健康的食品更美味”,从“生产什么吃什么”到“需要什么生产什么”,这是观念的变革、空间的拓展、资源的挖掘,更是现代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建设农业强国的生动实践。天下之大,黎元为先。展望未来,树立和践行大食物观,充分挖掘资源禀赋优势,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让“大食物”成长为“大产业”,不断满足人们的美好生活需要,前景广阔、潜力无限、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