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韩盈盈:陕西耀州瓷上的“绣花人”
访问量:229

记者/李媛 贺桐 杜鹏  左手扶着刚拉好的湿润土坯,右手拿刀,不一会儿,土坯上就刻出灵动流畅的图案……在陕西铜川市耀州区唐宋耀瓷文化产业园区内,这是90后耀州窑瓷器雕刻设计师韩盈盈最常见的工作状态。近日,韩盈盈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谈到获奖感受,仍在工作岗位上的韩盈盈表示,荣誉是对自己多年努力的肯定,也是对未来工作的激励和鞭策,想要在自己的岗位上继续为耀州窑陶瓷雕刻作出一份贡献。

2008年,18岁的韩盈盈从家乡山西来到西安求学,从小对绘画感兴趣的韩盈盈拜师陕西省一级工艺美术大师崔涛门下学习耀州窑陶瓷雕刻设计技艺。“刚开始只是觉得耀州窑瓷器上的花纹有趣好玩,我也对绘画很感兴趣,就经朋友介绍认识了崔老师,跟着老师开始学习。”在当时,韩盈盈是学员中年龄最小的一个。然而,没有美术功底,也没有雕刻基础,韩盈盈在学习半年后就遇到了困难。

学习伊始,韩盈盈每天的工作就是大量重复的画画,用铅笔在纸上画出各种纹样。这些纹样大多是博物馆中耀州窑瓷器上的真实图案,也有一部分是老师收藏的以前民用的破碎陶瓷碎片。对于年轻的韩盈盈来说,开始很难静心坐下来。“画了一段时间后,老师不太看好我,我也有点打退堂鼓,那段时间真的很难熬。”艰难抉择后,韩盈盈选择咬牙坚持。

“当时每天除了画画、吃饭、睡觉这些,很少出去逛的,画一段时间心里就会比较压抑,实在是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就会大哭一场去发泄一下,然后回来继续去画,就这样慢慢就坚持下来。”18岁的韩盈盈性格不服输,也深知学习机会来之不易,这跟她的成长环境有关。父亲在她5岁的时候就去世了,母亲一个人拉扯兄妹4人长大,困难的家庭条件让韩盈盈从小便知道,一定要努力付出,才能改变生活现状。半年后,在自己的刻苦努力下,韩盈盈终于得到了老师的认可,开始学习雕刻技术。

陶瓷雕刻艺术,以瓷为“纸”,以刀代“笔”,在湿润土坯上雕刻山水、花鸟、动物等种类题材的作品。刻瓷与刺绣一样,讲究慢工出细活,因此,又被人们称为“瓷器上绣花”。

“为了更真实地了解到耀州窑瓷器的雕刻,我经常跟师傅去耀州窑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观看学习,看真正的耀州窑瓷器文物花纹,从模仿开始,一点点练习。”在韩盈盈所在的工作室里,厚厚的练习本承载了她多年的努力,也见证了她的成长。

通过查阅大量有关陶瓷知识和技术的相关资料,配合常年的学习和操作,如今,韩盈盈已经熟练掌握陶瓷制作过程中的单刀刻花等各类陶瓷装饰技法及复杂化器型设计,她所创作的作品器型典雅美观,立意丰富多彩有内涵,线条飘逸流畅,立体感突出,视觉效果强烈,极具耀州瓷风格。

“凡花卉草木、一山一水、昆虫动物以及人物,皆在她的刀下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富有情趣。”陕西省一级工艺美术大师崔涛既是韩盈盈的老师,也是她的伯乐。在崔涛看来,韩盈盈身上的韧劲,让她在众多徒弟中脱颖而出。“在目前仍在从事雕刻技术的徒弟里,她的刀法属于比较好的,而且独具风格。”在崔涛的工作室里,他时常教授韩盈盈耀州窑雕刻的刀法和技艺。在多年的交流和学习中,韩盈盈的雕刻手法逐渐娴熟起来。

“以前在雕刻的时候需要先在土坯上画出花纹,再去雕刻,用时也比较长。熟练以后可以直接上手,一个作品最快一个多小时就可以完成。”除了技术上的成熟外,韩盈盈也在传承中大胆创新,利用耀州窑传统纹饰和现代艺术审美结合让耀瓷展现出独特的风格和充满活力的新设计新理念,将耀瓷刻花装饰布局于模具原型上,将手工成型转化为机械成型和压力注浆成型,减少了人力劳动强度,产品的合格率极大地提高,增强了耀瓷产品的质量和产量,使耀瓷刻花这一精美而传统的装饰艺术实现了工业化转型。

创作时,韩盈盈手中雕刻传统花型,脑海时常“转场”,仿佛置身当年的时代,跟传统的古代雕刻匠人对话,让她沉醉。这种沉醉也让她更加热爱这个行业,2014年,韩盈盈雕刻设计的耀州窑缠枝牡丹纹梅瓶被陶瓷界专家马未都收藏;2015年,设计创作的耀州窑青釉刻花倒流壶,被特定为北方青瓷国宝赠予外国领导人访华礼物。

不仅如此,韩盈盈还开发设计了一系列的国际流行元素的餐具、茶具,并在陕西旅游商品大赛中荣获金奖。她设计的餐具系列被西安市同胜祥餐饮文化有限公司使用,将耀州青瓷与陕西特色饮食文化相结合,扩大了青瓷使用规模。荣誉也接踵而至,韩盈盈先后荣获铜川市技术状元、陕西省技术标兵、陕西省五一劳动奖章、陕西省工艺美术大师、全国陶瓷行业技术能手、全国五一巾帼标兵等荣誉称号。

尽管从事陶瓷雕刻工作已经16年,但实际上,韩盈盈刚刚30岁出头,初为人母的她一边享受着做母亲的快乐,一边对未来的陶瓷设计工作做着计划和打算。在韩盈盈看来,已经有一千多年记载的耀州窑陶瓷文化底蕴深厚,这些雕刻技艺需要更多年轻人去传承和发展,这也成为她身上的责任。韩盈盈坦言,他们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来学习陶瓷雕刻手艺。“我肯定会毫无保留地把手艺传授下去。”韩盈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