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剧编剧,为什么写不好20集以上的故事?
访问量:3083

随着《新生》的收官,5月大部分高热度高口碑剧集,都被20集及以下的剧集占领。  5月18日,娱理工作室翻阅云合日榜前20名的剧集,发现有5部剧集为20+集,5部20集及以下,30集以下的剧集已经占比过半。  其中,口碑较好的《新生》10集,《我的阿勒泰》8集,《春色寄情人》21集。而许多拥有高流量IP和演员,时长在30集以上的剧集,往往会陷入“节奏慢”“水时长”的争议。

那么,20集是否成了国产剧观众耐心的极限?国产剧编剧真的写不好20集以上的故事吗?在与编剧、影视责编深度对话后,娱理工作室似乎找到了答案。

集数是如何确定的?  集数缩水,其实是近年来国产剧的普遍趋势。  2020年以来,国家广电总局便多次提倡电视剧制作不超过40集,鼓励30集以内的创作。2023年8月,更是再次提出防止注水剧采用拆分成上下部、拍摄多季等方式规避集数要求,原则上不允许短时间内连续播出2部以上人物、剧情贯通但分别取得发行许可的剧集。许多靠改名拆分上下两部的长剧集,也慢慢消失在国产剧市场中。  云合数据显示,2023年国产新剧集数 8829 集,同比减少278 集。2024年4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剧目56部、1849集,平均集数也维持在33集左右。

那么,一部剧集的集数到底是如何确定的?  某头部影视公司文学责编小江告诉娱理工作室,一部剧的集数会根据小说体量,由片方来确定。比如20万字以内的小说,通常体量会在20集到30集左右;50万-100万字左右的小说,内容量很大,人物线也较多,通常会拍到30-40集左右。  根据定好的集数,片方会找合适的编剧先写故事大纲,大纲确认后再写分集梗概,随后再写具体每一集的内容。  但从商业角度来看,20集以上的会比8集、12集、16集容易发行得多,12集以下的剧发行压力会非常大。所以,责编会尽量避免一部剧集数低于16集,比如会在IP上选择体量比较大的故事,又或是一个故事在前期集数考量上可多可少,会尽量选集数多的版本。  “比如12集以下片子比较难卖,因为播出周期短,可能热度没起来就播完了,对会员拉新、广告曝光都有影响。所以这类片子通常要卷质量,走平台的剧场,比如爱奇艺的迷雾剧场,的X剧场,优酷的白夜剧场,因为它们是靠整个品牌来招商、增加收入。”

另一方面,有的影视公司在备案时会多写一些集数,后期剪的时候如果发现过于冗长,影响质量,还会少剪出来几集,这也是很多备案剧后期会变更集数的原因之一。  比如,《甄嬛传》在影视化改编中,便删去了原着与主线无关的剧情,比如安陵容与甄嬛的哥哥甄衍的爱情。同时,导演郑晓龙也狠心删掉了成片中大段他觉得啰嗦的、表演不好的、节奏慢的部分,这才成就了一部没有水对话、水剧情的经典之作。

编剧被迫“水集数”?  对于很多国产编剧来说,他们也经常要被动地“增加剧本集数”。  编剧孟孟告诉娱理工作室,如果平台看好一部剧,想做成自制或者定制,或是敲大咖出演,便需要把原来的集数拉长。一方面,可以保证更好的商业收入,以支撑增加的成本。另一方面,大咖演员的档期十分难敲,一旦磕下来,也希望多拍一些镜头。  为此,编剧便经常被要求,在写好的大纲中进行扩充,比如原本的大纲按照20集写,会被要求扩充到30-40集。在这样的情况下,编剧只能绞尽脑汁,去增加人物、增加故事线、增加主角前史、增加人物关系等等。  孟孟曾经有一部戏,片方要求她从20集的大纲扩充到35集。操作时,她觉得非常困难,感觉在水戏,便只能把大纲推翻重新写。在这个过程中,她首先要保证主线、副线的明确,让故事围绕一个核心展开。其次,每个副线角色都不能成为“工具”,配角单拎出来也要成一个故事。  最后,每一集剧情还要有新的进展、高潮、转折和悬念,才能把观众留住。“比如爱情剧,不可能30集平平淡淡都是在谈恋爱;探案剧,也不可能探了20多集还在找凶手。”  其次,如果项目推进过程中,某一类型的设定或角色突然有了较好的市场反馈,编剧也会被要求把此类情节、角色篇幅进行扩充。“比如,今年年初《执笔》的恶女人设突然间火了。如果我原本的项目里有这样的一个人设,但戏份不多,我就会在后续创作中把这个人物戏份提上来,整个剧集篇幅也会随之扩充。”

然而,如果配角“加戏”较为突兀,甚至影响到了主线剧情的发展,同样会被观众所诟病。此前,《结爱·千岁大人的初恋》编剧沈洋,便曾为剧集后期配角的“加戏”道歉,称因为档期问题主演的戏拍不完,但杀青日期已定,只能多写配角的戏填充。同时,剧组边拍边写,但随着拍摄进度的加快,后期越来越赶,质量也比不上开机前写好的前8集剧本。  对于“水时长”,孟孟觉得并不全是编剧的“锅”。“有的时候编剧是写了很多伏笔、表达和信息量的,但演员没有表现出来,就会让观众觉得是在水时长。”  此外,业内还有一些十分偷懒的劣质“水剧情”操作。《楚乔传》播出时,便有网友诟病,每集开头都要重复几分钟上一集播出过的内容;还有的剧集会频繁出现MV类镜头,用音乐+画面制造氛围感,然而除了增加时长外,对剧情没有任何推进作用。

20集定律从何而来?  那么,为什么20集会普遍成为观众判断一部剧“水节奏”的门槛?  在责编小江看来,20集对于编剧来说是一个考验水平的分界线。超过20集的剧集一般体量较大,角色故事线和情节点多,整体架构会很困难。人设前后能不能保持统一,前面埋的线索、伏笔和悬念能不能自圆其说,都极大考验编剧的功力。此外,超过20集的剧创作周期也会被拉得更长,修改起来则是牵一发动全身,全面推翻是常有的事。  “关键是大纲和分集要写的很扎实,每一集它有它自己的功能,情节点要够。但如果前面分级梗概就已经比较注水了,写到后面就只能注水了。有的编剧实力不行,每一场戏都很干瘪,没有意义的过场戏一多,观众自然会觉得冗长。”小江说。  她觉得,这也是责编存在的意义。无论是大纲、分集梗概还是具体剧本,每个环节责编都会提修改意见。比如,他们会检查每一场戏的功能,要么是塑造人物,要不是推进情节,要么是衔接和铺垫,几者都做不到的戏便会被视为“水戏”。  “很多剧经常有男女主小时候事情的闪回,但部分镜头信息量是差不多的,就是交代他们小时候是怎么认识的,感情怎么样,重复放很多次会容易拖慢节奏。”小江说。  其次,还有编剧会偷懒用“水对话”交代人物身份,内容非常无趣,很容易被观众二倍速跳过。遇到这样的情况,责编也会主动提出甚至亲自帮忙改对话。在她看来,优秀的编剧,则会设计一些悬念、情节去交代人物关系,比如《我的阿勒泰》中介绍张凤侠和李文秀母女关系时,便设置了一个“不接电话”的悬念,才使得母女见面的第一场戏焕发出极大的张力。

所以,“20集”对于编剧来说或许是专业的考验,但并不是衡量观众耐心的尺度。人们对影视作品的需求,不只有短视频向的瞬时满足,更有长视频带来的叙事节奏和韵味。一旦失去了节奏,再精美的画面也会变得疲惫无趣。  “观众觉得长是主观感受,和集数没有直接关系,说明的是编剧的戏写得没有必要,没有意思。写得好的编剧,无论多长的集数,大家都能看下去。”小江说。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关键字 :、国产剧、来自于:北京、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