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报观潮丨《我的阿勒泰》火了,文旅短剧的破圈路还远吗?
访问量:4428

海报新闻评论员 徐坤杰  一部剧带火一座城的故事,不断激动着地方文旅局的心。  近日,迷你热播剧《我的阿勒泰》火热收官,剧中阿勒泰的明媚、辽阔、自然和洒脱治愈着无数人的心,网友们跟着《我的阿勒泰》“去爱、去生活、去感受”。随心而动的是阿勒泰一跃站上了文旅顶流的风口,正在成为热门旅游目的地。  我们看到,在各大旅游服务平台上,关于“阿勒泰”的搜索热度暴涨,与之相关的旅游度假产品持续走俏。  为迎接“泼天的流量”,媒体报道,阿勒泰文旅局计划以“我的阿勒泰”命名一些线下文旅活动,如结合电视剧开展赛马、自行车赛、民间音乐会、草原舞会和滑雪等活动。相关县市已经在调研踩点,有望将“凤侠小卖部”“巴太树”“夏牧场”等剧内打卡点纳入旅游线路。

值得指出的是,在观众被《我的阿勒泰》治愈、跟着电视剧去旅行的同时,此次从散文而来的成功改编,也再次引发了人们对文旅微短剧的关注和思考。  “微短剧+文旅”,作为两大最热赛道的结合,文旅短剧被寄予厚望。  近两年,文旅景观一直很热闹,各地文旅部门都主动放下身段,采取各种“招式”下海“卷”流量。与此同时,微短剧也经历了爆发式增长,人们惊叹微短剧以小博大所创造的惊人“流量”和“财富神话”,这一商业化浪潮也波及文旅,给文旅界带来启示和机遇。  今年1月,国家广电总局发布了“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计划一年创作100部优质文旅短剧,以充分挖掘微短剧赋能文旅发展的更多潜能,形成“微短剧+文旅”的新消费模式。  相关报道显示,各地都在跟进布局“微短剧+文旅”,而且,在政策红利下,不少微短剧项目组也在抢抓风口,一时,文旅短剧“卷”得好不热闹。  “追风”的文旅短剧能带火一座城吗?  淄博、哈尔滨、天水的走红,印证短视频传播可以帮助城市破圈;《去有风的地方》《繁花》《春色寄情人》《我的阿勒泰》等长剧的文旅拉动效应,也在印证长剧可以带火一座城。  然而,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文旅微短剧一直表现平平、不温不火。相比于短视频的社交传播和精心打磨的文旅长剧,文旅微短剧对文旅的明显拉动效应尚未显现,被寄予的厚望尚未兑现。  计划一年创作100部优质文旅短剧,截至当前,国家广电总局已公布两批“跟着微短剧去旅行”推荐作品目录,累计28部。但比较来看,这些作品中尚未出现能够破圈的爆款剧。  有数据统计,热度较高的《我的归途有风》播放量近2亿,但仍未达到出圈量级,而且,在广电总局已经公布的28部推荐剧中,有10部左右的短剧并未在市场主流的短剧平台上线播出,在平台和渠道传播以及受众上都非常有限,相关播放数据也未公开。

克服亟需解决的痛点,文旅微短剧实现破圈,仍可被期待。  应当看到,在短视频传播的社交媒体时代,利用微短剧来展现地方文化和风物,深耕“微短剧+文旅”的传播思路整体上是可行的。  当然,从文旅微短剧一段时间来的运行情况看,各地文旅推出的微短剧仍在传统旅游宣传片和土味微短剧之间徘徊不定。与精心打磨的精品长剧相比,在思想立意、内容故事线、演员阵容、画面质量等方面,文旅短剧仍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因为“官方”出身,与土味微短剧相比,一些拿捏人的“爽点”和反转明显很“克制”。  高不成、低不就,这种尴尬的局面亟需打破。综合来看,文旅短剧“向短而生”,但离不开精品内容支撑。  在我国,大大小小的城市和村镇,无论是当地人文还是历史风貌,都有各自的传承、习俗和故事,这些都是文旅短剧取之不尽的素材来源。《我的阿勒泰》之所以能取得成功,除了当地的风光优势之外,不能忽略编剧对内容的深度挖掘和故事线的精心设计。  因此,文旅微短剧需要坚持“内容为王”,避免粗制滥造,应仔细打磨出精品,而不是流水线式的产品。  随着文旅微短剧在生产和传播中的市场产业化操作逐渐流畅和成熟,坚持以“精品意识”开路,我们相信好的内容会被看见,文旅短剧的破圈路可能正在不远处。  责编:牛乐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