率先实现“碳中和”,这些青年让园区全年“绿色”供电
访问量:95572

让房子变成大型充电宝,这个带有科幻色彩的想象场景正走入现实。  率先实现“碳中和”,全年“绿色”供电,但置身其中,使用者却觉察不到任何改变。这是由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清洁能源分公司的青年团队打造的综合能源耦合技术示范零碳智慧园区的“成绩单”,他们创新性地通过追光揽风、多能互补、电亮零碳、洁净运行、模块化推广,打造了全国首个融合“光储直柔”技术的冷热电耦合的零碳智慧园区,这是一个可复制、菜单式的综合能源示范样本。

郭翠双正在园区内工作。受访者供图  5月13日至5月19日是2024年全国节能宣传周,主题为“绿色转型,节能攻坚”。谈到这个主题,青年工程师们有不少共鸣。郭翠双是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清洁能源分公司的一名工程师,也是负责零碳智慧园区的科研项目经理。电气专业出身的她,现在每天都在“打小算盘算大账”,在节能降耗上做“加减法”,因此她经常调侃自己是园区里的“碳管家”。  据郭翠双介绍,过去,园区碳排重点主要来自于集中供热和办公用电,为了拔掉这两座“山头”,实现真正“零碳”,郭翠双大胆走出舒适区,和团队的同事们一起,根据园区各个办公地点的用能特点,提供降低能耗指数的建议,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郭翠双正在和同事商讨方案。受访者供图  作为零碳智慧园区的领头人,没有前人给自己经验建议,郭翠双只能靠在实践中摸索。思忖间,郭翠双开始大量查阅资料,学习国内外先进的降碳技术和经验,“最开始,我觉得要运营一个巨大的工业园区,一定会消耗大量能源。但我相信降碳空间是可以通过优化用能结构‘挤’出来的。”  郭翠双刚开始的办法也确实是“挤”。起初,郭翠双终日辗转在各个工区,苦思降碳方案。每一盏灯、每一台空调、每一台电脑,在她眼里都是降碳“潜力股”。“节能就在细微处,哪怕是小小一盏灯,都可以‘挤’出减排空间。”她说。  由于国家电网供给园区的电是交流电,园区要先把光伏发的直流电转变为交流电,才能正常供给园区使用。而只要转换,就会造成2%到3%的能量损耗,因此一味地“挤”也不可取。园区每天有大量的人员办公,在定制各种减碳方案时,还得兼顾园区的正常运行。两者之间的平衡点怎么找?郭翠双与同事商讨出了一套适用于“源网荷储”的综合能源方案。通俗来说,就是白天将光伏余电储存,夜晚向外输出绿电,实现园区电力自循环,从而将不可控的电转化成可控的电,形成风、光、空气能、储能等多能互补的综合能源系统架构,也就是交直流并行的“源网荷储”新型电力系统。  在项目开发过程中,每向前突破一步就有各种各样的技术问题随之而来。“光储直柔”技术仍属于新兴技术,这就决定了直流的用电设备在市面上并没有,因此需要郭翠双根据要求去找厂家定制“直流模块”。  “最开始,没有厂家可以提供抗干扰模块,导致在测试时出现了问题,会造成园区频繁停电。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要一遍一遍与厂家沟通,定制新的抗干扰模块和谐波镇流器。这个过程挺难的,担心总停电给大家工作造成干扰,我就为加班同事准备了台灯。”郭翠双说。  长时间的技术攻关让大家对困难与失败都习以为常。在一段时间里,郭翠双及其团队都觉得停电都是一种常态,持续了长达一个月左右的时间,然后再反复调试。模块损坏然后去检修,然后再测试,复杂的过程要不厌其烦地重复,以至于当频繁停电的现象消失时大家都没反应过来,反而觉得奇怪:“咋不停电了呢?”

郭翠双正在和同事商讨方案。受访者供图  不过,反复的测试没有消磨郭翠双和团队成员们的斗志,反而让郭翠双渐渐摸索出规律,并抽丝剥茧找到了症结所在,从而对症下药。比如针对停电这个问题,郭翠双用清洁能源公司自主研发的堪称“大脑中枢”的综合能源智慧化平台,采集建筑物分项能耗、环境参数、光伏发电量、储能soc数值等,管理机,上传到工控机服务器,借助多维建模以及大数据分析,实现了实时状态监测、能耗分析优化、告警提醒等功能,及时验证综合能源系统运行效率,可以对电网、光伏、储能和负荷进行智能控制,具备灵活的能源转换、流通和分配能力,完成了零碳园区的智慧化管理。  作为系统内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郭翠双也曾怀疑过团队坚持打造零碳智慧园区的意义。“如果我们不引入‘光储直柔’技术,会不会就没有停电的问题?大家的生活办公可能体验感会更好?”后来,郭翠双想通了,“这不是自找麻烦,我们为的就是找出性价比最高、节能效果最好的电源模式,用最小的‘能’做最大的‘功’,让我们的园区更加低碳、智能、环保”。  现在,据能源管理系统软件统计,零碳智慧园区日发电量可达720kWh,可满足项目设计预期年发电量17.8万kWh,实现了园区用能100%电气化、100%绿电替代、100%智慧化管理。未来25年,“零碳园区”可为环境减少碳排放量超过8000吨,相当于植树71万棵。  “不省不成家,节约靠大家。”如今,生活中的郭翠双也成了“低碳宣传使者”。“传统经典中有这样的说法,‘举而措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我理解它的意思就是,做自己喜欢、又能帮助别人的事,就能称之为‘事业’。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带着身边人一起为洁净未来贡献一份力量,将绿色低碳作为一项事业,用点滴行动汇聚成绿色合力。”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