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中国丨从田间到云端:中国乡村弥漫“书香气”
访问量:84910

题:从田间到云端:中国乡村弥漫“书香气”    新华社记者马欣然、贾稀荃、周文其    村民张春霞家的山羊病了,在图书室满满一架的农业科学类书籍里找到了治疗方法;一些中小学生在这里学习朗诵,还在“村晚”演出中博得满堂彩;书法练习、歌舞教学等培训活动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    绿树掩映中的北京市延庆区大榆树镇高庙屯村村委会大院图书室,面积不到100平方米。在活动室主管人员束忠琴看来,这里能“塑造良好乡风家风”,是“培养孩子的第二课堂”。    弥漫着书香气息的乡村,总能构成一幅向善向上、励志诗意的田园画卷。

1月24日,在重庆市巫山县骡坪镇路口村数字农家书屋内,“临时家长”和孩子们一起阅读书籍。新华社记者 唐奕 摄    “以前想看书得开车20分钟到区图书馆,大家普遍不爱去。10多年前,村里建了图书室,我把自己的手机号贴在门口,村民随时能来,冬暖夏凉、看书喝茶。”束忠琴说,随着村民读书时长的累积,“大字不识几个照样过完大半辈子”的思想悄然发生转变。    推进乡村阅读,是中国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内容,更是全民阅读这一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4月21日,游人在溧阳市方所文化村天目书塔参观、阅读。新华社记者 季春鹏 摄    近十年来,中国各地纷纷制定全民阅读地方性法规和规章,乡村阅读在经费投入、设施布局、活动安排等方面享受越来越多的利好。目前全国已建成“农家书屋”约60万家,配送图书超过13亿册。    “当前广大农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已经从基本的学认字、学知识,转变为追求视野开拓、精神富足。”北京师范大学文理学院中文系副教授王小岩说,但在人均图书阅读册数、阅读时长、购书经费,以及购书便捷度等方面,城乡仍存在较大差距。    在安徽省池州市丁桥镇中心小学教师吴娟眼中,“从硬件建设来看,乡村阅读工作已取得很大进步。我们学校每个班都设有读书角,图书馆现有12444册书籍并配有电子借书模式。但就‘软件’而言,尚存诸多提升空间”。

1月20日,在全椒县花青蓝书坊,儿童文学作家许诺晨和小读者分享阅读和写作心得。新华社发    吴娟所说的“软件”,主要是指“悦读”氛围。“多年家访发现,大部分家长难以做到陪伴阅读、学生课外读物品类单一,学校会不定期给学生们免费分发社科类图书,以供‘营养均衡’,让孩子们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如何通过激励机制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池州市石台县矶滩中心学校校长汪自如也有一套“锦囊妙计”。    “来到这个陌生的国家,看见的第一样东西就是一个银币……”不到1分钟的视频里,3年级学生沈佳蕙正大声朗读课文,身后背景是一幅1米多长的世界地图。    这类学生们捧书阅读的打卡视频,在汪自如建立的100多人的微信家长群里“翻不到头”,“学校与家长充分沟通,力争让每位学生在家里都有一个挂着地图的阅读专属空间,‘每天打开看世界的广角’是乡村学生最需要的”。    汪自如说,今年学校向家长提出了“建立家庭读书角,远离电子产品”的倡议,并在本月启动“21天读书打卡倡议”活动,“我们还会引导家长利用节假日和孩子一起逛逛书店或者网购好书,指导孩子按计划阅读、分类放置等”。    耕读传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理念之一。如今,在乡村推广阅读、传递书香,盼望的不仅是书本的流动、书屋的开放,更是希冀由此带动乡村生活提质升级,在山水田间编织美好与幸福。    53岁的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汤家汇镇居民王新华这两年多了一份副业——通过网络直播给自家的腊肉厂带货,一年营业额涨到了近600万元。    “不少人认为直播门槛低,但要做到专业并不容易,我上了好几十堂课才入门。”王新华说,很多直播术语、拍摄技巧、剪辑方法都是通过学习镇里分发的培训手册获得的。3年前,王新华还参加了专门的培训课程,如今已经成为拥有十多万粉丝的电商人。    “实用类工具书和短视频教程切实改变了一批村民的生活。”汤家汇镇党委书记叶甜告诉记者,自2017年起,全镇逐村开展电商普及培训工作,目前已有超1200名村民参加课程学习,年网上销售额多年保持在5000万元以上。    当前,日益完善的农村网络基础设施、较为低廉的网络资费让数字阅读平台、智慧书屋等“云服务”,成为乡村阅读的重要方式之一。    “此为图书馆公众号”“注册账号即可免费阅读”……在池州市青阳县杨田镇东南村村委会办公室,书架旁摆放的“与书同行 共读经典”易拉宝上印着10多本推荐书籍和对应二维码,扫一扫便能读全文。    “相比于纸质书,电子阅读对于村民的触达率和接受度更高,不少村民在办事等待的间隙,会扫码看看。”该村村委会文书王凯强说,“我们还计划引进阅读推广人、在‘村晚’设置诗朗诵节目,让书香在这方土地持续萦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