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弦歌|数百年醒狮文化如何在广东佛山代代相传?
访问量:92011

央广网北京4月27日消息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报道,日前,总台中国之声记者江晓晨来到素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之称的广东佛山南海区西樵镇,成为当地的一名“乡村大喇叭共建员”。醒狮文化在这里传承数百年、生生不息的原因是什么?直到来到佛山,看到年仅七岁的孩子手拿鼓槌儿熟练地击打出舞狮的鼓点,眼神当中充满自信与笃定。那一刻,“醒狮醒国魂,击鼓振精神”在每一位热爱醒狮的人心中早已扎下了根。

队员们在训练间隙将醒狮放在高桩上  中国的舞狮文化分南狮、北狮两大门类,迄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相信不少人孩童时期对醒狮的印象大多来自影视剧《黄飞鸿》,黄师傅脚踩梅花桩,舞动狮头登高“采青”的画面至今记忆犹新。  1996年,西樵镇政府在黄飞鸿故乡——西樵岭西禄舟村建设黄飞鸿狮艺武术馆,这成为佛山南海龙狮发展的“里程碑”。淅淅沥沥的雨中,武术馆每日的舞狮表演准时击鼓开张。

黄飞鸿狮艺武术馆内每天上演的醒狮表演  伴随着鼓乐节奏的变化,半小时的表演一气呵成、意犹未尽。黄飞鸿狮艺武术馆的讲解员莫淑霞说,广东醒狮将武术、舞蹈和音乐等融为一体,不仅寓意着如意吉祥,更是勇敢和力量的象征。在狮子当中,大的区分有两种,一个是南狮,一个是北狮,头上有角的是南狮,没有角就是北狮。北狮是配合音乐舞动性比较柔美;南狮有比较威震八方的气势,南方人用狮子来辟邪,也是吉祥如意的好意头。

黄飞鸿狮艺武术馆内陈列着三色狮头  在南海中联黄飞鸿武术龙狮协会的训练馆,馆外倾泻的大雨落在十多米高的棚顶发出“嗡嗡”的声响,鼓声穿透了雨天的潮闷,孩子们手拿狮头上下舞动。叶仲铭是这里的总教练,作为佛山市醒狮非遗传承人,七岁开始学舞狮,在他眼里培养“雄狮少年”是醒狮文化传承的根基。叶仲铭说,孩子们大概在6岁到7岁时开始学习舞狮。南海这边群众基础非常好,春节期间每个村落都有醒狮,会挨家挨户“采青”,连续8天到9天甚至更长时间都有醒狮盛会。附近的村民都会接触到醒狮,小朋友两三岁可以走动时就听着锣鼓看着醒狮长大,气氛能够影响到他们。

教练带着孩子们练习舞狮  叶仲铭的儿子叶泳桐今年13岁,从小看着父亲扛旗击鼓,深受感染,也跟随上了父亲的脚步。叶泳桐说,他三岁就跟着父亲一起到场馆训练,当时觉得父亲胖胖的,又高,力气很大,举着一根很长很重的杆子绕着草坪跑步,父亲告诉他要锻炼身体,不然到时候带队出去,又遭人笑话。  叶泳桐小时候的训练就很刻苦,体能训练、基本功、打武术,跟着父亲出去比赛或表演,样样不落。平时有时间叶泳桐就跟队员呆在一起,问他们武术套路怎么打,或者是舞狮的时候要怎么舞才能舞得漂亮,吸取队员的优点。

训练时的叶泳桐会看向父亲,想得到他的认可  叶泳桐说,以后也要像他父亲一样当教练,带队员出去比赛,拿到成绩,把非遗传承运动一直传下去。

叶仲铭所在黄飞鸿武术龙狮协会获得的荣誉  西樵镇南狮武术文化历史悠久,民间基础深厚。龙狮运动已经逐渐深入西樵的校园、家庭、村居之中,全镇各村和社区以及17所中小学都拥有自己的狮队,习武不分老少中青。西樵镇龙狮武术运动协会会长、佛山市醒狮非遗传承人胡应培说,2004年随着“龙狮进校园”活动的开展,龙狮文化进一步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从小学、中学、高中、大学都是从事特色教育来推动南狮的发展。每年都搞一次西樵镇的传统比赛,教育局也搞了中小学生的龙狮行比赛。

西樵镇万人醒狮操汇演开幕式  20年的光阴,醒狮在西樵校园传承,换来了孩子们对醒狮文化的认同。2023年,西樵镇内22所中小学24968名学生同时齐跳《醒狮操》,成功挑战“最大规模的醒狮操”吉尼斯世界纪录称号。西樵镇翰林小学校长黄建辉说,佛山人不一定都会“无影脚”,但西樵学子一定都会《醒狮操》。孩子们懂得舞狮,就是比其他不懂舞狮的孩子多一种本领,孩子的自信心会更强,对他整个人生的发展会有很大帮助。

翰林小学体育馆内陈列着龙狮  西樵镇从2001年开始连续多年利用五一、十一节日举行狮王争霸赛,去年全镇共接待游客1096万人次。

狮王争霸赛现场高桩比拼  相信当越来越多热爱醒狮文化的人在这里扛起传承的大旗,一颗颗勇往直前的年轻的心,也将因此而熠熠生辉。

叶仲铭所在龙狮协会陈列着一张狮王争霸比赛时的照片  监制丨高岩 刘钦  编审丨樊新征 章成霞  策划丨孙鲁晋  记者丨江晓晨 何伟奇  部分图片丨西樵山宣传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