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走基层丨“吞”进的是垃圾 “吐”出的是电能
访问量:04180

5月7日,在中节能环保能源有限公司中控室,工作人员实时监测炉膛温度和环保排放指标。河北日报记者 焦磊摄  在衡水高新区有这样一家公司:“吞”进去的是垃圾,“吐”出来的是电能,不仅“消化”能力了得,整个过程还没有一丝臭味儿,练就了一身变废为宝的“真功夫”。  垃圾变成电,总共分几步?5月7日,记者走进中节能环保能源有限公司寻找答案。  第一步:入仓。上午9时许,一辆满载垃圾的收运车通过地磅房称重后,缓缓驶进一条蓝色的高架封闭坡道。“坡道尽头是宽敞的卸料平台,在那里,垃圾收运车将把垃圾倒进全封闭的垃圾仓。”公司生产经营部副主任张建介绍。  第二步:发酵。张建告诉记者,新运进的垃圾将在垃圾仓内“停歇”5到7天,经过自然控水、发酵,成为合格的焚烧燃料,“这也是垃圾变成电的关键一步。”  第三步:焚烧。跟随张建乘坐电梯来到5楼的垃圾吊控制室,记者被眼前的一整面玻璃幕墙震撼到了。“这里面就是垃圾仓,有25.5米深,相当于8层楼。”张建说。现场,工作人员张学龙正熟练地操作垃圾仓内的“钢铁巨爪”上下左右移动,一堆堆垃圾被抓起倒入投料口后,便开始了“浴火重生”。  垃圾焚烧,原以为会烟熏火燎、臭气熏天。然而,厂区里却干净整洁、空气清新,就连与垃圾仓仅隔一层玻璃的垃圾吊控制室里,都闻不到任何异味。  这是怎么做到的?张建向记者揭秘,卸料平台和垃圾仓顶部都有风机不断抽取空气,确保垃圾收储、处理全程处于封闭微负压状态,“空气只进不出,臭味自然就跑不出去了。”  来到一楼中控室,只见巨大的屏幕上显示着垃圾焚烧发电各环节的实时画面。“公司每天能处理1000吨生活垃圾,此外,厨余垃圾也可以在这里‘消化’。”张建说,垃圾成分复杂,工作人员要时刻关注炉膛温度和环保排放指标,确保垃圾充分燃烧,彻底分解有害物质。  通过屏幕,可以看到两座焚烧炉内火焰熊熊。据介绍,垃圾焚烧过程中产生的800℃以上的高温烟气,会与余热锅炉受热面进行热交换,产生的蒸汽推动汽轮机旋转带动发电机运转,最终转化为电能,并入电网后将源源不断送进千家万户。  “我们在垃圾处理过程中做到了全程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张建说,垃圾发酵期间产生的气体被输送至焚烧炉底部,作为助燃气体再利用;垃圾渗滤液和发电过程中产生的废水,经过处理达标后再用于冷却、洗涤等生产环节;炉渣被运送到下游企业制成环保砖等建筑材料,既减少了环境污染,又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  据了解,中节能环保能源有限公司承担着桃城区、衡水高新区、滨湖新区、武邑县、阜城县的生活垃圾处理任务,年处理生活垃圾达36.5万吨,年发电量1.24亿千瓦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