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关注!我省这位教授一辈子只做一件事
访问量:6080

19日,《人民日报》第6版要闻《讲述·一辈子一件事》栏目中,以《常年奔赴野外 建立植物图库》为题,报道了通化师范学院周繇教授40余年拍摄野生植物照片超30万张的事迹,“这些年,我一直坚持做一件事,那就是行走山林、拍摄植物。”周繇说。

周繇,1962年生,吉林通化人,退休前是通化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的教授,40余年来,他坚持考察野生植物,总行程约40万公里,共拍摄野生植物照片超30万张,为千余种珍稀植物留下高清影像资料,建立起长白山区植物图像库。先后出版了《中国长白山植物资源志》《东北湿地植物彩色图志》《中国东北药用植物资源图志》等八部学术专着,两次荣获国家出版基金,三次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出版基金。

周繇在吉林临江老秃顶子考察植物  我国东北地区,植物资源丰富,具有较大的科研价值。然而,由于摄影设备、印刷技术等条件限制,以往植物类书籍大多是字多画少缺少图片案例,读起来晦涩难懂。1983年,从通化农业学校毕业后,周繇来到长白朝鲜族自治县工作。该县地处长白山南麓,域内海拔450米到2300米,植物种类很多。每逢假期,周繇便会进山,他不仅亲眼见到了“桃红杏红”,也对长白山区的植物分布逐渐熟悉起来。“除了看,我能不能为植物研究做点什么?”1993年,周繇调到通化师范学院工作。1995年,学院着手成立长白山植物科研小组,周繇入选其中。再次奔赴山林时,周繇拿起专业相机一边写书一边亲自去拍摄植物。

周繇在大兴安岭考察  《人民日报》报道中这样写道——  “抱着给植物‘写简历’的想法,仔细策划每次拍摄。”在陈俊愉的启发下,周繇有意在照片中展现植物的生长环境、群落特质、共生生物等。“从中远景的照片中,可以发现更多植物的实用价值。”周繇说。  基于拍摄的大量植物照片,2004年,周繇着手编写东北地区植物图志。植物的文字介绍查阅参考《中国植物志》,有时也会适当调整,周繇将一些植物的分布区域进一步精确到县域或山麓,以便他人探寻考察。  为了拍摄这些珍贵图片,周繇孤身走遍东北地区每个县每个旗,他每天睡眠时间不足5个小时,每年身处野外170天以上。40多年间克服重重困难,行程超过40万公里,仅长白山主峰就攀爬登顶达164次。考察期间曾经历7次车祸;2次在原始森林迷路,孤立无援荒野求生长达三天三夜;曾遭遇巨大山体滑坡,直面野猪、毒蛇、黑熊等野生猛兽,克服了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只为能拍下植物最美最真的状态。

周繇在吉林通化大安镇四方山考察植物  东北岩高兰,国家二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生于高山冻原带、高山石砾质地及岩石缝隙中。记载中,东北岩高兰分布长白县、抚松县和安图县,但到底在哪,多年来始终缺少线索。2015年,在长白山区原始森林考察时,周繇意外发现一片翠绿的小灌木,立马端起相机记录下来,回来后,周繇当即查阅资料、询问专家,最终确定自己拍摄的植物正是东北岩高兰。“书籍中的植物,终于有了清晰的照片佐证。”

东北岩高兰 周繇/摄  在长期野外植物考察中,周繇几乎走遍了东北地区所有海拔1500米以上的山脉,拍摄可保留的照片100多万张,精挑细选35万余张,建立了我国目前最大的长白山区植物图像库,其中有60张图片被用做学术刊物的封面,有40余张照片被《国家地理杂志》使用。他对东北地区植物资源研究所作出的努力和贡献也感动了无数人。2015年,周繇被评为吉林省长白山技能名师;2019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2023年,被评为敬业奉献类“中国好人”,“这是对我多年坚持的认可,也让我更有动力把野外植物考察、拍摄坚持下去。”周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