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向种图强:一粒种子“芯”又“新”
访问量:0298

每年冬春季节,数以千计的科学家、技术员从全国各地聚集到海南,利用这里独特的热带气候条件育种、制种,这种候鸟式的育制种方式就是“南繁”。  全国主要农作物新品种,超过70%来自南繁培育。目前海南集聚了2800多家种业创新企业,南繁种业的产值突破120亿。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种业发展关乎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的命脉。近年来,海南以种子创新和种业发展为导向,加速推进农业科研平台建设,聚焦种业创新,壮大“芯”力量!  模式新 让科学家专心育种  4月的海南,已经烈日炎炎。  在海南省三亚市的海南大学三亚南繁研究院试验田中,负责管护的海南农乐南繁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正在对田里的水稻进行观测并记录相关数据。

海南三亚,种业CRO企业在“帮科学家种地”。受访者供图  高校的试验田,怎么会有其他单位的人出现?  “看我们公司的名字带‘南繁’就知道了,我们是第三方服务商。”海南农乐南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仕明说,他们的任务就是“帮科学家种地”。  按照传统“南繁”的模式,从选地到育苗,从种植到观测,这些繁重的体力劳动,都需要育种专家亲力亲为,他们既是科学家,又是农民和采购员。“杂事”太多,让科学家无法专心育种。  如今,这些“杂事”都可以通过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种业CRO服务平台获得专业服务。  CRO,全称Contract Research Organization,中文称作合同研发组织。南繁种业CRO联合有资质的企业和科研机构,为南繁种业各环节提供资源创制、检验检测、田间育制种和知识产权等专业外包服务。  省成本、提效率、减压力,是南繁种业CRO给育种专家张朝晖的感受。这种“让别人帮种地”的方式,不仅减少了育种专家常驻海南的经济成本,更将他们从繁杂劳动中解放出来,专心致志开展育种科研。  “今年我们采购了第三方服务来代繁棉花种子,租用30亩地种植1000多份材料,由他们负责供地、田间管理,我们只需在播种和收获时到场指导即可,特别方便。”张朝晖说。

位于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的种业专业研发外包服务公共平台实验室内,工作人员在工作。中种集团供图  如今,种业CRO模式已覆盖产业链全流程,高端实验室可以“共享”。数据显示,采取种业CRO模式能使科学家田间育种作业时间减少70%、专利申请周期从数月压缩至7日。  为促进种业CRO产业发展,海南已陆续出台《南繁种业全产业链发展实施方案》《海南省南繁种业合同研发组织认定管理办法》等文件,编制《南繁科研育种田间综合服务规范》,为产业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技术新 给种业装上“加速器”  传统育种手段多依靠经验筛选符合需求的育种材料,有时,甚至需要好几年时间。随着生物技术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提升,能不能快速提高新品种选育效率?  答案是:能!  “全流程智慧育种平台以‘基因型’为中心进行育种。基因数据容易进行精确计算和建模,并能通过计算机模拟育种过程,在计算机上对后代进行选择,评价育种选择方法,育种效率较高。”智慧育种研究团队有关负责人表示。  “每个植株上都绑了条形码,育种专家手持专业设备扫描后,就能像超市里工作人员扫描商品条形码一样快速采集到植株的数据。同时,通过无人机全周期全天候监测作物生长情况,实时获得各项指标数据并上传到智慧育种平台。”中国农业科学院国家南繁研究院副院长李慧慧说。在平台上建立数据分析任务后,即可在大数据与算法的加持下,实现对作物性状的精准预测和优异基因型的筛选,提高品种选育的精准度和效率。  据统计,已有来自非洲、国际畜牧研究所和国内的65家单位使用该平台。  传统育种方法用时长,能不能实现加快育种?  答案也是“能”!  2023年8月,我国首个用于作物诱变育种的电子加速器在三亚电子加速器诱变育种实验室安装调试完成并正式投入使用。  “用电子加速器控制诱变品种的强度、控制时间、控制种子的分子结构,工作效率保守估计能够提高100倍以上,平均1—3个小时就能处理一份新材料。”三亚电子加速器诱变育种实验室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原院长翟虎渠说。  据悉,三亚电子加速器诱变育种实验室已为海南省各大院校、科研单位和种业企业等60多家单位提供辐射诱变育种,涵盖玉米、大豆、水稻以及海南红毛丹等热带植物,助力培育出更多的新品种和新的种质资源。  如今的南繁育种,已贯通种子鉴定、种质资源保存、基础研究等全过程。孕育的新种良种从实验室走向田地,从海南岛撒向全国各地。  体制新 赋予科学家更高“话语权”  除了产业模式的创新,在海南,关于种子的科研方式,也在不断更新。  在崖州湾实验室玉米项目首席科学家、华中农业大学教授严建兵看来,自己在科研项目上的“话语权”提高了。“课题立项、团队组成、经费使用等,我都有决定权。而以前,这些事项都需要审批。”严建兵说。  中国科学院院士、崖州湾实验室副主任杨维才介绍,这一变化源自实验室成立后实行的“首席科学家负责制”——重大课题所需经费、队伍组建等都由首席科学家决策。通过改革科研管理体制,打通产学研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扫除了以往研究分散、各自为战等障碍。”杨维才表示,目前实验室已有11个以种业为主攻方向的“首席科学家负责制”团队。  此外,三亚还发起了多次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促进创新主体与种业企业深度产学研融合的“揭榜挂帅”行动和“企业出题,院所答题”行动。  主要从事大豆育种、栽培技术研究的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牡丹江分院大豆研究所所长王燕平认为,“揭榜挂帅”是一个非常好的合作形式,“通过项目我们可以真正地将产学研用结合起来。”  昂首阔步创新路,种业正迸发高质量发展澎湃动力。  《国家南繁硅谷建设规划》提出:要努力把南繁硅谷建成国家级种业创新基地、种业高质量发展新引擎、种业科技国际合作大平台和种业深化改革开放试验区。将于2030年全面建成集科研、生产、销售、科技交流、成果转化为一体的服务全国的南繁硅谷。  与此同时,海南也在加大支持保障力度,进一步改善科创平台的硬件条件,积极争取多渠道资金支持,吸引更多高端人才,着力探索种业产业链和科技创新链衔接,支持推动创新联合体的组建,支撑科创平台产业化发展。  如今,海南正在充分利用温度、深度、维度和绿色这“三度一色”自然禀赋,因地制宜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种子这个农业“芯片”,正在不断地创新中,向“新”写好发展新质生产力这篇大文章。  向种图强,海南步履铿锵,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