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新”力量⑤|“算”出来的智慧生活
访问量:7585

整理/河北日报记者常方圆 制图/展茂光  ■阅读提示  提起算力、算法,你是不是觉得很高大上,离我们很遥远?  但其实,它就隐藏在我们的生活中。  利用几百公里高空中的卫星管理城市,让“聪明的车”安全行驶在“智慧的路”上,让手机、电脑化身为普通人身边随叫随到的私人律师……  人工智能技术加速融入千行百业,而算力,则是这些创新场景走向现实的基础。  在廊坊河北省首家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河北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业界领先的AI集群,以每秒近10亿亿次的速度不停进行着数据计算。算力,正成为激活数据要素潜能、驱动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的新引擎。

4月9日,廊坊空间信息技术研发服务中心,工程研发部部长王宝玉展示人工智能在该中心自主研发的“标准定量遥感数据与应用服务平台”中的应用。河北日报记者 常方圆摄  从卫星影像算出智慧城市管理  廊坊开发区,道路总长485公里。想要检查道路是否出现破损,如果开车把全区巡检一遍,至少一天半时间,但将遥感技术与AI相结合,却只需要几分钟。  日前,廊坊空间信息技术研发服务中心,工程研发部部长王宝玉用一台电脑,向记者展示了“卫星+算法”的高效应用。  登录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的数据服务平台,王宝玉筛选并下载了一份卫星遥感影像。在这份分辨率为1米的卫星影像上,地面的树木、车辆、建筑物都清晰可见。接着,他将影像导入该中心的生产系统,廊坊开发区的影像信息被进一步筛选出来,输入道路破损识别的相关指令后,影像图上,部分路段被红色的线条框圈出。  “这就是AI识别出的可能出现道路破损的路段,技术人员只需在此基础上,对结果进行目视解译,便能很快掌握全区道路情况。”王宝玉说,这一过程中的关键,是他们自主研发的一套地物分类算法。  借助这套算法,不仅是道路破损,建筑物、水源、林地等7类信息都可被提取。哪里有垃圾,哪条河的水质污染,都能智能分析,在智慧城市、生态保护、应急救灾等领域,可以广泛应用。  一套算法,如何从卫星影像中提取这么多信息的?  开发地物分类算法,以2万张卫星影像作为样本数据,利用机器深度学习技术,进行了模型训练。  “也就是说,我们设置了不同的目标定义,通过让机器学习大量的影像数据,训练它识别各种目标定义,把样本变成模型,而算力是模型训练的基础。”王宝玉解释。  比如,在道路破损识别功能中,涉及裂纹、坑洼等各种各样的目标定义。高效的模型训练,必须有充足的算力支撑,否则就会出现效率低、周期长的问题。  去年10月,河北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正式上线运营,廊坊空间信息技术研发服务中心成为其首批注册客户。地物分类算法的开发,便利用了智算中心的公共算力平台。

4月9日,河北人工智能计算中心,负责人张斌介绍实时算力使用情况。河北日报记者 常方圆摄  “我们利用1P算力,用36个小时完成了模型训练。但如果使用我们的内部工作站,这一过程可能需要近3周。智算中心的公共算力平台,大大提升了我们的研发效率。”王宝玉说。  河北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一楼展厅内,一块屏幕上显示着算力的实时使用情况:总算力100P,已使用算力95P,当前使用客户25家,北京交通大学詹天佑学院李清勇团队使用算力11P,新奥新智科技有限公司使用算力4P……  “智算中心上线运营以来,已有注册客户94家,以来自京津冀的企业、科研单位为主。”该中心负责人张斌介绍。  二楼机房内,智算中心的核心设备ATLAS900AI集群正在稳定运行。  “这个集群采用华为昇腾910AI处理器搭建,算力业界领先,既能算卫星数据、生物育种,也能算上网购物、智能家居。”张斌说。  与长城汽车深度合作,推动其加速孵化汽车行业大模型;与北京交通大学詹天佑学院携手,共同研发高速铁路轨道巡检大模型……作为河北省首家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其成功入选了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  自助洗车里的算力普惠

4月9日,在位于廊坊广阳区新华路上的蓝小鲸自助洗车店内,市民正在洗车。河北日报记者 刘英摄  “看,现在晓廊坊店的2个工位、玫瑰园店的3个工位,都有用户在洗车。”  蓝小鲸环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董峰拿出手机,向记者展示了其自主研发的自助洗车智能管理系统,“利用摄像头,实现24小时监控不是什么新鲜事,但我们的系统应用了人工智能技术,可实现对店内环境的智能识别和预警。”  蓝小鲸是河北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的注册客户,利用智算中心的公共算力平台,自主研发了一系列机器视觉识别技术。  比如,自助洗车店有垃圾需要清扫了,或是洗车设备出现异常了,或是有人磕碰摔倒了,董峰的手机上就会自动弹出推送信息。这样,1个工人就能管理10个店的20多个工位。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节省了人力成本,提升了管理效率,让消费者在洗车这件日常小事里,也体验到科技带来的服务提升。  智能管理的实现,需要进行多种算法开发,对于蓝小鲸来说,这是件高门槛的事。  “我们是个小创业团队,开始只有四五个人,启动资金只有几十万元。买一台服务器需要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元,我们是真买不起。”董峰说。  河北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的普惠算力服务,让像蓝小鲸这样的小微企业,也能拿到人工智能的入场券。  “智算中心的算力可随用随买,不需要一次性的大笔投入。不仅如此,中心还给我们提供了3个月的免费试用期,廊坊市政府部门也出台了支持政策,本地企业可以享受半价优惠。”董峰说,蓝小鲸目前仅花费几千元,就购得了充足的算力服务。  算力普惠,不仅体现在算力使用的价格上,更体现在为企业提供的技术支撑上。  河北人工智能计算中心部署了21个开源通用大模型,包括计算机视觉、自然语音、多模态、科学计算等多个类型。这些通用大模型可供企业随取随用,实现从大模型订阅、训练微调,到在线部署、在线推理的全流程服务,帮助企业快速定制所需的行业模型,提升开发效率。  董峰说,算法开发过程中,蓝小鲸曾遇到算子不支持等问题,智算中心提供的技术支持和人才支撑让问题迎刃而解,大大降低了企业研发成本。  除了通用大模型,智算中心还联合79家合作伙伴,为用户提供99个场景解决方案。应用场景包括智慧农业、智慧文旅、智能制造等不同领域,可全面培育各行业人工智能产业生态。  “智算中心的普惠算力服务尤其受到初创团队的欢迎,还吸引多家北京科创团队落户廊坊。”张斌说。  算力训练生成的“年轻律师”  一位货车司机需要货物运输合同,与智能法律机器人“大牛”经过一番问答后,便得到了一份详实规范的合同文本。  一位受了工伤的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就赔偿问题产生纠纷,向“大牛”咨询后,短短几分钟便得到了一份咨询意见书。内容包含法律依据、维权途径、所需证据材料等,而出具这样全面的咨询意见书,一般要耗费专业律师1天的时间。  随着智能法律机器人“大牛”在北京、河北、重庆等多省市的应用,这样的场景已经成为现实。而让“大牛”如此智能的,是燕山大学冯建周课题组研发的法律大模型“明镜”所提供的技术支撑。  “‘明镜’大模型具备罪名预测、要素抽取、类案检索等应用功能,精准度能达到90%以上,相当于一个有两三年工作经验的年轻律师。”燕山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冯建周介绍。  不仅能成为普通人身边的法律顾问,“明镜”大模型在司法机关的具体工作中也大显身手。在山东某地,依托“明镜”大模型类案检索技术开发的警情重复筛查功能,有效提升了公安机关的处警服务效率。  “明镜”大模型,是基于华为Atlas800训练服务器和AI开发框架的纯国产领域大模型。河北人工智能计算中心采用华为全栈解决方案,是河北省首个完全自主创新的软硬件平台。燕山大学与中心联合成立人工智能技术联合创新实验室,部署“明镜”大模型,也正是看中了其全栈自主可控的特点。  “算力是推动人工智能创新应用的基础支撑。”冯建周说,“明镜”大模型基于百万级精标法律数据训练生成,训练过程需要大量的计算资源来处理大规模的数据集和复杂的模型结构,没有充足算力,一切便无从谈起。  近几年,中国企业和研究机构在获取某些算力服务方面受到的限制越来越多,对此,冯建周课题组也深有感受。“智算中心算力充足且全栈自主可控,让我们在大模型开发过程中,没有了后顾之忧。”  数据安全可保障,也是课题组考虑的因素之一。  “‘明镜’的样本数据包括10万多个真实案件信息,包含部分敏感数据,自主可控的智能算力,在保障数据安全方面更具优势。”冯建周说。  “明镜”大模型开发的第一阶段,冯建周课题组与智算中心合作,突破了模型训练中面临的知识遗忘、泛化能力等难题。下一阶段,课题组将继续完善各项功能,并在解决人工智能幻觉等问题上进行探索。  “这次纯国产领域大模型的开发经验,对我们延伸拓展研究领域也很有意义。”冯建周介绍,课题组还计划在铁路大模型、档案大模型等领域,进行自主可控的深入开发。  ■ 记者观察  “算”“数”融合的驱动力  京津冀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成果显着,张家口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京津冀国家枢纽节点加快建设,河北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石家庄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先后投入运营……  当前,各地争相布局算力产业,而河北的算力“底座”,已打下坚实基础。  《中国综合算力指数》显示,河北综合算力指数排名全国第4。其中,算力指数排名全国第1,存力指数排名全国第4。截至去年底,全省在线运营服务器规模突破350万台。  经历了被称为“大模型元年”的2023年,今年将是人工智能大模型等新技术落地产业应用的关键一年,算力规模需求将持续攀升,算力创新应用场景将进一步拓展。  那么,河北如何发挥算力基础的优势作用?  专家表示,算力网的价值实现,不只是算力基础设施的硬件建设,更重要的是“数”“算”匹配,实现应用价值。  在人工智能走向商业化、产业化的落地阶段,要积极培育算力产业生态,加快推动算力与数据、算法的融合创新,催生出新的应用场景和商业模式,进一步推动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创新发展。推动算力与各行业的深度融合,将算力融入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产品销售、企业管理等各环节,全面提升行业数字化、智能化水平。  释放算力赋能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的潜能,需要从基建、硬件、软件、算法、服务等全环节开展关键技术落地与应用。而这一过程,还面临许多现实难题。  比如,算力赋能工业制造,打造“智慧工厂”,在实现降本增效、安全生产、绿色转型等方面能发挥出重要作用。但往往需要企业购置更新硬件设备、搭建数据处理系统等,资金成本投入可能会影响企业应用算力的积极性。  此外,提升算力应用效能,需要跨领域的技术融合,通过算法和模型开发,将算力技术与各行业先进技术相结合,形成完善的解决方案。而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往往缺乏相应人才支撑。  发展算力产业,不仅要推动算力基础设施共建共享,还要在科研创新、应用孵化、产业集聚、人才培养等多方面,为各类创新主体提供丰富的算力服务支持。  为此,需要畅通算力产业供需对接,为供需双方搭建交流平台,并通过政策引导,提升企业算力应用积极性。要加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推动科研机构、高校、企业等各方共同参与创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在工业、教育、金融、医疗、能源等重点领域,打造一批具有引领作用的算力应用示范项目,形成可借鉴的经验和模式,加快算力相关企业培育,完善算力产业体系。  人工智能时代,期待河北的算力产业扬帆起航,驶向更加广阔的蓝海。  文/河北日报记者 常方圆  ■ 快评  让算力服务为营商环境加分  河北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提供的普惠算力服务,已吸引多家北京科创团队落户廊坊。  算力是数字经济时代的关键生产力。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都离不开算力的基础支撑。  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当前,各地纷纷加大创新力度,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而在这一过程中,优质的算力服务无疑将成为集聚创新资源的优势因素。  抢抓机遇,要积极推动算力资源服务化,让算力成为像水电一样的公共资源,并成为优化营商环境的加分项。要提升算力供给能力,为企业提供低成本、广覆盖、可靠安全的算力服务。不断完善算力服务支撑体系,助力企业提升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落地应用,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文/河北日报记者 常方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