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且慢,赏古村,品古韵,看三晋
访问量:8414

一砖一瓦讲述历史,一石一木承载乡愁  619个中国传统村落散布在山西这片土地上  就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  镶嵌在三晋大地之中  闪烁着灿烂的光芒  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  讲述着古老的文化故事  有“味道”,传统村落传承文化饱含古韵  历经数百年、上千年历史,让传统村落别有一番“古韵”,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留有历史的印记,被誉为“文化的活化石”“有生命的历史”。  在晋城市沁水县土沃乡,有一片“红土地”——南阳村,这里作为革命老区,红色文化积淀浓郁。  南阳村通过“外请+内联+自建”的模式,聘请团队对抗大太岳分校旧址、沁南县政府旧址等红色旅游资源进行把脉,打造集红色教育、廉政教育、国防教育、党史研究、干部培训、乡村旅游于一体的红色综合体,让红色文化传承不息。

图为南阳村。张少毅 摄  自古有着“九龙戏珠大云院”美誉的长治平顺县实会村,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保存了许多较为完整的历史遗存,其中最为有名的就是国宝级文物古刹——大云院。  大云院建于五代后晋天福三年,其中的弥陀殿为全国现存五座五代建筑之一。弥陀殿内留存的五代壁画,是迄今所知我国古代佛寺殿堂中仅存的五代壁画,有珍贵的历史文物研究价值。  除了大云院,村内还有清代遗构观音祖师堂、观音阁,清末民国建筑申家大院等,这些古建筑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

图为实会村。王静芳、李渊、王超摄  有“看头”,传统村落活化利用焕发魅力  除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传统村落还有“高颜值”,经过活化改造,传统村落撕去了“破败”“老旧”的标签,“诗”与“远方”在这里兼备。  这是一座建在黄河边上的村庄,这里三面环水,一面连山,呈牛头形状,有“黄河入晋第一村”的美誉,这就是忻州市偏关县老牛湾村。  “九曲黄河十八弯,神牛犁河到偏关,明灯一亮受惊吓,转身犁出个老牛湾。”黄河在此处有个大回头,形成了近360度的大转弯,被誉为“天下黄河九十九道弯”里最美的一湾。  这里长城与黄河交相辉映,长城随山势起伏,黄河随峡谷曲折,还有古渡口、烽火台、远山、古村落、古城堡点缀其间,共同构成了一幅雄伟、壮阔、幽静、古朴的边关风景。

图为磁窑村。梁燕则 摄  有“新活”,传统村落产业赋能蹚出新路  如何在时光变迁中留住传统村落的风貌?如何让传统村落既宜居又宜业?产业赋能,激发传统村落新活力,发展更有底气。  青砖黛瓦、青石板道、绿树成荫、依山而建的明清古居——这里是拥有300多年历史的长治市上党区西岭村,走出一条文化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  西岭村对村里的古屋民宅进行修缮,采用租赁的形式发展乡村民宿,进一步盘活资产资源,提高村里的集体收入,打造一个富裕、美丽的生态旅游乡村。

图为西岭村发展乡村民宿。李广亮、李晓妍、李玲 摄  位于太行山中部山麓、晋冀交界处的阳泉市平定县娘子关镇旧关村,此地曾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晋冀门户”,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考虑到村里的土壤、地形、气候适宜发展种植产业,旧关村带领村民种起了核桃、梨以及中药材连翘、苍术、柴胡等。村里有直通县城的公交车,大伙儿坐上车就能把农产品拿到城里卖,旧关村产业发展多元化,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  将来,旧关村计划以花为媒、以果为媒,举办赏花节、采摘节、认养节等活动,提升农产品附加值的同时,变文旅产业融合发展为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拓宽村民的增收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