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认识经济发展质和量
访问量:506

“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这是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的一条规律性认识。今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3%,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呈现增长较快、结构优化、质效向好的特征,同时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仍面临诸多挑战。我们要进一步辩证认识和科学统筹经济发展质和量的关系,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把经济发展的质和量有机统一起来,扎实稳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运用辩证思维把握内在逻辑  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是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关系之一。应运用辩证思维认识和理解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把握其内在逻辑。  高质量发展是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的辩证统一。唯物辩证法的质量互变规律告诉我们,量变引起质变,质变又推动新的量变,新的量变发展到一定程度又催生出新的质变,如此循环往复将事物推向前进。从经济学角度来说,质通常是指经济发展的结构、效益,量通常是指经济发展的总量、速度。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把握质和量的辩证统一,更好统筹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一方面,质的有效提升需要以量的合理增长为基础,促进经济结构升级、效益提升。另一方面,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带来一系列积极成效,能够持续为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  质的有效提升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我国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部分领域“有没有”的问题基本解决,“好不好”的问题变得更加突出,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集中体现在发展质量上。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是遵循经济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经济发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上升不是线性的,量积累到一定阶段,必须转向质的提升,从量变到质变的跃升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过去的粗放型发展方式已难以为继,低水平重复建设和单纯数量扩张没有出路。唯有依靠创新驱动、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才能不断塑造新的竞争优势。还要看到,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质取胜。  量的合理增长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推动高质量发展并非只追求质的有效提升,同样追求量的合理增长。改革开放以来,经历4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目前已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快速增长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需要以更大规模的经济体量为支撑。我国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必须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在提高发展质量基础上长期保持合理经济增长,把“蛋糕”不断做大。  坚持系统观念把握实践要求  实现经济发展速度和质量、规模和效益相统一,是一个系统工程。应坚持系统观念,通过落实具体任务举措,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一是着力扩大国内需求,不断释放内需潜力。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和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推动经济实现良性循环。稳定和扩大传统消费,加快培育壮大新型消费,不断改善消费环境和条件,全面促进消费提质升级。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着力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同时,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发挥好政府投资的带动放大效应,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支持社会资本参与新型基础设施等领域建设,充分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二是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不断夯实产业基础。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努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充分发挥创新主导作用,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升产业基础能力,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深入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通过补链延链升链建链增强产业发展的韧性和竞争力。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三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不断激发协同效应。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依托推动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逐步破除区域间的利益藩篱和政策壁垒,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区域间基础设施联通。  四是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不断拓展发展空间。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与合作,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主动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加快建设贸易强国,巩固外贸外资基本盘,进一步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牌和产品。统筹开放和安全,增强自身竞争能力、开放监管能力、风险防控能力,在更高层次上维护国家经济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