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大洋网评:答好规范管理这道教育考题
访问量:274

教育部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开展基础教育“规范管理年”行动的通知》,对工作目标、规范整治重点、实施步骤、健全工作机制等方面提出要求,明确了“三项规范整治重点”和“十二条负面清单”。  从“题眼”看,“基础教育”划定了行动范畴和实施对象,“规范管理”点明了行动方向和工作目标。近年来,挤占“课间十分钟”、校园欺凌、师德师风失范等问题频频上榜“热搜”。一些“老大难”问题更让一些学生和家长深受困扰,成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桎梏。鉴于此,规范管理基础教育实乃众望所归、势在必行。  建设教育强国,基点在基础教育。在整个教育生命周期中,基础教育是打基础、固根基的阶段,对个人成长影响深远,于教育全局关系重大。开展基础教育“规范管理年”行动,是建设教育良好生态的务实举措,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具体实践,也是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有力抓手。  从《通知》中,我们不难看出其力度之大、决心之坚。梳理问题清单、列出负面清单,就是要明确力向哪里聚、劲往何处使。一张行动清单就是一份责任清单,还要将之转化为发展清单、成效清单。  抓住问题这一突破口。问题是行动的“导航仪”。优化基础教育生态,就要奔着问题去、盯着问题改。突出问题有哪些?整治重点在哪里?有了清单和明细,才能精准靶向、有的放矢。此次《通知》圈出了“重点”,从整治安全底线失守、日常管理失序、师德师风失范等方面出重拳,并详细列出推进规范办学的“12个严禁”,可谓抓住了问题的要害,亮出了解题的标尺。学校不妨对照清单、逐项排查,把触碰“严禁”红线、违背教育规律的各种不规范操作及时清出校园。  用好考评这根指挥棒。“老大难”问题为何屡禁不止?与动力不足、执行走样不无关系。有的地方怕“家丑外扬”,对违规办学监督不严格、问责打折扣;有的学校观念有偏差,奉行升学率“一俊遮百丑”。凡此种种都在无形中增设了障碍。从这个意义上说,用好考评指挥棒,就是抓住了规范办学的“牛鼻子”。《通知》提出建立声誉评价制度,对学校规范办学的监督力量和问责机制建设都有具体规定。一手抓考评激励,一手抓监督问责,加强过程评估,推广典型经验,将助推基础教育生态向“优”而进。  扭住实效这个落脚点。纠治问题,最怕“一阵风”。基础教育规范管理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程。此次行动并非单纯的年度性工作,更着眼于推动构建规范办学长效机制。规范办学离不开“育人之人”,更离不开制度保障。《通知》不仅对广大教育从业者提出了多方面要求,还要求各地健全“四项制度”,进一步为基础教育规范发展夯实支撑。坚持常管长治,还要抓出常态长效。为此,要及时吸收地方的创新成果、典型经验,不断完善制度规范,有力遏制功利化、短视化行为,持续提升办学治校水平。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各地当紧抓基础教育“规范管理年”行动契机,着力提升基础教育质量和治理水平,加快构建幼有优育、学有优教的基础教育生态,更好呵护孩子健康成长,不断夯实教育强国“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