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三年,她让“冷门剧种”圈粉百万
访问量:525

近日,一条“女子坚持23年让小剧种多了50个传承人”的词条冲上热搜。漳州姑娘蔡冬梅与提线木偶的故事打动了无数网友。  从艺23年,蔡冬梅打过5份工,几乎在“上班养艺术”。这两年,通过短视频平台,她让“冷门剧种”提线木偶戏有了百万粉丝,也让曾经出走的人回归舞台。  今年春节期间,蔡冬梅身穿白色绸缎衬衫和马面裙,带着木偶亮相央视戏曲春晚,一连表演了《天黑黑》《安童哥》《采茶小姑娘》等闽南语经典歌谣。歌声清亮爽朗,人偶活灵活现,受到海内外华人的喜爱。  “要是哪天你走了,这个戏就没人演了”  木偶戏“源于汉,兴于唐”,因木偶形体和操纵技巧不同,被分为布袋木偶、铁枝木偶、杖头木偶、提线木偶等。闽南提线木偶有将近300支曲牌调,演出时要求演员熟谙唱词唱腔,又要隐匿在木偶之后,仅靠手中的几根细线牵引出角色的动作与情感。2006年,闽南提线木偶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登上2024年央视戏曲春晚舞台之前,蔡冬梅从未进过剧院。  1987年,蔡冬梅出生于漳州漳浦农村。闽南农村每逢办庙会,都会请戏班来唱大戏。儿时蔡冬梅最期盼的事,就是有戏班来村里表演木偶戏,“他们演到三点,我就看到三点,不看完不走”。14岁那年,她开始跟着村里的木偶戏老艺人蔡春田学提线木偶。每次村里请戏班来唱戏,台下总是人山人海,戏班演员也都盖上了漂亮房子。  等到蔡冬梅学成登台时,木偶戏的观众逐渐减少,一个月演出没几场,有时候一场演出台下观众不超过10个人。看不到出路,剧团的人渐渐离开。  “如果艺术养活不了我,那我就赚钱养艺术。”17岁起,蔡冬梅开始打工,做过餐厅服务员、客车售票员、办公室行政文员,也开过网约车……她对这些工作没有太多要求,唯一要求就是:只能在白天工作,而且不加班,“因为晚上要演木偶戏”。  一人既拉二胡又打锣,两个人唱一整本戏,是蔡冬梅下乡登台演出的常态,“根本演不出质量,很难听,也没人要听”。  到最后,剧团的师姐师妹们都走了,只剩下蔡冬梅一个。“但我没想过放弃,我一直记得我师父那句话:要是哪天你走了,这个戏就没人演了。”  “演了20多年,观众数也不过这场直播的量级”  靠着糊口的工作维持近20年,蔡冬梅一直在漳浦农村的庙会演出。  2021年,受疫情影响庙会停摆,剧团线下演出按下暂停键。断了收入,蔡冬梅便开启了第四份工作——网约车司机。  这年8月,蔡冬梅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在朋友的帮助下开始在抖音上做自媒体。她发的第一条视频是芗剧传统曲目《春雨曲》的经典唱段。  视频中,蔡冬梅打破传统木偶戏“只见木偶不见人”的传统,采用“人偶同台”的形式表演,全过程露脸。只见她手持细线,手中的木偶也跟着她一步一动,惟妙惟肖。线下演出难以看清表演细节,搬到线上,配上轻快的闽南语小曲,一下子抓住了网友的目光。“好久没看到了!原来还有啊!”  这条短视频迅速爆火,一周内观看量突破百万。“看了十几遍还想看。”“既要看木偶,又要看人,忙不过来了!”“明明一个字都听不懂,但就是越听越上头!”……好评如潮,让蔡冬梅和朋友意识到,木偶戏并非没有观众,只是缺少了和观众链接的渠道。  三个月后,蔡冬梅在庙会演出现场架起了手机支架,开始抖音直播,首场在线直播的观看人数就超过了5000,“过去20年,我演了1000多场,线下看过表演的人也不过这么多”。  之后,蔡冬梅又发布了《开漳圣王》《八闽人祖·王审知》《双生情缘》等经典芗剧唱段,条条火爆。每条视频都有数万条转评赞,观看量突破百万是常态。半年内,她的抖音账号涨粉70万。  现在,“阿梅”抖音账号已经有112万粉丝,每次直播唱戏都有上千人观看,流量好的时候,同时在线人数超过3万。她的视频也打动了国外网友,账号在海外平台上有近8万粉丝。  2021年,蔡冬梅加入了朋友王川军创办的丰归芗剧团,并创办丰归木偶剧团,不仅与芗剧团配合演出,也独立接演出。巨大的流量,给剧团带来越来越多戏约,从前剧团几乎没有走出漳浦,现在厦漳泉的戏约接不停,还受邀去北京、香港、山东等地演出。“我不是在签合同,就是在签合同的路上。”蔡冬梅说,今年,剧团已经排了320多场戏约。  “孩子看木偶,年轻人看阿梅,老人看戏”  直播打赏的收入越来越可观,有时一个月能有几万元。但让蔡冬梅最有成就感的并不是她赚了多少钱,而是终于有能力养活一支“像样的团队”了。  从前演出的窘迫,让蔡冬梅对追求舞台质量更加执着。王川军与她志同道合,一致认为创新表演形式和观众缘固然重要,但音乐才是戏曲的灵魂,因此他们在音乐上特别投入。现在剧团光是乐队就有13人,除了传统乐器之外,还加入大提琴等西洋乐器,配合男女双重唱,让音乐更有现代感和层次感。剧团还把幕布换成了可展示实景的LED屏幕,舞台灯光也做了升级,“要让每一个来看演出的人过瘾”。  直播流量也盘活了丰归木偶剧团的演出市场,木偶戏与芗剧结合既能兼顾不同人群需求,碰撞出新的表演火花,还能拓展各自市场。演出现场,很多人冲着蔡冬梅的名气而来,不管演什么,他们只有一个要求:正式开始前,让阿梅来一段木偶戏。大家都说,这是唯一适合所有人看的节目:“孩子看木偶,年轻人看阿梅,老人看戏。”  原先剧团只叫得上几千元一台的价格,现在的戏金保底1万多元,演员的演出费也翻了一倍。曾经离开的人这两年也慢慢回流了,剧团成员从十几个增加到五六十个。  值得一提的是,蔡冬梅的视频还吸引了有30年经验的台湾歌仔戏“小生”陈禹瑄。“阿梅和丰归老师对戏曲的热爱和他们身上的创作活力,也感染了我。”2022年,她加入了丰归芗剧团,成了常驻成员。在正式演出前,她常常会与蔡冬梅先来一段互动,蔡冬梅表演木偶,陈禹瑄唱曲,一下子把现场的气氛调动起来。  成为“百万网红”,还登上央视,身边的人都为蔡冬梅激动,但她对此很平静。目前,团队正在规划孵化新账号,计划将非遗传播与地方特产电商相结合,用流量效应赋能乡村振兴,“一切的前提还是把戏曲演出做好,这是根本”。  不说空话,埋头做事,正如一个网友所言:“阿梅不骄不躁,不妖不浮,把一个地方小剧种发扬到了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