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揉进曲克安哒的“甜蜜”与传承 ——“非遗在青海”系列报道之五 玉树藏族自治州
访问量:11324

青海新闻网·“阿姐,店里来了一对外国夫妻,喊您帮忙介绍一下店里的特色产品。”5月14日中午,在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市巴曲路玉树会客厅里,非遗展示区陈列着曲克安哒藏糖、手工皂、面膜、荨麻茶等各式各样的手工产品,旁边的隔断餐厅里坐满了客人。  2023年8月,集西餐、藏餐、非遗展示、游牧体验为一体的玉树州会客厅正式营业,游客们可以来这里品尝特色美食,体验游牧生活,感受康巴文化。  会客厅的“主人”叫白卡,今年35岁,是玉树州玉树市牧女工贸有限公司负责人。除此之外,她还有一个身份,玉树“曲克安哒”非物质文化遗产制作技艺州级传承人。  曲克安哒是一种藏族传统美食,藏语意为“香醇的奶膏”。“曲克安哒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它的制作并不复杂,就是将牦牛奶中的酥油、曲拉分离以后,把剩下的液体在炉灶上长时间熬煮,最后凝结成一种酸中带甜的糖浆,就是曲克安哒。”白卡说。  在高海拔地区物资并不充裕的年代,将曲克安哒糖放在手心小口舔舐,味蕾感受到的甜蜜滋味,是玉树人永远抹不去的童年回忆。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曲克安哒开始慢慢淡出玉树人的视野,从小在牧区长大的白卡,却不想让这份传统技艺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消失。  2015年,白卡拿出所有积蓄在哈秀乡成立了玉树市青年牧女商贸有限公司,从当地的建档立卡户当中召集了15名妇女,以技术入股的形式加入她的“农产品合作社”,结合当地原材料,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起初,曲克安哒的市场并不十分理想,但白卡心中传承和开拓的信念却非常坚定。2017年,通过“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白卡得以在清华美院第九期传统工艺研修班学习。期间,她与国内外专家和行业导师互动交流,对非遗创新传承有了系统全新的认识,极大地开拓了以玉树非遗文化为创业内容的思路和视野。  回到家乡后,白卡对曲克安哒进行“升级改造”,曲克安哒香皂、曲克安哒面膜等创新产品被开发出来,市场也慢慢打开,生意日渐红火。  白卡说:“企业的发展和曲克安哒的保护传承都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近年来,玉树市在严格保护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加快推进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促进文物资源与生态旅游融合发展,推介文物领域研学旅行、体验旅游、休闲旅游项目,取得了良好成效。”  目前,玉树市收集整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2项,县级挖掘非遗传承项目60项,代表性非遗传承人98人,并极力推动与扶持唐卡、工艺品、土特产、手工编织等74家文化产业公司,为推进国家级藏族文化保护实验区建设,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不断助力。  白卡说:“游牧民族敬畏珍视自然万物,终年与牦牛为伴。牦牛不仅在我们的生活劳作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还给予我们重要的食物来源。曲克安哒是藏族先民智慧的结晶,如今,我与牧区的姐妹们一起制作曲克安哒,不仅提高了收入,还把非遗文化延续了下去。”  如今,曲克安哒越来越多地回到玉树人的餐桌上,频繁出现在大家的视野中。现在的曲克安哒,不仅仅是解馋的藏糖,它代表着玉树非遗文化的传承,成为牧民群众致富的“摇钱树”。  家住玉树市哈秀乡云塔村的牧民拉珍是最早一批跟着白卡创业的。如今,拉珍从牧区搬了出来,在玉树市安了家。  “在牧区,曲克安哒大家都会做,但是谁也没想过,用这个可以赚钱。跟着白卡这几年,每个月我都有稳定的收入,现在一家人的日子越过越好。”拉珍开心地说。  现在,跟着白卡一起制作销售曲克安哒的牧民有22名,并且这支队伍还在不断地壮大。起初的小作坊,如今已成了“专业养殖合作社”,线下有体验店,线上有微店、快手等销售渠道。  曲克安哒正走出玉树,走出青海。  白卡说:“我想把与自然界紧紧相连的游牧民族的绿色文化揉进糖里,传承下去,推向世界,和大家一起享用。”

关键字 :、非遗玉树藏族自治州青海省